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港澳台内蒙 > 北大荒知青网 | “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我是一名牧民,这是我的职业荣耀

北大荒知青网 | “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我是一名牧民,这是我的职业荣耀

2021年07月03日 15:30:56 来源:新京报 访问量:2876 作者:徐杨

6月29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身着一袭蓝色蒙古族长袍的,正是被称为“草原之子”的廷·巴特尔。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廷·巴特尔扎根牧区,在近50年的时间里,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廷·巴特尔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牧民”,无论获得多少荣誉,这一点都不会改变,“这是我的职业荣耀”。


廷·巴特尔。图源洪格尔高勒镇信息平台

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

廷·巴特尔出生于1955年。他出生的这一年,他的父亲廷懋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之一。廷懋还先后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廷·巴特尔虽生长在父辈的光环下,却下决心自己做出一番事业。19岁时,巴特尔高中毕业,下乡到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苏木萨如拉图雅嘎查。知青返城时,他本可以回到呼和浩特,却成为同批几十名知青中唯一没有离开的人。

萨如拉图雅嘎查是一片总面积达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地处有着“黄色野马”之称的浑善达克沙地西北部。由于超载过牧和连年的自然灾害,萨如拉图雅嘎查曾是全苏木(乡)生态条件最差、经济最落后的嘎查。

年轻的廷·巴特尔把牧区当成了自己的家,不仅学习当地语言,还学习骑马、放牧、打草等技能。很快,他就融入当地,还当选了萨如拉图雅生产大队大队长。

上世纪80年代,萨如拉图雅嘎查实行草场、牧畜双承包制。这一制度虽然调动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却因缺乏科学的引导,导致牧民盲目增加牲畜头数而忽略了草场的保护。大量增加的牲畜很快超过了草场承载能力。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日益严重,廷·巴特尔意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实行“围封轮牧”,才能让草场可持续发展。

新政策一出,牧民们将信将疑。廷·巴特尔决定用成果说话,从自家做起,“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1986年,廷·巴特尔卖掉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亩草场休养生息。第二年,300多亩草场打了九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牧民们亲眼看到了“围封轮牧”的好处,纷纷进行封育和划区轮牧。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他针对当地的生态问题,提出了“蹄腿理论”:1头牛和5只羊的经济价值相当,但养1头牛付出的辛劳和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从草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1头牛有4条腿,5只羊有20只蹄,且牛卷着舌头吃草尖,羊喜欢刨草根吃。因此,5只羊对草场的破坏性大于1头牛。

基于这个理论,廷·巴特尔倡导牧民少养羊、多养牛,并引进西门塔尔优质乳肉兼用牛与本地牛杂交,培育高产优质母牛。他用自家财产抵押,如果牧民亏了本,自掏腰包赔偿牧民的损失。除了牲畜养殖,廷·巴特尔还带领牧民积极拓展相关产业,如奶制品、肉制品加工。嘎查党支部扶持的20多户贫困牧民现在已全部脱贫。

近50年的时间,廷·巴特尔扎根牧区,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探索出既保护草原生态、又让牧民增收的路子,把生态“从白色变回绿色”。同时,也将萨如拉图雅这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

2009年以来,廷·巴特尔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一百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现任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的特木尔呼与廷·巴特尔共事已有20年,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尽管如今廷·巴特尔已经从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退下,但仍心系草原和牧民。一有空,他就会到牧民家中走走看看,和牧民聊天,给牧民出主意,帮助牧民解决困难。

在得知廷·巴特尔获授“七一勋章”时,特木尔呼表示自己也“十分激动”。他认为这一奖项是莫大的荣誉,但同时也是廷·巴特尔应得的,“他做的事就在那里。”

廷·巴特尔。图源洪格尔高勒镇信息平台

对话廷·巴特尔同事、现任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特木尔呼

新京报:你对廷·巴特尔有什么印象?

特木尔呼:无论是工作方面还是生活方面,他在我心里面是“最好”的。他为人特别亲切、温和。我还记得,2000年,那时候嘎查的环境还不太好,没有现在这么好。因为土地沙化严重,雨水少,牧草长不起来了。我家没有牧草,廷书记就想办法给我拉牧草。平时牧民有些什么困难,他都会帮忙解决。

新京报:你们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特木尔呼:比如说,如果廷书记要做什么事,牧民不听,他就自己做榜样,让他们看。牧民看发展得好,就跟着他一起干,最后大家都愿意跟着他一起干了。

新京报:廷·巴特尔的各种举措对当地有什么具体的影响?

特木尔呼:生态好了,我们的收入也高了。以前全嘎查60%的土地都比较沙化,现在生态就好多了,白的地方都变绿了。以前牧民人均年纯收入最低只有1000来块钱,最高也就三四千元。现在人均年纯收入到了1万多元。

新京报:萨如拉图雅嘎查的环境是从哪一年开始变好的?

特木尔呼:2000年以后,这20年慢慢就缓过来了。我们引进了优质的改良品种牛,卖出去的价钱高了,2000年那会儿卖一头牛犊子最多也就5000来块钱,现在最好的能卖2万多元,平均也得1万来块钱。不光肉价上去了,奶价也涨了。

新京报:现在萨如拉图雅嘎查都发展了什么产业?

特木尔呼:主要还是养牲畜,还有制作奶食品,奶酪、奶豆腐、奶皮子、奶渣子,这些方面的收入也挺高。2007年-2017年的十年间还兴起过旅游业,不过为了保护生态,现在不做了。

新京报:廷·巴特尔现在主要做什么工作?

特木尔呼:他虽然不再担任嘎查书记了,但一有时间就去牧民家里,跟牧民聊天了解情况。如果牧民有困难,他就给出出主意。他不光了解咱们嘎查100多户人家、300多个人,全旗县里面的嘎查牧民家里他都去,互相学习,把其他嘎查的经验也带回来。

新京报:听说廷·巴特尔获授“七一勋章”,你是什么感受?

特木尔呼:很激动。咱们就是普通的牧民、基层的干部。他获得了国家那么大的荣誉,你说激动不激动?但我觉得这个奖也是他应该获得的,他做的事情就在那里。

个人简介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6月生,1976年11月入党,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凭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区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改革先锋”等称号。

(参考资料:新华社、央视新闻、内蒙古日报、腾格里新闻、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活力内蒙古”等)

新京报记者 徐杨

编辑 刘倩

校对 卢茜

编辑:张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香港大剧院举办纪念上山下乡演唱会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