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纵横 > 北大荒知青网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和干部下放

北大荒知青网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和干部下放

2022年12月09日 03:50:35 来源:海南省史志馆 访问量:1830
(资料图)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和干部下放
  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商业和其他服务行业处于停滞状态,城市初、高中毕业生既不能升学,又无法参加工作,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其出路成为困扰各方面的一大难题。作为“反修防修”、“缩小三大差别”和解决城镇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举措,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作出批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全国各地立即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同日,广东省革委会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新指示的通知》,号召全省广大知识青年积极动员起来,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此后,广州市、汕头市和省内其他城镇的知识青年,纷纷到海南岛、湛江等地农场和乡村插队落户。
  早在“文化大革命”前的五六十年代,海南就出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行动。除了安置海南城镇知识青年外,主要是接收安置汕头、广州的知识青年到农场。海南区党委、海南行署曾于1964年6月正式成立海南区安置城市下乡青年办公室。海南农垦从1965年至1966年上半年,共接收安置2400多名广州、汕头知识青年。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进行全国“串连”时,又有外地城市青年学生到海南“串连”留在当地农村插队落户,立志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号召后,海南区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掀起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至1969年5月29日,全区有2.5万名“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到农场、农村插队落户,相当于解放以来上山下乡人数的15倍。1969年这一年,全区动员安置广州、汕头和海南本地的知识青年到农村7.5万多人,其中广州4万人、汕头2万人、海南1.5万人。此外还有梅县、韶关等地区的知识青年。其中,海南农垦安置广州、梅县、韶关等地知识青年3.05万人至1972年,全区共安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0多万人,其中海南本地知识青年1.92万多人。这些人除少数安排到国营农、林、牧场外,多数安置到“三集中一分散”的知识青年插队点,安置方式以集中插队为主,.也允许分散插队、回乡安置和到国营农、林、牧、茶场,有些市县还试办独立核算的集体所有制知识青年场队。据统计,从1964年至1975年,海南农垦共接收约10万名知识青年,其中1968年至1971年就达到8.95万人。知识青年到农村、农场后,向农民学习各种生产知识,参加各种艰苦的农业劳动,传播文化知识,担任生产队干部以及小学教员、“赤脚医生”—类的初级技术工作。他们希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但由于生产劳动过重、分配收人低、文化生活贫乏、缺乏组织管理而遇到一系列困难。
  1970年,知识青年下乡政策有改变,城镇中学毕业生实行“支农、支边、工矿、基层”四个面向,海南有2.31万多名知识青年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在海南的各师、团(原国营农场)落户。与此同时,大学、工厂开始招生、招工后,不少家长利用各种形式“走后门”使子女回城,社会上刮起“回城”风,在海南插队落户的汕头、广州等地知识青年,大量倒流回城。
  1972年12月20日,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教师李庆霖上书毛泽东,反映其儿子下乡插队生活困难问题。1973年4月25日,毛泽东复信李庆霖,并寄上300元,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为贯彻毛泽东对福建李庆霖反映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问题的批示,1973年6月至8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射义召开,对知识青年下乡、管理、返城等政策作出调整。7月14日,海南区党委发出《关于进一歩贯彻中共中央[1973]21号文件及省委七月十一日电话会议精神的意见》,对全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机构、政策等作出明确规定。11月28日,海南区党委将海南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改名为海南区党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设秘书、安置、宣传等科,加强领导。此后,海南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1975年,海南区同广东全省一样,正式形成知识青年有上有下的机制。通过全民和集体单位招工、大中专院校招生、应征人伍、选推干部等途径,逐步安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就业。1975年8月全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集体、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后,海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又掀起新高潮。这一年,海南区党委、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组织县、社和有关部门干部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先进典型地区株洲、佛岗参观学习,并推广厂社挂钩、干部带队把知识青年集中安置到社队农林场的株洲经验,从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知青点,解决农场的困难,动员安置10357名知识青年,其中海南汉区7040人,超额广东省委下达的5500人任务的28%,自治州3317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海南一直持续到1980年。
  1968年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采取政治手段,解决政治、就业和社会问题的产物,虽然在开发海南、加强思想文化交流和知识青年自身锻炼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据1976年7月3日海南区党委知青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受摧残迫害的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报告》称,1975年以来,海口、澄迈等7县市和区属两个国营农、林场统计,发生摧残迫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案件24宗,受害者达53人。最严重的后果,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耽误了年青一代的教育与成长,造成海南科技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二、干部下放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同时,海南区对各级党政干部也提出下乡插队落户的要求。这项工作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进行的。196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的报道和编者按,公布毛泽东的一项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广东省革委会9月下旬召开的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关于“各地通过建立五七干校达到精简机构和干部革命化的目的”精神,10月上旬,海南行政区革委会发出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通知,提出要把干部下放劳动作为机关“斗、批、改”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要求所有机关、部门和单位的在职干部,都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轮流下放,保证一定的时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并规定每周六为干部的劳动日,这一天停止一切会议和工作,切实执行劳动日制度。从此,各级党政机关、团体、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等普遍在偏远地方开办“五七”干校,把大批机关干部、科研人员和教师都送到干校从事体力劳动,接受重新教育。11月中旬,海南行政区革委会在抓革命促生产四级干部大会上又强调:除少数干部留机关外,绝大多数干部都要下放劳动,把批斗对象带下去,边参加劳动,边搞“斗、批、改”。教育、文艺、卫生、新闻、科研战线上的知识分子都要分批下农村、工厂参加劳动锻炼,有些人要长期下放劳动。参加区、州、市县、社及有关部门革委会、革命领导小组的革命群众代表,每月回原单位参加劳动不少于10天。实际上,干部下放劳动是将“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冲击而停止工作的许多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知识分子安置起来、等待分配的需要,是当时革委会精简机构急需安置大批编余干部,以及“清理阶级队伍”等运动处理一批被认为“有问题”的干部的需要。除将一些干部下放到工厂外,大多数干部被下放到农村和“五七”干校。同时还有大批高等院校教师、医疗卫生人员和文艺、休育工作者被下放农村或“五七”干校。
  1968年8月,海南行政区革委会在屯昌县海南劳动大学原址建立海南枫木“五七”干校。全区市县领导干部和公检法、大专院校的领导成员到该干校参加培训。培训期间,用1/3时间参加生产劳动。这一时期,区直机关生产指挥部已建立“五七”干校5所,有2577名干部及其家属被下放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海南、海口两级医疗卫生部门有270名医务人员到农村安家落户。全区下放在职教师2198人,占在职教师总人数的9.8%。其他各级党政机关的干部也纷纷被下放农村。
  从1968年10月初至12月底,全区县以上机关先后有13574名干部分别进入区、县所办的33所“五七”干校学习、劳动,占机关干部总数的70%以上。至1969年5月,全区有2.4万多名机关干部下放到“五七”干校和生产队参加劳动锻炼。其中有5400多名揪斗对象被带下“五七”干校后,被关进“牛棚”,一度失去人身自由。他们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进行所谓触及灵魂的“斗、批、改”,一些“问题严重”者更是接受没完没了的上纲上线的批判和斗争。
  此外,海南行政区革委会还按照上级关于战备疏散和精简机构的部署下放干部和其他人员。1969年底至1970年8月,海南根据中央和广东省革委会的有关指示,进行战备疏散和干部大裁减,一批干部被下放农村参加集体劳动。海口地区机关、工厂、企业、学校的干部、教师、职工和城镇居民5000人疏散安置到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琼中等6个县的农村参加劳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有614人被疏散到农村。这期间,海南行政区革委会为贯彻广东省革委会“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的精神,对干部队伍提出“两退一插”的要求,在琼海等县试点后全面推开。仅琼海县就有486名国家机关干部办理退职、退休并安排到农村插队劳动。海南汉区机关干部作“两退一插”处理的有1580多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有798名干部被办理“两退一插”到农村落户。
  广大干部、知识分子下放农村,或在“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主要从事体力劳动。他们虽然经受了锻炼,增加了对农村的了解,但是长期被排除在各项业务工作和科学文化研究之外,耽误了在本职工作中利用所学专业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并继续深造的宝贵时光,给海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

    原文2015年12月16日刊发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