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明虽然已经83岁高龄,但她老当益壮、热情不减,亲自编排节目、组织演出,多次带领艺术团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类文艺汇演和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刘惠明老师带领艺术团多次参加安达春节联欢晚会、“美丽安达、百合之夏”艺术节、绥化市建市十周年庆典、大庆百湖百姓音乐会、第34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重要活动;2021年,她组织开展了“歌唱伟大祖国·赞美美丽家乡”“走进乡镇·走进社区”“喜迎建党100周年主题放歌”等系列文艺演出等活动......
安达市老干部大学艺术总团的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吉祥草原》《遥远的草原》分别获得“感动中国”第二届群文杯艺术节比赛金奖、黑龙江省十二届群星杯比赛银奖、2019年第七届全国老年大学汇演百合花奖(铜奖),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刘惠明老师的心血和无私付出。
由于刘惠明老师的特殊贡献,她荣获了黑龙江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安达市做为大庆油田开发初期的老城,为大庆油田胜利开发曾立下汗马功劳,安达市人民至今深深乐道,倍感光荣。
当天下午,大家参观了安达市容,特别是牛街、牛门、千牛石雕,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此联想到安达市老干部大学艺术总团这些可敬的老人们,正如安达市牛街中心的巨型雕塑——不用扬鞭自奋蹄所表达的寓意一样,他们在晚年不甘寂寞,精神焕发,活出了精气神,用精心表演的歌舞节目绽放夕阳!
文/赵富
近日,笔者再次寻访散落在安达市区内的原1—8号大院,每当脚步触及到这片曾经滚烫的黑土地上时,眼前便浮现出当年大庆石油会战热火朝天的情景,仿佛时光又拉近了我与那场举世闻名的石油战役的距离。
60年前,在共和国缺油少气的岁月里,英勇无私的大庆石油工人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了甩掉国家的贫油帽子,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前后历时3年多的时间,奋战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最终王进喜和他的石油工人兄弟们以“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气概,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大雪当炒面,寒风当电扇,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战胜恶劣环境,取得辉煌成就,一举拿下世界级别的大庆油田,创造了中华民族石油史诗上的伟大神话。
今天,我们揭开尘封60余年的记忆,那久远的大庆石油会战指挥系统便活灵活现地映入眼帘。其实,闻名遐迩的大庆石油会战总指挥部就设在油城身边的安达,各职能部门及中枢神经指挥系统就分布在小城内的1—8号院。在那场波澜壮阔的大庆石油会战过程中,1—8号院为石油会战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决策、技术、后勤等保障,是名副其实的大庆石油会战的“发源地”和“大本营”。
当年,国家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方便及加强大庆油田的开发管理,中央及省政府决定把大庆油区指挥机构设在安达城内。1960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石油部党组加快松辽地区勘探和油田开发的报告,调集全国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及国务院一些部门人员、退伍战士及转业军官等组成的石油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入茫茫荒原的大庆油区。于1960年4月8日,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在安达市成立,具体办公地点设在市区的“1号院”。大庆石油会战的组织领导工作,由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主持负责。同时,成立大庆石油会战领导小组,由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任组长,唐克、吴显峰任副组长。于1960年4月29日,大庆石油会战誓师大会在安达市召开,从此标志着大庆石油会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自1960年4月前后,全国各地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人员多达4万余人,从四面八方陆续聚集到安达市及大庆油区。支援大庆石油会战的各种器材、设备、机械等,先后已有几十万吨物资从铁路运至安达站及萨尔图站,还有3350人的松辽石油勘探局领导机构也进驻安达城内。一时间,宁静的安达城,立时变成了中国石油会战的“红色延安”。为了安置好石油工人的办公及驻地,安达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将自己的部分房屋完全无条件奉献出来。同时,选出城中8个最好的、最方便使用的、最便利工作的房舍宅院,倒出来给石油会战指挥部作为办公用房。而石油会战指挥部又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性质,把所用的8个大院按顺序挂牌,编号分别为1号院、2号院、3号院、4号院、5号院、6号院、7号院、8号院,即以后被统称的1—8号院。
1号院:作为松辽石油勘探局机关驻地和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居住部长、司长、局长、总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和18个处室。位于北横街南3—4道街中间(现抚顺楼一带),共有房屋128间。此处前为军队营房,曾驻守过独立四团、省军区健康六团,并还有一栋二层小楼,原为安达镇办公楼。
2号院:居住党委四个部、团委、工会以及处级、科级、副科级人员。位于1—2道街北横街南100米处的第二个门洞,原为第一国营旅社,共有房屋39间。
3号院:居住技术队人员、物资供应及物资采购人员。位于正阳二道街以北老工业局北院,共有房屋43间。
4号院:居住一般干部及外事接待部门、宣传后勤部门。位于北横2—3道街南100米处原武装部后院,共有房屋94间。
5号院:居住8个处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员。位于正阳5—6道街北60米处,共有房屋101间。
6号院:供给汽车保养、维修场所以及500多人居住。位于南横4道街,民主小学(现幸福小学)后院,共有房屋48间。
7号院:供给运输队及土建队等居住。位于1—2道街南400米处现电业局南院,共有房屋74间和两栋库房及一栋机车房,合计88间,前为天泉区奶牛场房舍和铁路的房舍。
8号院:供给汽车队、运输队、装卸队等使用,占地面积1136.2平方米,停放200台汽车,居住400人。位于五道街中医院后院,前为县人委的畜禽场,共有房屋46间。
1—8号院,每个院儿有说不尽的故事,特别是2号院历史较为悠久,应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它位于1—2道街与北横街之间,正门面临二道街西侧坐西朝东,从北横街从北往南数100米处的第二个门洞,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房屋为单层仿古建筑风格,四脚落地的框架卯榫结构,内外墙为青砖白黏合土砌筑的墙体,门面房的举架很高很宽敞。房盖四周的女儿墙上边凸凹有致,似万里长城缩写的头部造型。院子内共有3排正房朝阳而立,院门为木制双开扇,上部由180度弧形造型而成,门面朱漆并依稀印可以看清“仁丹”二字。据说“仁丹”是当年这个院落驻扎的日本关东军时所留下的药丸广告。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时期,这里也曾是沈阳军区的伤残士兵的疗养所,为新中国的解放及和平建设作出了不起的贡献。之后这个院落归属安达商业系统管理,成为安达城内最大的备39间客房的旅社——安达第一国营旅社。直到1960年3月,大庆石油会战大军进驻安达,这里被编入2号院并接纳了会战党委四个部、团委、工会及处级、科级人员。二号院前后几易其主,如今早已风烛残年面貌不再,主次框架连同墙面都斑驳欲坠,整体基础下沉,室内地面下井,墙体张嘴裂缝,似乎难能承载着历史的重荷似的,还站在那里坚强地挺着腰杆脊梁。
在大庆石油会战初期,安达市区内的1—8号石油大院,还与铁人王进喜有缘并传为佳话。1960年,王进喜带领1262(后改1205)钻井队,从玉门油田赶到萨尔图油田,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作为钢铁钻井队队长,他和工友们一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克服各种困难,创造钻探进尺均全油区之最的纪录。由于王进喜的表现和贡献,被选为安达油区参加安达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于1960年12月25日—28日,光荣出席安达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分配在萨尔图区农垦第四组参加讨论。于1962年时年39岁已任油区指挥部钻井二大队大队长的王进喜,又以163票当选为安达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了会议。1964年12月,王进喜带着1-8号院的重托和石油会战的硕果及石油兄弟的愿望,走进北京出席了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及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
在那个艰苦岁月里,安达人民倾其所有,全力保障油田职工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供给。从最初的4万套碗筷,854口大锅开始供应,到腾出3万人居住的民房和587间房屋设立1—8号大院,以至于用尽全市的精米细面豆油皮货布匹棉花和急需的日用品及重要物资等供应油田。为了保障石油工人安全过冬,安达市直机关干部职工群众学生市民,出动42万个工作日,建食堂,挖水库,并于任民、羊草、青肯泡等公社设立蔬菜基地及在富来村建贮存几十吨蔬菜的菜窖;有1万多名妇女深入工地,为石油工人拆洗棉衣赶做被褥;全市各公社主动承担建设干打垒任务,几万名社员汇集萨尔图,为石油工人建房过冬。3年的石油会战,安达市先后出动劳动力20余万人次,腾出民房16.1万平方米,建房屋110万平方米,相当于重建一个安达市,其中为油区建干打垒住房44万平方米,种植蔬菜10万亩,每年供应粮食3万吨,支援物资207万吨。
当年的大庆石油会战,不仅发生在安达市,而且是在安达市委领导下进行的。1960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文件决定:将安达县改为安达市(地级),撤销县委成立市委,把大庆油区划归安达市委领导,以安达市为大庆油田建设中心,运用人海战术,开展石油大会战。计划用3年时间,拿下中国的大庆油田。当时为了国家战略及对外保密,全国支援大庆油田建设改为全国支援安达农垦事业,因此1—8号院也被称为“农垦大院”。到1963年底,共建油井526口,注水井78口,铺设管线438公里,生产原油439、3万吨。1964年6月23日,中央鉴于大庆石油会战任务已经完成,故撤销安达市,将安达县与安达特区(大庆油田,对外仍称安达市)分设。新成立的安达特区包括萨尔图区和杏树岗区。大庆区仍然隶属安达县,直到1978年4月16日才划归大庆油田。
至此,经过3年时间,大庆石油会战圆满地画上句号。其中,安达及安达的1—8号院(先“农垦大院”,后“石油大院”),也顺利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而随着石油会战的进行,原会战指挥部的各级职能部门也陆续迁出安达市区,搬到分设后的大庆油田的中心地带萨尔图。但作为曾经石油会战指挥系统的1—8号院,没了原先的车水马龙的繁忙,略显得空旷及寂静,也让安达人民一直想念那段红火的日子。
这次寻找1-8号院旧址归来,我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记得那是小区疫情刚刚解封,早春的寒风刮鼻子刮脸的,大地还铺层厚厚的雪被,我用手机把1—8号院旧址又拍了一次,回到家里把镜头下的摄影作品梳理归纳,并与当年石油会战时期的8个大院对号入座:原1号院,现翻盖为抚顺楼住宅小区;原2号院,旧第一国营旅社不存在了,现为平房区;原3号院,老工业局北院,现为平房区;原4号院,原武装部后院,现翻盖为金牛住宅小区;原5号院,现翻盖为住宅小区;原6号院,民主小学(现幸福小学)后院,现为平房区;原7号院,现电业局南院,现翻盖为住宅小区;原8号院,位于五道街中医院后身,现为住宅小区。
那天晚上,我看着眼前一堆照片对号入座,原1—8号院与现在的1—8号院归位了,但我的心情却始终像错了位一样纠结着:历史与现实出现断层的那块儿,怎样才能衔接上愈合好呢?当我翻到最后一张照片时,心情蓦然亮堂起来。这是在原2号院旧址墙上挂的“安达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好在安达市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把目前唯一仅存的坐落在棚户区的原“大庆石油会战2号院旧址”保护起来,经省市等相关部门批准,于2017年5月15日纳入为“安达市文物保护单位”。看着看着,我沉重的心情似乎又逐渐轻松多了。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当年1—8号院的火热场面早已渐行渐远了,那些曾经承载过石油大会战的房舍,早就让安达环境的日新月异变化所取代。但那些曾经震天动地的劳动号子,气壮山河的钻井气场,仍然继续在1—8号院的上空缠绵萦绕,挥之不去。
2022.6.20《绥化晚报》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