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可以模糊印象,一种精神却不会黯淡;时间可以改变山河,一种理想却不会磨灭;光阴能够冲淡记忆,一种信仰却历久弥坚。
“微观北大荒”开设《北大荒红色印记》专栏,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照片,再现北大荒人开垦荒原的伟大壮举,反映建党百年来北大荒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沧桑巨变,涌现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以及感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传承红色基因,厚植为民情怀,赓续精神血脉,抒发爱党爱国之情,凝聚启航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北大荒红色印记之董必武手稿
在北大荒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 ,那就是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为北大荒题写的诗《访问农垦部实验农场·虎林红心(星)村》手稿。
1964年7月14日 ,朱德委员长和董必武副主席乘专列由北京到密山的农垦部实验(今天的八五〇)农场视察。
那天 ,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在八五〇农场接见了农场场长曾纪银、书记郭崇华等同志 ,听取了农场情况简要汇报 ,并乘轿车去一队一号地查看了庄稼长势。
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对复转军人“开发北大荒、屯垦戍边”建国营农场的成就予以肯定和赞许。董必武副主席特赋诗一首:
访问农垦部实验农场·虎林红心(星)村
红心(星)农场黑土层 , 麦黄豆绿黍苗青。
今年望保丰收确 , 高屋巍峨已建瓴。
斩棘批荆忆老兵 , 大荒已变大粮屯。
虽然经验有得失,得失如何要细论。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八日董必武未定草
抄呈
王震同志指正
董必武 八月九日
董必武副主席回京后,把这首诗送给王震部长 ,王震部长推荐给当时东北农垦总局主办的《东北农垦报》 ,同年9月14日 ,这首诗发表于《东北农垦报》。
董必武副主席一直关心着北大荒的发展和参与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每一个人 ,这其中就有他最为惦念的曾给他当过警卫员的刘存亮同志。
刘存亮同志,1930年8月生于山西省沁县羊庄乡萝卜涯村。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3月参军 ,随即到山西大岳军区补充团受训 ,7月被选派到中共中央警备团警卫连工作 ,在毛主席等中央首长身边做保卫工作。1949年1月到1951年11月 ,刘存亮一直担任董必武的警卫员。
1952年2月 ,刘存亮从哈尔滨军工学院毕业 ,转业到八五三农场四分场装卸队工作。后调到三队做政治工作。1959年春 ,任基建队指导员。1960年秋 ,又到畜牧队任指导员。
1961年6月 ,刘存亮代表八五三农场的转业官兵给董必武写了一封信,祝贺董必武当选副主席并汇报抗风雪、战严寒,开发北大荒的英雄事迹,当时农场正在编写场史 ,希望董必武能题词鼓励。
在刘存亮同志回忆录中这样写到:“1961年7月的一天下午快下班时 ,我正在畜牧队养鸡场检查工作,一位姓张的同志拿着一封信 ,是牛皮纸信封装的 ,高兴地对我说‘刘指导员 ,你看 ,中央给你来信了’。我急忙从养鸡场门口出来 ,拿着信一看 ,信封上写着我的名字 ,信址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当我展阅后 ,发现内有一张长约70至90厘米 ,宽约30厘米的淡黄色宣纸上 ,写着‘雁窝岛’三个大字。知道这是董老的亲笔题字 ,所有在场的同志们很高兴。”
这封信对正在编写场史的同志以及开发北大荒、向地球开战的转业官兵是莫大的鼓励。
这首董必武副主席的诗稿 ,是2004年由中国农垦事业的奠基人、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夫人王季青在捐赠王震遗物时 ,一同捐赠给北大荒博物馆的。
文字:黄璐瑶 张钧碧
图片 提供:北大荒博物馆
平面编辑:杨金丽
审核:丁 宁
统筹:张永刚
监制: 许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