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和黑龙江省农垦厅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兵团历经9年近3000个日出日落,1976年完成其“戍边”使命后,建制撤销,被改编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即现在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37年过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已淡出人们的记忆,但应写进共和国的历史。
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
1965年秋,中共中央东北局鉴于中苏边界日趋紧张的局势,向中央建议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6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所属的万余名名复转官兵分批到达黑龙江边境的29个农(牧)场,农建第一师(祝黑河地区)和农建第二师(驻合江地区),共辖9个团。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中发[68]98号”文件发出了“关于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同意将原东北农垦总局和黑龙江省农垦厅所属的农场以及农建一师、农建二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任务。1968年6月30日,沈阳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六一八”批示,成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从沈阳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从沈阳军区各野战军、旅大警备区、军区炮兵、军区工程兵等单位选调干部,分别担任兵团各师、团的主官和师团机关领导。兵团司令员由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汪家道少将兼任,40军副军长颜文斌少将任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主持兵团工作,辽宁省军区副政委程克廉大校任兵团第一副政委,张忠志任兵团参谋长,段景岳任兵团政治部主任,赵保全任兵团后勤部长。中央军委后调任外长山要塞区政委任茂如少将任兵团政委,刘竹轩、王统、臧公盛、屈太仁任兵团副司令员,蒲更生、李子文兵团副政委。沈阳军区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任职的现役军官共有3000多名。
1968年7月到1969年5月,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宁波等大中城市的50余万名高中、初中学生,纷纷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先后报名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为兵团战士。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时,共接收国营农、牧、渔场93个,合编为5个师(辖58个团)、3个独立团,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团、独立二团、独立三团。1969年7月15日,经沈阳军区报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同意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8月19日,兵团确定正式组建六师。兵团职工人数达到60万。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各师编制如下:
一师辖7个团:一团(北方农场,爱辉县)、二团(新华农场,爱辉县)、三团(红色边疆农场,爱辉县)、四团(库尔滨农场,逊克县)、五团(五大连池农场,德都县)、六团(二龙山农场,德都县)、七团(赵光农场,北安县)。
二师辖10个团:八团(二九〇农场,绥滨县)、九团(绥滨农场,绥滨县)、十团(江滨农场,萝北县)、十一团(军川农场,萝北县)、十二团(名山农场,萝北县)、十三团(延兴农场,萝北县)、十四团(青年农场,萝北县)、十五团(宝泉岭农场,萝北县)、十六团(伏尔基农场,鹤岗市)、十七团(汤原农场,汤原县)。
三师辖15个:十八团(友谊农场,集贤县)、十九团(五九七农场,宝清县)、二十团(八五二农场,宝清县)、二十一团(八五三农场,宝清县)、二十二团(饶河农场,饶河县)、二十三团(八五九农场,饶河县)、二十四团(胜利农场,饶河县)、二十五团(七星农场,富锦县)、二十六团(抚远渔场,抚远县)、二十七团(勤德利农场,同江县)、二十八团(二九一农场,集贤县)、二十九团(集贤农场,双鸭山市)、三十团(万宝农场,桦川县)、三十一团(曙光农场,桦南县)、三十二团(北兴农场,勃力县)。
四师辖12个团:三十三团(八五四农场,虎林县)、三十四团(八五八农场,虎林县)、三十五团(和平农场,虎林县)、三十六团(八五0农场,虎林县)、三十七团(八五六农场,虎林县)、三十八团(农垦部实验场,虎林县)、三十九团(云山农场,虎林县)、四十团(八五一一农场,密山县)、四十一团(八五五农场,密山县)、四十二团(八五七农场,密山县)、四十三团(兴凯湖农场,密山县)、四十四团(八五一〇农场,鸡东县)。
五师辖11个团:四十五团(鹤山农场,嫩江县)、四十六团(跃进农场,嫩江县)、四十七团(大西江农场,嫩江县)、四十八团(铁峰农场,嫩江县)、四十九团(尖山农场,嫩江县)、五十团(前锋农场,嫩江县)、五十一团(荣军农场,嫩江县)、五十二团(旭光农场,嫩江县)、五十三团(红五月农场,嫩江县)、五十四团(克山农场,克山县)、五十五团(查哈阳农场,甘南县)。
六师辖9个团。1969年8月19日六师成立,将原属三师的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团和在抚远地区新建的六个团,拨归第六师建制。同时授予新建的6个团番号:即原东方红农场为五十七团,原向阳农场为五十八团,原青龙山农场为五十九团,原前进农场为六十团,原五十七团为六十一团,原红卫农场为六十二团。
兵团直辖团3个:独立一团(嘉荫农场,嘉荫县)、独立二团(铁力农场,铁力县)、独立三团(红色草原农场,安达县)。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先后对各师团建制进行了调整。 1969年11月24日,兵团决定,原兵团直属独立一团,独立二团划归二师领导,原兵团直属独立三团划归五师领导,原番号不变,从1970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领导关系。同年12月,五十八团内迁至二十一团五营地区,隶属于三师领导。1970年1月,经沈阳军区批准,兵团在原宝山农场组建二十六团(步兵团),在原汤原农场组建六十三团(炮兵团),由兵团直接领导。同年2月13日,兵团决定一师独立四营改编为六十四团(晨清农场,孙吴县),五师五十五团分出部分编为六十七团(金边农场,甘南县),分别隶属于一师和五师领导。5月25日,兵团决定将五师五十五团的二、三、四营编为五十团(丰收农场,甘南县),原五十团所属单位分别并入四十九团和五十一团。
二、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屯垦戍边作用
从1968年底到1969年初,兵团司令部依据作战预案,按中国人民解放军乙种步兵师编制标准,组建战备值班营35个,每个步兵营编制500余人。按照作战方向任务组建的战备值班营,在北安、黑河方向,兵团一师6个营;在鹤岗、萝北方向,兵团二师8个营;在宝清、饶河方向,兵团三师5个营;在牡丹江、密山方向,兵团四师9个营;在双山、齐齐哈尔方向,兵团五师3个营;在饶河、抚远方向,兵团六师4个营。兵团战备值班总人数达2.2万余人。共装备步枪8000余支、冲锋枪4000余支、轻机枪630挺、“12.7”高射机枪45挺、“60”迫击炮210门、“82”迫击炮110门、“75”无后坐力反坦克炮130门、“76”加农炮30门、火箭筒320具以及部分轻武器。
1970年底,沈阳军区进一步加强了兵团戍边建设步伐。在原武装力量的基础上,又组建了一个步兵团(二十六团),驻佳木斯万宝地区;在汤原组建炮团(六十三团);在大庆以及兵团和各师司令部驻地等重要目标区,分别组建了21个高炮连、8个警通连,武装人员递增到4万人,补充重机枪234挺、“37”高炮84门、“122”榴弹炮18门,进一步增强了兵团的戍边力量。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准军事组织,为了保密起见,兵团为所属6个师分别用“建“设”“钢”“铁”“边”“防”六个字编了信箱,即一师为“建字100信箱”,二师为“设字200信箱”,三师为“钢字300信箱”,四师为“铁字400信箱”,五师为“边字500信箱”,六师为“防字600信箱”。各团依本师分配的顺序号形成自己的对外称呼,如四师四十团对外称“铁字408信箱”,团属各连对外均称“分队”。如四师四十团十二连,对外称“铁字408信箱52分队”。
兵团各战备值班部队组建后,利用农闲和冬季,抓紧对武装战士进行必须的战术、技术基础训练,保证战士在具备战时需要的基本素质。如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三打”(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等。期间特别重视对班长、排长和技术骨干的集中轮训。从1969年至1972年,仅兵团和各师在教导队办培训班就达210期,训练干部2154人,培训骨干2万余人次。1970年11月24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军发出“不当老爷兵”,进行野营拉练的号召。全军各部队迅速掀起野营训练热潮。兵团二师(宝泉岭)、三师(红兴隆)、四师(密山)各组建了1 500人的武装拉练团,进行1个月的冬季千里野营拉练。
1971年,兵团进一步加强了武装部队的力量,扩编武装连队130余个,武装总人数达到7万余人,并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快了战备建设步伐。兵团6个师的后方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建设战备仓库、宿舍、医院2.5万多平方米,永备作战坑道500余米。在边境地区前沿要点,构筑了相当数量的野战工事和战斗连队(村)。构筑守备工事,加强有线和无线通信建设,在防区内增修机动道路5500公里,基本保证了屯垦戍边的需要。
1969年初,兵团成立后不久便组建了兵团第六师,新建4个团,全力开发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抚远荒原。当年垦荒6万余亩,1970年达到15万亩,生产粮食480万公斤,上交商品粮51万公斤。加上其他师团的努力,兵团两年开荒约200万亩。1972年,根据屯垦戍边的实际需要,兵团经报请中央、国务院批准,经铁道部天津第三铁道设计院唐山勘测大队勘测,由哈尔滨铁路局组织建设,兵团三师、六师组织施工,建设了由集贤县福利屯至六十团(今前进农场)的铁路。此段路全程226.6公里,从1974年开工,到1976年建成,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条为屯垦戍边服务的铁路动脉。
如果把1958年王震将军率10万转业官兵进军广袤的三江平原、嫩江平原视为是在上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对“北大荒”的大规模开发,那么兵团的组建,特别是以来自全国各大城市的几十万知识青年为主要力量的兵团战士的屯垦戍边活动,则是掀起了新一轮开发“北大荒”的热潮。这次重大的行动,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东北边防,而且为“北大荒”变为祖国的“北大仓”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三、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撤销
1973年10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由沈阳军区移交黑龙江省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管理,不在保留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番号,退出人民解放军序列,但仍然保留准军事化体制,兵团、师、团三级机关仍由现役军人管理。 后来随着中苏关系和中苏边境的紧张形势趋于缓和,加上一个省存在两个农场管理机构而相互重叠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省委的一元化领导。因此,1975年10月30日,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革委会、中共黑龙江省军区委员会在征得沈阳军区党委同意后,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改变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请示报告》。同年12月27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个报告。1976年2月25日,由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和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合并组建的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在佳木斯兵团俱乐部召开成立大会,同时宣告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任职的军队干部全部回部队工作。中共黑龙江省委任命黑龙江省党委常委、鸡西市委书记孙子源,担任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党委书记兼局长。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政府
(原文2013年05月13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