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纪念展馆 > 北大荒知青网 | 考察知青场馆上海朋友足迹遍布全国,鼎力相助粤海知青热情接待支持编史

北大荒知青网 | 考察知青场馆上海朋友足迹遍布全国,鼎力相助粤海知青热情接待支持编史

2024年12月19日 06:10:09 来源:粤海知青网 访问量:555 作者:吴迈祥

考察知青场馆上海朋友足迹遍布全国
鼎力相助粤海知青热情接待支持编史
——上海知青馆课题考察组广州考察活动随记

  在那个火红年代峥嵘岁月里,上海知青打起背包,分赴多个省市上山下乡,洒汗流血贡献青春建设边疆海岛,回城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至退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近年来,他们为记录知青这段历史,为后人留存知青艰苦奋斗的青春史料,做了大量工作。今年更从1月份起,组队前往全国各省市,考察知青纪念场馆(包括知青亭知青林纪念碑石雕塑等),为出版有关书籍搜集第一手资料,足迹遍布全国。这一壮举受到全国广大知青的欢迎。
  昨天他们考察组一行9人,风尘仆仆但精神抖擞莅临南国大都市广州。
  冬日羊城,阳光明媚。虽然北方冷空气南下,寒风劲吹,但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及上海朋友到来的喜事使粤海知青热情似火,喜出望外欢迎远方朋友的到来。
  2024年12月16日上午,上海知青馆课题组与粤海知青网在网站携手共举知青座谈会。
  此次相聚,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更是对未来知青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共同展望。
  粤海知青网核心组的宋晓琪、胡向东、虞耀华,著名知青作家郭小东等诸位老知青,与上海知青馆课题组的张刚、王礼民、朱盛镭等老师欢聚一堂。宋晓琪总编辑以满腔热忱的致辞,拉开了座谈会的序幕,她代表粤海知青网向远道而来的上海知青馆课题组成员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张刚组长则代表课题组,向粤海知青网详细汇报了近年来走访考察知青馆的情况,双方成员也逐一进行了自我介绍,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
  接着,座谈会进入了深入探讨的环节。宋晓琪、郭小东、胡向东、张刚、王利民、朱盛镭、李松、钟慎明、李小玲、俞小源、梁少环、虞耀华等12名老知青相继发言,他们不仅对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及知青馆课题组一年来的考察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更对留存知青历史、保存知青文学资料的工作表达了由衷的赞赏与肯定,双方还探讨了知青历史记录和传播中的困难和前景。
  座谈会上,还播放了粤海知青网近年在知青亭知青林活动的精彩视频,一幕幕热闹的场景、一张张欢乐的脸庞,让在场的每一位老知青都感慨万千,像是回到了当年青春风华激情燃烧的时代。
  午后时光,艳阳高照。宋晓琪、胡向东等陪同考察组一行,前往风景秀丽的白云山知青亭参观考察。网站的园林维护组知青们已等候在此,泡好海南绿茶和花生、话梅等小食,举旗欢迎上海知青朋友。
  在巍峨的知青亭前,老知青们兴致勃勃地巡看每一处细节,大型浮雕上展现的粤海知青在农场开荒种胶的火热劳动场面,让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在知青亭和知青塑像前,他们饶有兴趣合影留念;在知青亭连廊,他们抬头仰望张挂的旧照片,感叹之声不绝于耳。
   随后,考察组又驱车前往白云区石马桃花公园的知青林进行考察。
   夕阳余晖映照下的知青林,分外妖娆。所植的榕树长势喜人,小叶榕树在冬日的寒风中依然绿油油的,寓意着绿色的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在知青林石碑前,大家合影留下愉快的一刻;在知青亭下,他们再次聚首,将精美画面收入镜头;在刻有捐赠单位名字的石凳上,他们小憩片刻,感受着这份来自粤海老知青的奉献精神与温暖关爱。
   广州考察活动圆满结束,上海知青们满意而归,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不仅是对粤海知青工作的肯定与鼓舞,更是对两地知青深厚情谊的最好见证。
  愿这份情谊如同知青林中的榕树一般,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粤海农垦(兵团)知青网
文艺客厅小组
(吴迈祥报道)
2024.12.16

召开座谈会

粤海农垦(兵团)知青网站位于广园中路丝源大厦。↓
网站文艺客厅牌匾。↓
穗沪知青座谈会。↓
气氛热烈温馨的座谈会会场。↓
粤海农垦(兵团)知青网总编辑宋晓琪女士主持会议并热情洋溢致欢迎辞,热烈欢迎上海知青朋友的光临。↓
上海朋友,全神贯注。↓
上海知青跑遍全国,资料丰富准备充分。↓
张刚组长带头发言。↓
上海知青携书而来。↓
上海王礼民正在发言。↓
粤海知青集中精神参会。↓
共同经历,引起共鸣。↓
共同语言,相同感受。↓
机会难得,不漏细节。↓
不失时机,随时摄录。↓
《中国知青部落》纪实小说作者、著名作家郭小东发言,对知青纪念物的独到见解,大家认为言之有理。↓
宋晓琪总编深情发言,称赞上海知青馆考察组壮举。↓
上海知青朱盛镭发言。↓
粤海农垦(兵团)知青网秘书长胡向东发言。↓
英德茶场知青李小玲发言。↓
美国华盛顿知青联谊会组成人员俞小源发言。↓
上海知青李松发言。↓
粤海知青文艺客厅视频组负责人梁少环发言。↓
粤海农垦(兵团)知青网核心组成员、原秘书长虞耀华发言。↓
上海知青馆课题考察组钟慎明(苏州知青馆馆长)发言。↓
参加座谈会全体人员合影。↓
前期已经出版发行的《中国知青馆》书籍。↓
《中国知青馆》书内页。↓
两地知青朋友共进午餐,济济一堂,主客随便,愉快午间。↓

考察白云山知青亭

著名南粤风景名胜白云山漂亮新颕的南门。↓
乘坐电瓶车上山。凉风吹拂,神清气爽。↓
建筑恢宏的白云山知青亭已成为景区靓丽一景。↓
知青亭入口,是老书记蔡东士题字撰联。↓
体现粤海知青在农场战天斗地贡献青春场景的大型浮雕。↓
供游客休闲歇息的知青亭连廊。↓
文采斐然的知青亭记石刻。↓
两地知青兴致勃勃各处参观。↓
一路巡看,一路感怀。↓
发现亮点,拍摄留存。↓
新旧照片,吸引眼光。↓
知青亭绿色作物维护组泡好海南白沙绿茶招待远方朋友。↓
绿荫环抱,风景优美。↓
在知青亭边种植的橡胶树,是粤海知青的精神寄托。↓
上海知青也喜欢橡胶树。↓
凉亭胶树,知青牵挂。↓
在大浮雕墙前合影。↓
知青亭记表达了知青的心愿。↓
触景生情,回眸熟悉而又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参观知青林

历经十六寒暑仍然屹立不倒的知青林石碑。↓
再来一张大集体合照。↓
上海考察组全体人员。↓
知青亭,知青心。↓
知青情深,岁月情谊。↓
在有份捐赠的石凳上坐一坐,也是一种快乐感受。↓
老省长黄华华题字的知青广场石刻。↓
在知青广场愉快交谈。↓

图:@林德健,@广歌,@麦香等

文:吴迈祥

谨此鸣谢!


来源:粤海知青网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