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寻亲访友 > 北大荒知青网 | 北大荒寻亲六十载 今朝团聚共青城

北大荒知青网 | 北大荒寻亲六十载 今朝团聚共青城

2024年06月01日 09:20:15 来源:浓情黑土地 访问量:507

资料图:△1958年,十万复转官兵开往北大荒

树高千尺不离根,血脉相连两难分。2024年5月1日上午,来自天府之国的李小洪,在北大荒农垦集团共青农场“君全聚大酒店”宴席上泪流满面,面对众多亲人泣不成声,用浓重的川音说道:“家里两代人苦苦寻觅北大荒的亲人都六十多年,今天终于找到你们了…”

1958年.李国云从信阳步校随军向北大荒进发
参军报国离家园
李小洪所说的北大荒亲人,是其大伯李国云一家。李国云1932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地区庆符县沙河区(马道乡)二甲乡莲花村第六保麻柳砣一个农民家庭,因其父母去世较早,兄妹四人相依为命,李国云为长子,从小就当放牛娃,二妹李可英、三弟李可清、小弟李可能。而且李可能系叔伯兄弟,也因其父母去世早,便过继到李国云家,如此原本两家人合并为一个大家庭。
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李国云毅然走出巴山蜀道,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从兄妹名字排序的常规来说,李国云兄妹四人,下面三人中间都泛“可”字,而李国云则泛“国”字?据侄子李小洪回忆道:“这可能是四川人在“可”与“国”之间发音近似的缘故,常常是把“可”字读成“kuo”;把“国”字读成“郭 ”,而且普遍吐字发四川式轻音,又由于我大伯李国云无文化,猜测他入伍时就把名字中间“可”字弄成“国”字了,无形中为失联六十多年埋下了第一个伏笔。”
话又说回来,李国云参军同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隶属于15军44师秦基伟指挥的部队,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中出生入死、英勇杀敌,特别是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他把生命置之度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荣立战功。

李国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的和平鸽纪念章和15军训练团颁发的获奖证书
李国云随军凯旋回国后,1955年晋升为上士军衔(正班长),1956年被选送到15军训练团当学员,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在学习中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1957年2月,又被部队推送到河南信阳步校深造。

1973年7月,黑龙江省军区重新核发李国云在信阳步校的学员证
1957年在校期学习间,李国云首次回原籍探了一次家,这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探家。1958年4月,河南信阳步校的学员还没有完成学业,广大师生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随十万转复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否则,按常规李国云他们毕业重返部队,大都能晋升尉官军衔,有的可能成为职业军人。
当时,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洪流中,李国云积极报名北上,用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与战友、同志们辛勤耕耘在广袤的黑土地----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半个多世纪,从未离开北大荒半步。尤为遗憾的是因原籍地址多次变更,李国云离乡时为:四川省宜宾地区庆符县沙河区(马道乡)二甲乡莲花村第六保麻柳砣。后改为:四川省宜宾地区高县来复区龙洞公社中心三队。1992年又改为:四川省高县大窝镇川洞村三组。2019年再次改为:四川省高县庆岭镇龙泉村五组等。
虽然家乡的地里位置未变,但称谓确不断变换,这对于一位没有多少文化基础的李国云来说,无疑是一个文化与理念的大考。据其大女儿李玉华回忆道:“我爸爸在北大荒拼搏一辈子,献青春、献子孙、献终身,是典型的“三献”人员。老人家于2012年病逝,他带着诸多遗憾恋恋不舍地离去,实现了一位军垦老兵终生奉献北大荒的庄严承诺。
在以前他也曾请人帮助写过多封家信,终因地址不祥逐一退回。处于当时家庭经济状况,他一人上班,每月挣三、四十元的基本工资,我妈妈处于家庭妇女地位,他们共同养育了我们四个子女,我为老大,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我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挣钱帮助父母养家糊口。下面三个弟妹刻苦学习,爸爸深受无文化之苦,他说:“我幼年放牛从未进过学堂,大字不识一个,但他深信读书能改变命运,读书的益处大如山。他和我母亲辛勤劳动支撑家里的四个孩子上学。
我父亲的口头禅就是孩子们上学花的钱,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保障供给。最后我家培养出两个研究员、一个博士后,属我学历最低,这在当时也是轰动农场。可见,当时我家六口人的日子过得特别紧巴,我爸爸实在无力回乡省亲”。
在重重压力与时间飞逝的轨道上,李国云思绪飞奔,人非草木,他哪能不思乡?脑海中并非淡忘家乡印记,而是心中始终期盼家庭条件的好转,有朝一日重回故里,亲吻大地、拥抱亲人、叙情乡邻…。他能做到的只有每逢金秋时节望天兴叹,目送南飞雁展翅高飞,心中默默祈祷:“麻烦你捎去我的一颗心,带去我对故乡的思恋”。半个多世纪周而复始,从未改变。
寻亲之旅尽开颜
回头再聊李小洪他们为什么多年同样寻不到大伯李国云?说来巧合,历史上共青农场也更换了五次场名,即:萝北农场军垦大队三、四、五分场、青年农场、向阳农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向阳农场,1985年由时任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自题写场名“共青农场”,近期又推出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北方共青城”。
李小洪是李国云二弟家的男娃,1973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浮区,毕业后在家务农,近些年在外地靠打工谋生,农村人期盼天天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然而,在他幼小的心目中,经常听父亲讲:“我们家有一件牵肠挂肚的大事,就是多年找不到你们的大伯李国云,听说他从部队去了东北,具体在哪里就不清楚了…”以至于他爸爸临终前对儿女们说过最多的话:“就是东北有位自己的亲大哥,参军保家卫国,失联几十年了,希望能够找到他。”
李小洪说:“父亲人生最底线的期盼未能如愿,他带着遗憾、带着思念离我们而去,只能祝愿他们哥俩在另外一个世界相约,祈祷他们一切安好。为此,这次我们从四川老家特意带了一捧乡土,昨天已撒在大伯的墓地,好让大伯在九泉之下也能嗅到家乡泥土的芬芳,同时也有入家乡泥土为安的寓意”。

2024年5月1日,李小洪(左三)率亲友团到共青农场,与李玉华(右三)及母亲曹正书(左五)等亲属,在李国云生前种植的生态林合影留念
李小洪是一位重情重意的四川人,这辈子虽未曾与大伯谋过面,得知伯爷1957年回过一次四川老家。父亲李可清因不识字,在1994年以前,求助别人多次代写书信寻亲,封封家书均因查无下落退回,始终心事重重。1994年以后,待他长大又继续以书信形式接力寻找,从不放弃,但一直未果。
直到2013年,李小洪用电话联系到黑龙江省萝北县人民政府,最后垂询萝北县人民武装部,方知此区域有大批军垦先辈,心中盘算着离寻找大伯的路程已不会太远,光明就在前面。2015年,他爸爸去世前目光锁定东北方向,眸子里透露出强烈的思兄之情。
时光荏苒,一晃又用了七、八年时间,由于寻找路径失准仍然未果。
2021年冬季,萝北县驻军某部副团长易若林调任萝北县人民武装部工作,他得知李小洪欲在萝北县区域复原军人中寻亲情况后,分别在二九0农场、普阳农场、名山农场等处帮助查找,又深入萝北县驻军部队和军务股军人复转档案中查找线索,继而还到鹤岗市军分区查找复转军人李国云资料,经过一系列运作,寻查工作还是回到了原点。
2022年秋季,易若林退出现役,暂住宝泉岭陪读,闲暇之时到篮球场一展球技,巧合的是共青农场退休干部石俊林十分喜好篮球,他们同场搏拼结为球友。能否找石大哥解读一下寻亲之难?易若林心中盘算着。时间延续到2023年2月,李小洪再次拨通易若林电话,此时,易若林已转业回湖南原籍。
他对李小洪说:“有位经常与我一起打篮球的共青农场老领导,他有可能知道你大伯李国云的情况”。多个朋友多条路,众多信息选出处。于是,易若林立即拨通石俊林电话,说明寻查情况,提供李小洪电话并求助。
石俊林在共青农场工作了十多年时间,现已退休居住宝泉岭,同时被聘为宝泉岭分公司关工委副主任,他对李国云情况一无所知,但深信“一切皆有可能”的现代理念。于是,先找共青农场川籍老军人后代田朝松打探,田朝松曾是石俊林工作中的得力助手,问询结果他也不知晓李国云情况。
忆往昔,石俊林在共青农场筹建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时,密切接触一位四川南充籍抗美援朝复转老军人禹金果,他曾经给15军军长秦基伟当过警卫员,还是创建共青农场元老级人物,经常给青少年做传统工作报告,他可否知情?无论结局如何先找禹老问问看。
于是,石俊林郑重委托田朝松专程莅临禹老家拜访。这不问不知道,一问真奇妙,田朝松回拨电话告知:“禹老不但认识李国云,而且还是抗美援朝15军老战友,共同参加上甘岭战役,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后期均为信阳步校同学,1958年携手汇聚北大荒开发建设,先在共青农场九队从事机务工作,后来调入十四队当油料保管员,兢兢业业工作一辈子,可惜他已去世多年,更为亲密的是老战友李国云的追悼会,还是禹金果致的悼词,禹金果由于过度悲伤而当场晕倒。现在,李国云的老伴和女儿都居住在共青农场场部,并提供其电话号码。”
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石俊林得知如此详实资料,立即通知李小洪转告了这一喜讯,同时提供李国云女儿李玉华电话号。
为了安全、保险起见,他还是在第一时间拨通了李玉华电话。当李玉华获取如此震惊的信息时,即兴奋又担心,但持怀疑态度还是占据主导地位,能这样简单吗?是否诈骗电话呢?又鉴于石俊林曾任共青农场领导的可信度,尤其是石俊林果断告知:“只要坚持三不,即:一不提供银行账号、二不按其操作、三不输入密码,谁也骗不了你,你可以不动声色耐心等待,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女同志心细、办事谨慎。李玉华报着试探的心理,并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基本上同意与李小洪电话沟通。此时,石俊林开始两头忙乎,又立马通知李小洪,这边联系的准确度八、九不离十,你可以与李玉华通电话说明情况了。李小洪高兴地恨不得跳起来,几十年寻亲成功喜讯立刻传遍全村,千人为之分享,亲友奔走相告,祝贺!祝贺!祝贺老李家寻亲成功!

2024年5月1日,石俊林(左)与李小洪(右),在共青农场探讨寻亲往事
牵线基本成功,大事基本告成,后续的事情就由他们亲属自己运作了,我们静候佳音,并分享他们亲人团聚的喜悦。
李小洪他们经过短期紧锣密鼓地联系、沟通、确认,充分证实了双边亲属所有信息无误,半个多世纪艰难的寻亲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认亲、省亲等更重要的事项栩栩拉开了帷幕。李小洪激动地说:“我们终于找到了伯爷,衷心地感谢易若林、石俊林和几位老乡对我们大家庭无私的帮助,完成了我父亲的遗愿,如果再找不到我大伯,我们就到中央电视台寻亲栏目去找。”
李玉华也难掩激动之情,在电话中用嘶哑的声音说道:“谢谢石大哥,我们寻亲几十年都未能如愿,今天通过您的努力终于找到亲人了,我代表我们全家感谢你,同时也实现了我父亲的最大的心愿,待我们亲人团聚在共青农场之时,一定请您和嫂子到场好好答谢。”
石俊林与夫人殷春香原籍也是天府之国,无巧不成书,他俩的父母与田朝松的父母,均为1958年十万官兵跟随王震将军开发建设北大荒一员,更为蹊跷的是同为巴蜀人。他们听得懂四川话,吃得来麻辣菜,统称荒二代,即北大荒开发建设第二代,骨子里镌刻忠诚、热情、奉献精神,助人为乐、弘扬正能量是他们固有的家风传承,“感谢”就免了,一切都是应该做的。
牵手未来情满天
李小洪、李玉华他们寻亲之旅时间跨度长、难度大、曲折多,终源众人牵手得以成功,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使用“欢呼、跳跃”词语表述不为过之。用李玉华的话说:“我们血脉相通、骨肉相连、亲人团聚、实现夙愿,都不用做DNA检测,一看就是一家人。”
2023年5月1日,李玉华携母亲、妹妹等组成亲友回访团,到四川老家首次与家人大团聚留影
相互联络百天之后,2023年5月1日,李玉华携母亲,率领妹妹、妹夫等九人组成亲友回访团,首次踏上了省亲之旅,启程飞回魂牵梦绕的祖籍四川宜宾老家,在机上透过悬窗俯瞰巴蜀大地,映入眼帘的是山峦起伏、青山绿水,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昔日古人行路难,今朝我们飞入箭。今非昔比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回乡心切,四个多小时的飞行,从北国边陲一路南下,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尽收眼底。
李玉华老母亲曹正书自1960年5月1日离川,久违故里整整63年,闻乡音、看竹海、云挂半山腰;嗅川味、品美食倍感亲切。儿女们共享视觉盛宴。
当她们簇拥老母走出成都国际机场侯机楼,立即搭上了通往宜宾市的高铁,一路行进一路看目不暇接,四川秀美山川与北大荒万里沃野形成了鲜明对比,婀娜多姿与粗犷豪放各有千秋。
俗话说:“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踏入巴蜀大地,重返天府故里,感觉还是家乡地域特色浓郁。当高铁在宜宾火车站停稳,她们走出车厢,一股浓烈的麻辣香扑鼻而来,家乡热辣滚烫的味道布满天空,好纯真啊! 众人相拥踏入宜宾候车室,李小洪、李贵湖等六人手捧大红玫瑰鲜花快步迎上前去,因他们已通过微信视频相互并不陌生,李小洪献给大娘的第一个礼物便是最大一抱玫瑰花,其他人员则一人一束,玫瑰花象征着美丽、优雅、祝福与祈愿,彰显幸福美满。
李玉华她们一行在四川老家匆忙停留不足50个小时便快速返程,因她们中有上班、上学、开公司的,时间紧迫。该看、该问、该聊全部到位;该吃、该喝、该玩品尝一番。收获满满打道回府,留些念想下次再来。
转眼360天后的2024年5月1日,李小洪、李贵湖组团一行六人,如约来到了共青农场他们大伯创业、奉献的地方,放下行囊上山扫墓。李小洪面对大伯的陵墓久跪不起,泪流满面,重重地三叩头,并代表已故家父拜谒大伯,同时把从家乡带来的红土,环大伯陵墓均匀地撒开,圆了父亲一生的夙愿。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在李玉华的带领下,携母亲一同来到李国云生前栽植的生态林,当年的幼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预示北大荒的农垦事业如日中天、生意盎然;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稳如泰山、经久不衰。午宴

2024年5月1日,李小洪、李玉华等在共青农场拍摄全家福
时专门请来了禹金果老前辈,他今年已经93岁高龄,思路清晰、行动敏捷。他高兴地说“老战友李国云是一位忠诚的实干家,在生产队当保管员公私分明,是标准的共产党员。”李玉华介绍道:“董恒富当14队党支部书记时说我爸爸是,小车不倒只管推,甘当革命的老黄牛。”提及丈夫李国云,老伴曹政书眼中噙满泪水,满怀深情地说:“1960年‘五一劳动节’我到北大荒,是李国云到佳木斯火车站接的我,我们的婚姻是我姐姐与姐夫戳和的,姐夫王多亮与李国云也是老战友,都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可惜他早已病故。”此时,禹老爷子兴高采烈地进一步介绍道:“老战友王多亮把他自己的小姨子介绍给李国云当老婆,他俩成连襟了,你说多有意思。”此话一出,逗得大家喜笑颜开,重播60多年的老故事,内涵丰富,别有一番情趣,看似南方人摆龙门阵,无形中也是一堂难得的北大荒军垦精神传承课,使四川来的亲人深受感动和教育,共青农场融媒体全程录制。
午饭后,石俊林又给他们联系参观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当天正值“五一”小长假,纪念馆工作人员不辞辛苦,从萝北县专程赶回提供优质服务。此时,当过农场宣传部长的田朝松发挥优势,担当起纪念馆讲解员职责,把中国青年垦荒历史讲解的十分透彻,青年垦荒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李小洪一行从中看到了大伯他们一大批老军人和青年拓荒者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更加理解大伯为什么多年与家人失联?是因为大伯他们一群人,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如何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上,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敢于担当,奉献一生。他们在朝鲜战场上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在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中,仍然是最可爱的人,而且是我们最敬重的人。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又是50多个小时的省亲活动,李小洪一行收获颇丰。在北大荒大伯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那就是:“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他们带着幸福、带着欢笑、带着希望、带着亲人的祝福满载而归。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愿北大荒精神在南国生根发芽,明年春天再访北方共青城。
石俊林
2024.5.31

编辑:张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北大荒知青网 | 寻找老知青 崔敬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