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时评 > 北大荒知青网 | 李一勤:延安知青和延安精神

北大荒知青网 | 李一勤:延安知青和延安精神

2024年04月26日 00:52:50 来源:黄土地延水情 访问量:490 作者:李一勤


黄土地 延水情



文苑




作者:李一勤


 



1969年初,两万八千多名北京青年,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无限向往,离别亲友,奔赴延安插队。

到延后,知青们满眼看到的都是极其落后脏乱的农村景象、极其原始的耕作方式、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缺水、缺医、无电、无文化,老乡们家徒四壁、衣衫褴褛、吃糠咽菜,乞丐到处可见……知青面对的是与跳蚤、老鼠、虱子、苍蝇、蚊子相伴的生活。

触目惊心的现状,时间,消极悲观的情绪弥漫。个别知青,当年就另寻出路,离开了延安。大多数的、有志气的知青留了下来。刚开始,他们每天都要面对,严重的精神压力、以及身体和生活的极限考验。



是什么力量和因素,让知青们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决然地坚持下来的?

是延安光辉历史形成的浓厚革命氛围,是革命先辈在延安创造的强大地精神力量。

这就是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精心培育的“延安精神”。它包括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白求恩精益求精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这一系列精神,以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支撑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它的“气场”,始终笼罩革命圣地,经久不衰。

延安精神对于知青安稳心态,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刚到村里,队干部就带领我们知青,到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延安纪念馆、七大会址、中央领导人故居,以及抗大旧址、四八烈士陵园、张思德墓等参观学习。以后,凡有会议、集体活动,都必不可少地还要到这些地方去。

不断地参观学习,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老红军、杨步浩、气死牛雷治富等人物的事迹和精神,灌输到知青头脑中。

宝塔山、延河水、窑洞等光荣传统的象征,所产生的光荣感,使广大知青们,逐渐地都安下心来。

在延安,真是“遍地英雄下夕烟”。老红军、老八路各村都有,随处可见。能讲出一些中央领导在延安时传闻轶事的老乡,比比皆是。听他们讲延安往事,既十分佩服,又感到无比亲切。在和老红军,老八路亲密接触中,随时都能听到他们讲述革命经历。

同时,公社和各队干部,积极为知青提供帮助,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淳朴的老乡们,教会知青迅速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经过乡亲们一点一滴手把手地相助相扶,知青们很快适应了艰苦的生活。

尤为重要的是,知青们在那个峥嵘奋进的年代,读毛著成为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矛盾论》《实践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青年运动的方向》等,都成为知青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篇章。知青们一边学习,一边想象主席当年在窑洞里、油灯下著书立说的形象,倍感亲切。

一些深入浅出的毛主席语录,更成为知青的精神支柱。如:“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坚定了知青们务农的信心;“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激励着知青们的斗志;“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给知青们增添了奋斗的勇气。

插队时,让我备感亲切的是,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前讲课的照片,看到它,仿佛主席在给我们上课。

身在偏僻的深山荒岭,陪伴知青度过漫漫长夜的,还有革命回忆录、历史、哲学、文学名著等。这些在文革“破四旧”中的小将们,在延安昏暗的油灯下、不顾劳动后的疲惫,饱餐“精神食粮”。各种书籍让知青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了解了社会,也学会了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看待社会事物、认识疑难问题。

那时对知识有强烈渴望的知青们,对读书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一些政治和文学名著,大家争相传阅。以书换书、以书换物,最后书竟不知所向。边学习、边实践,有的行医、有的教学、有的开展科学实验,直接投入到为村民服务的行动中。

当年,延安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还办有抗大、陕公、鲁艺、党校、炮校等学校,领导人亲自授课,表现了老一辈延安人,对学习知识的重视。知青们对知识的强烈追求,心无旁骛地吸收广博知识的情景,延续了革命圣地“延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之风范。



知青们对延安的感情,日益在增长。乡亲们对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老一辈的英雄事迹和优良传统,甚至“信天游”的民谣词曲,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知青对延安的感情,至今不衰。

在挥汗如雨的劳动中,知青们体会了艰苦,也懂得了奋斗;在严酷的生活中,知青们体会了饥寒的滋味、也找到了为民奉献的回报方式。

延安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沁入知青们的心田。



闯过了生活、劳动、思想关,下乡第二年,知青进入了“大有作为”时期。开始在广阔天地中发力,为乡村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青周秉和、何立群在回京探亲时,向周总理汇报了延安的现状,引起中央对延安建设的关切。国家对延安建设巨大的投入,为延安打下了发展的基础,也拉开了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延安依托知青,开始推行一系列改变面貌的举措:普及教育,各村都办小学,知青成了教师的当然人选;改善缺医少药状况,知青们是赤脚医生;办养猪场,推广新型饲料,也需知青操办;推广室外薯苗法,需要知青操作;引进良种,推广科学种田,需要知青发挥作用;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修坝筑堤,知青更是主力;至于种菜、灭虫、拉电、广播、打井、粮食加工、财务管理等等,等等,都有知青主持或参与。知青成为延安农村迈向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下乡第三年后,中央对延安投入的建设项目纷纷建成。知青们自然成了钢铁厂、水泥厂、卷烟厂、农机厂、发电厂等厂矿企业投入运作的基本力量。数以万计的知青,广泛分布在工业、商业、交通、基建等各行各业中,有些人进入各级领导机构,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为延安的建设发展做着积极贡献。

同时,陕西其他地区的厂矿、文化、教育、新闻等单位,都面向延安知青招工,延安知青遍布全省。全国一些高等院校,也面向延安知青招生,知青把延安精神带到了全国各地。

几十年后,延安知青成为国家科技、文化、经济发展的栋梁,甚至有的已成为国家领导人。

延安知青是最幸运的。不仅有宝贵的延安精神直接哺育,还有中央直接关怀,北京市的得力管理。北京市委曾派出一千多干部,直接深入到延安各生产队,与知青一起劳动生活。这些都是其他地区知青望尘莫及的。延安知青得天独厚地迅速成长起来。



为什么延安具有那么大影响力。

一是独特的历史地位。参观西柏坡时,讲解员曾解释何为“圣地”?它是指至高无上的地方,如“麦加”就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我国“革命圣地”一词具有特殊的含义,不能随意使用。全国能被冠以“革命圣地”的地方只有五处,即: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其他地方贡献再大,也只能称之为“革命胜地”。至于历史名城、旅游景点,只能称之为“文化胜地”了。

五大革命圣地中,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最大。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结束的落脚点,它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迎来抗战最终的胜利的决策地,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发源地。党中央在延安的时间最长,在其他四个地方,中央落脚的时间加起来也比不上延安。可以说,延安在革命圣地中具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二是延安精神,成为其他时代精神的内核和基础。建党百年来,中国人民顽强奋斗,形成了许多可贵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建国后,形成了许多时代精神,如“王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以及“抗震精神”、“抗疫精神”等。有人统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被称为各种“精神”的多达62种。

延安精神内容丰富:包含南泥湾精神、大生产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愚公精神、抗大精神等。细思起来,所有被称作某种精神的,都是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扬。延安精神是其他精神中的核心,延安精神是’根”,其他都是”果”。

今天,更加需要提倡延安精神,使之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更有利地推动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


  (转载于地方媒体)






作者照片



李一勤,男,北京八中68届高中毕业,于1969年1月赴延安县李渠公社插队。1971年9月工作,先后在西影厂、农影厂、北京电视台工作。


《黄土地延水情》

编委会


编审:何晓新 张庭学


本期制作:高 莉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