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秦宁新桂藏 > 北大荒知青网 | 兵团诗情

北大荒知青网 | 兵团诗情

2024年12月19日 07:30:38 来源:中国军网 国防部网 访问量:674

兵团诗情

■冯彦宁


“坐上大卡车,戴上大红花,远方的年轻人,到边疆来安家。不敬你香奶茶,不敬你哈密瓜,敬你一杯雪山水,盛满了知心话。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同志们,我们热情地欢迎你,送给你一束沙枣花……”

最是朴素打动人。每次听到《送你一束沙枣花》动人的旋律,我就会想起14年前到“戈壁明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时,那个国庆节的晨曦。阳光洒满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老建筑,映照着第一次来参观的年轻军人的笑脸。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第二故乡——“共和国军垦第一城”石河子,已从我生命大河的支流渐渐成为奔腾不息的干流。

14年前,我完成任职培训从内地归来,阴差阳错又回到了国防生毕业分配的地方,从此与石河子结下缘分。

12年前,我借调机关任新闻干事,工作上如鱼得水。一天早上,不苟言笑的主任认真地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推荐我到上级对口业务部门一事,询问我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我以“能力素质不够,继续锻炼”的回复,委婉地回绝了主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现在看来,当时的“目光短浅”,让我有了续写缘分的机会。

我一直不明白石河子为什么被称为“诗歌之城”。直到后来,偶尔我也附庸风雅地作出几首打油诗,才渐渐明白,是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给了我无数灵感。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这是诗人艾青在诗作《年轻的城》中,对他先后生活了16年的石河子的深情描绘。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70多年前,王震将军率领部队到达石河子,在玛纳斯河西岸的将军山上,遥指前方荒芜千年的戈壁滩说:“我们就在这里开天辟地,造一座新城留给后世!”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广场前,王震将军的雕像巍然屹立,成为这座城市光彩夺目的地标。

“他驻守新疆17年,一生未曾婚娶,把对党的忠诚熔铸在屯垦戍边的岗位上,把毕生心血献给了兵团……”当我第一次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听到讲解员讲述兵团创始人之一、“共和国军垦第一城”总设计师张仲瀚的事迹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耳畔回响的,是他“雄师十万到天山,且守边关且屯田。塞外江南一样好,何须生还玉门关”的铮铮誓言。从他身上,我体会到军垦先辈对党的无比忠贞、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他真正做到了一颗红心永向党、党叫干啥就干啥。

是什么魔力,让他们把青春献给了兵团的建设?博物馆的展陈里,我在一首描写军垦战士拓荒的诗中找到了答案:“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最难夜夜梦家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向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此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最后一句,一直被身在军旅的我奉为圭臬。

一座城,辉映历史;一种精神,光耀未来。明珠河畔,红色血脉生生不息;将军山下,雄浑的军垦乐章,依然慷慨激昂。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