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散文 > 陈伯钧:秋韵

陈伯钧:秋韵

2017年02月16日 20:55:50 来源:香港知青聯 访问量:859 作者:陈伯钧


秋 韵

作者/陈伯钧



    湘南的秋较之北方,像步履蹒跚的老人总是姗姗来迟。立秋刚过,空气虽会慢慢变得有点湿润,可真正的秋意却要将日历翻至深秋。那时,太阳才没了夏日沸腾燃烧的激情,也没了炙热灼人的光焰,却仍是每日按时从东方升起,只是总爱躲藏在厚厚的云层里,好半天才懒洋洋露出它那羞怯的笑靥。
        
    今年的秋似乎更懒,秋韵自然来得愈迟。晾台上,本该中秋时节飘香的丹桂,犹如羞涩的新媳妇,近日才掀起盖头初绽花蕊,将馨香溢满我的书房居室。不知缘何,老天总是阴沉着脸,晴不晴雨不雨的,难得寻个皓月当空的晴夜,自然也就没有了往年中秋夜万人空巷涌上苏仙岭赏月之乐。

    林邑古城山明水秀的景色似乎披上了害羞的面纱,环抱在浓浓雾霭里兀自换着新装,一会儿朦胧,一会儿清明。太阳淘气似的与大自然捉迷藏,待它睡足了,玩够了,才托将出那一轮火球和那蓝盈盈一碧如洗的天穹。

    郴江河水不再发怒、咆哮、肆意泛滥;清亮许多,也平静许多。修葺一新的河道波光粼粼,满载着新生的喜悦直下潇湘。公园,湖畔,巨大的遮阳伞下,浓缩着郴城人的闲情逸致,也从一方面定格了富起来人们的闲暇生活。河岸边,池塘旁,垂钓者日渐多起来,满面春风谈笑风生,钓出满心惬意,满怀雅兴。

    泡一杯花茶坐在场院里,抬头便能看见很高很高湛蓝湛蓝的天色和迁徙的雁阵,听见雀鸟叽叽喳喳的欢鸣,偶尔也会传来知了的嘶鸣。蟋蟀的叫声一日欢似一日,成群结对的蝴蝶多起来,许是刚从北方来到美丽的南国,翩跹起舞,婀娜怡人。法国梧桐的叶缝里露出斑驳温柔的日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院墙上攀沿的牵牛花张开喇叭似的镶着白边的紫红裙裳,在墙根疏疏落落的秋草陪伴下也迟迟才绽开笑脸,将那一丛美艳,一抹丝绦高高地悬挂在秋韵里。

    风,很轻很轻地拂过,温润的秋味便慢慢地从鼻腔,从喉管,沁入人心肺腑,然后在身体里慢慢泛滥开去;尔后,是野菊的馥郁,丹桂的馨香,争先恐后地钻进身体洗礼,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清爽和惬意。

    秋雨来得迟,空气中灰尘自然多起来。皮肤干燥,褶子明显变深,购物频道推销的各类护肤品也赶着季节告诉人们秋的到来。姑娘们流行穿着时髦的灯笼裙,每每看见一只只黄、红、白、褐、蓝、青的灯笼打眼前晃过,便似乎见着小时打猪草常见的猪篓草上悬挂着的和眼前如出一辙的灯笼,小伙伴也有叫它灯笼草的,只是大小、质地、色泽、功用有着天壤之别。这些现代姑娘的裙灯笼,着实是一道秋日里最新最靓的风景。

    一阵秋雨一层凉。刚才还阴沉沉的天底下忽儿吹来一阵凉风,不知不觉便淅沥索落下起雨来。蒙蒙秋雨兀自飞扬,飘飘洒洒裹着风寒,体弱的人们忙着加衣添裳。土地还没湿润,秋草还未曾喝够,便又风过雨停,云也渐渐地卷向西去。天幕犹如蓝底白花的面容又露了出来,太阳眨巴眨巴眼重新探出了头,才加在身上的马甲、罩衣便感觉多余了。

    秋色怡人,秋韵满眼。

    最浓郁的秋韵在果园里:枣儿甜了,桔子黄了,柿子红了,葡萄紫了,栗子熟了,沉甸甸的枝头到处扑闪着秋的媚眼,凝结着四季的灵韵与魅力。挂满硕果的山丘上,果园里,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洋溢着幸福的笑靥。

    秋风扫落叶的日子不多见。秋去冬来,北方早下雪了。湘南的坡岭照样黛绿,耐寒的树木照样绿得养眼,秋韵躲藏在雾霭里、幽境中,矜持着它的矜持,只在干涸凋零的荷塘里,才能找见点北方秋的悲凉与清冷。

    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快,来得悲凉;湘南的秋却来得傲慢,来得调皮,来得热烈;满山满谷,满街满市,无处不铺展着黄澄澄、红艳艳、紫盈盈的秋靥;如赏花,似品酒;于一种半开半醉混混沌沌的状态中,一种赏心悦目的清透里,来不及细细领略,日历便翻到了冬至。秋韵却依然烂漫着,铺展着,泛滥着,延伸着,显摆着它那别具一格的美艳。

    无论时令节气是否迟缓,秋在人们的眼里是多彩的季节,在诗人和作家眼里是灵感的泉眼,总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或澎湃的感触,有股不能自已的深情,或吟颂,或悲啼,或展望,或寄寓;谁不盼望收获美好的人生,谁不喜欢丰收的季节?人生的秋韵,却只有懂得付出的人才能真正收获与品味。

    林邑的秋虽不及北方的秋那么萧杀,亦不如钱塘江的秋潮那么享誉,却还是将秋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层林尽染秋韵浓,霜叶满天摄魂红,与漫山遍野的树木藤蔓,展开五彩缤纷的画卷,灵动、妩媚,养眼、醉心。

    秋在一座座丰收的果园里,一丝丝飘零的细雨里,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馨香间;在一轮轮火红的升降中,一抹抹燃烧的晚霞里。在秋韵渐浓的夜幕里,在那万家灯火的璀璨中,心中燃起了一盏希望的灯。
                                                                                               ——写于2007年11月2日



   

编辑:惠友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