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 月 留 痕
在历史长河中,一段特定时期的文化记忆与社会风貌往往凝聚于某个特定的空间,成为后人追溯与铭记历史的重要载体。
在南林农场,有三处承载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烙印的地方,那就是“知青亭”、“知青之路”石刻、“知青墓碑”。这三处留痕无声地讲述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每一位到访者在静谧的热带田园风光中,感受到那一代知青们青春的激荡与奉献的精神。
漫步农场,在场部大楼正对面的“知青亭”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静静地屹立在郁郁葱葱的椰子树下,凤凰树旁,亭身大方典雅,四周绿意盎然,仿佛是一幅定格了时光的画卷。知青亭不仅是供人休憩的场所,更是对那段历史的纪念,是一千五百多知青对农场的深厚感情。
血汗在这里挥洒
情怀从那时放飞
这副对联由知青攒写和题字。
知青亭由知青和农场农垦二代集资建造。
铜铁岭下,太阳河畔,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国营南林农场1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集合了1500多名來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他们为农场的橡胶生产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文艺体育等各行各业的发展辛勤付出。更有多位知识青年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长眠在这片土地上。
为缅怀那段难忘的岁月,知识青年们及垦二代集资建造了这个“知青亭”,以为纪念。
“知青之路”石刻,矗立在南林农场的大山深处新三队,“知青之路”四个大字仿佛是历史的笔触,一笔一划勾勒出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毅然踏上这片热土的坚定步伐。他们怀揣理想,肩负使命,告别城市的繁华,投身农场的广阔天地,用知识和汗水书写了一段别样的青春篇章。这四个字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凝练概括,更是对知青精神的崇高致敬,提醒着后人铭记这段历史。
而农场深处,一块庄严肃穆的知青墓碑,埋葬着七位年轻人,更让人深感震撼。墓碑上镌刻着一个个年轻的名字,他们曾是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他们来自广州、汕头和湛江等地,为了祖国的橡胶事业,将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他们或许未曾留下惊天动地的伟业,却以平凡而坚韧的姿态,诠释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担当。
向长眠南林农场的知青以及老工人致以最深沉的敬意。
南林农场的知青痕迹,远不止“知青亭”、“知青之路”石刻、“知青墓碑”,还有知青建的瓦房,当年与农场职工一起修建的水库等等,构成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历史记忆空间。它们不仅记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足迹,更传递了那一代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这些遗迹如同历史的回音壁,让每一个走近的人,都能在心灵深处听到那来自上世纪的青春呐喊,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永不消逝的知青精神。
来自海口的驴友,大人小孩在知青之路石留影。
2018年,上山下乡五十年之际,知青们回到农场。
这些与知青有关的实物与故事存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启示与激励,引导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知青们的理想与信念与农场新一代薪火相传,明天的南林农场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