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网 | 考察知青场馆上海朋友足迹遍布全国,鼎力相助粤海知青热情接待支持编史
2024年12月19日 06:10:09 来源:粤海知青网 访问量:555次
作者:吴迈祥

在那个火红年代峥嵘岁月里,上海知青打起背包,分赴多个省市上山下乡,洒汗流血贡献青春建设边疆海岛,回城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至退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近年来,他们为记录知青这段历史,为后人留存知青艰苦奋斗的青春史料,做了大量工作。今年更从1月份起,组队前往全国各省市,考察知青纪念场馆(包括知青亭知青林纪念碑石雕塑等),为出版有关书籍搜集第一手资料,足迹遍布全国。这一壮举受到全国广大知青的欢迎。 昨天他们考察组一行9人,风尘仆仆但精神抖擞莅临南国大都市广州。 冬日羊城,阳光明媚。虽然北方冷空气南下,寒风劲吹,但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及上海朋友到来的喜事使粤海知青热情似火,喜出望外欢迎远方朋友的到来。 2024年12月16日上午,上海知青馆课题组与粤海知青网在网站携手共举知青座谈会。 此次相聚,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更是对未来知青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共同展望。 粤海知青网核心组的宋晓琪、胡向东、虞耀华,著名知青作家郭小东等诸位老知青,与上海知青馆课题组的张刚、王礼民、朱盛镭等老师欢聚一堂。宋晓琪总编辑以满腔热忱的致辞,拉开了座谈会的序幕,她代表粤海知青网向远道而来的上海知青馆课题组成员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张刚组长则代表课题组,向粤海知青网详细汇报了近年来走访考察知青馆的情况,双方成员也逐一进行了自我介绍,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 接着,座谈会进入了深入探讨的环节。宋晓琪、郭小东、胡向东、张刚、王利民、朱盛镭、李松、钟慎明、李小玲、俞小源、梁少环、虞耀华等12名老知青相继发言,他们不仅对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及知青馆课题组一年来的考察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更对留存知青历史、保存知青文学资料的工作表达了由衷的赞赏与肯定,双方还探讨了知青历史记录和传播中的困难和前景。 座谈会上,还播放了粤海知青网近年在知青亭知青林活动的精彩视频,一幕幕热闹的场景、一张张欢乐的脸庞,让在场的每一位老知青都感慨万千,像是回到了当年青春风华激情燃烧的时代。 午后时光,艳阳高照。宋晓琪、胡向东等陪同考察组一行,前往风景秀丽的白云山知青亭参观考察。网站的园林维护组知青们已等候在此,泡好海南绿茶和花生、话梅等小食,举旗欢迎上海知青朋友。 在巍峨的知青亭前,老知青们兴致勃勃地巡看每一处细节,大型浮雕上展现的粤海知青在农场开荒种胶的火热劳动场面,让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在知青亭和知青塑像前,他们饶有兴趣合影留念;在知青亭连廊,他们抬头仰望张挂的旧照片,感叹之声不绝于耳。 随后,考察组又驱车前往白云区石马桃花公园的知青林进行考察。 夕阳余晖映照下的知青林,分外妖娆。所植的榕树长势喜人,小叶榕树在冬日的寒风中依然绿油油的,寓意着绿色的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在知青林石碑前,大家合影留下愉快的一刻;在知青亭下,他们再次聚首,将精美画面收入镜头;在刻有捐赠单位名字的石凳上,他们小憩片刻,感受着这份来自粤海老知青的奉献精神与温暖关爱。 广州考察活动圆满结束,上海知青们满意而归,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不仅是对粤海知青工作的肯定与鼓舞,更是对两地知青深厚情谊的最好见证。 愿这份情谊如同知青林中的榕树一般,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召开座谈会
粤海农垦(兵团)知青网总编辑宋晓琪女士主持会议并热情洋溢致欢迎辞,热烈欢迎上海知青朋友的光临。↓《中国知青部落》纪实小说作者、著名作家郭小东发言,对知青纪念物的独到见解,大家认为言之有理。↓粤海农垦(兵团)知青网核心组成员、原秘书长虞耀华发言。↓上海知青馆课题考察组钟慎明(苏州知青馆馆长)发言。↓两地知青朋友共进午餐,济济一堂,主客随便,愉快午间。↓考察白云山知青亭
体现粤海知青在农场战天斗地贡献青春场景的大型浮雕。↓知青亭绿色作物维护组泡好海南白沙绿茶招待远方朋友。↓参观知青林
图:@林德健,@广歌,@麦香等
文:吴迈祥
谨此鸣谢!
来源:粤海知青网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