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谈思宏
在德安县林泉乡林泉村党群服务中心有个“林泉知青队陈列馆”,近日,记者一行走进里面,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从“建队”到“出山”最后“回家”,一幅幅画面、一件件农具、一张张证书,让人穿越到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中。50年前,有25名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到林泉建队落户。他们在春寒料峭时撒播种子,在三夏大忙中收割希望。那9年中,他们和林泉百姓一起,住土房,挖水井;点油灯、走泥路,将汗水和辛劳深埋在林泉的每一块土地,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那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知青精神。
1
知青陈列馆再现激情岁月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波澜壮阔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随着不断流逝的日月时光,渐行渐远,汇入了曾经经历过的岁月年轮之中。但那些年留下的刻骨铭心的记忆,老知青并未因皓首苍颜而忘却,他们把这段往事留在了脑海里,留在了心灵深处。如今,这些知青从那时的翩翩少年、亭亭少女变成了现在儿孙满堂的银发老人。
昔日林泉知青队的知青们几次相聚在林泉,他们每次回忆着那段青葱岁月,总是激情澎湃。“1973年10月22日,我们25名十七八岁的知识青年到德安县林泉公社聚集,成立了林泉大队知识青年生产队,我们在这里种棉花、开荒拓土,一待就是9年,那时候生活很艰苦,但也非常快乐……”
老知青、原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孙家骅是德安人,从小受父亲影响,热爱摄影,并且拥有一架照相机,他给知青们拍摄了许多照片,这些照片一直被他珍藏着,后来扫描到手机里,每次相聚,大家就拿着手机看照片。“我们何不打造一个陈列馆,把这些照片、资料和老物件都陈列出来呢?”他发出倡议,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收集了很多当时的老照片、荣誉证书和老物件。
在德安县委宣传部和林泉乡党委政府、林泉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新建的林泉村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了一间4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展示场地。德安县委宣传部高度重视知青馆建设,时任德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姝始终关心着建馆工作,拨专款支持,参加了开馆仪式和座谈会。2021年3月,知青队陈列馆开工建设,同年10月22日正式开馆,这天正是林泉知青队建队48年的纪念日。当日上午,林泉乡林泉村村委会热闹非凡,40余名林泉知青及其家属欢聚一堂,共同见证林泉知青队陈列馆开馆。陈列馆由“建队”“出山”“回家”三部分组成,展现出林泉知青们各个时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概况,全方位展现了林泉知青的风采。馆内不仅记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段历史,更旨在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知青队陈列馆还展示了当年使用的部分农具、学习用品以及荣誉等,勾起了知青们的回忆,引得大家纷纷述说当年场景,追忆初心故事、畅谈祖国变化。“今天来参加林泉知青队陈列馆开馆庆典,我感到非常高兴。在馆内,我看到当年的景象,回想起与战友们在广阔的天地奋斗的日子,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在农村锻炼的几年,让我们特别能吃苦。”特地从南昌赶来参加开馆典礼的知青卢兵不禁感慨道。
谁都有难忘的青春岁月,青春是一种历练,苦中有甘;回忆是一杯陈酿,历久弥香。数十年后,知青心目中的“林泉”已成一种符号,一种萦绕在心中的“乡愁”。
“打造这个知青陈列馆,是为了纪念难忘知青岁月,弘扬知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青春无悔的革命意志,培养青少年艰苦创业意识。我们深入挖掘收集知青岁月照片、资料、老物件,一台收音机是从老百姓家里收集来的,通过让实物说话、让历史发声,集中展示知青文化、记录知青历史,生动再现了峥嵘岁月里的真实场景和感人故事。如今这里也成了学生们接受红色教育的基地,经常有学校组织学生来这里开展研学活动。”林泉乡乡长傅洪波介绍道。
2
艰苦奋斗精神代代传承
时光如水般汩汩而逝,老知青们在这里重温当年战天斗地的故事,向后辈讲述他们艰苦奋斗的往事。
在林泉乡,昔日知青们住的房子已经不在了,但他们当时打的一口井至今仍保存完好,他们给这口井命名“知青井”,这口井如今成了人们的打卡之地。当初为了打这口井,知青们可是吃了不少苦,他们在把好不容易买到的水泥运回林泉时,因为路遇发大水,1.5吨的水泥和人都掉到水里去了,不得不又重新找人去买。虽然打井吃不了少苦,但有了这口井,知青们喝水、洗澡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喝河沟里的水,解决了血吸虫疫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9年的知青岁月是一首难忘的歌,知青们在这里经历了磨砺,收获了成长。林泉大队知识青年生产队,由带队老师、25名学生和两名党员老农组成。下设四个作业组,有棉田53.8亩,菜地数分。知青生产队开始只有一栋五间两头厢房、中间走廊的土坯瓦房,西边一个披屋作为厨房。第二年,知青们自己动手新建了一幢土坯房,内设会议室、仓库和五间住房。从此,知青们拥有了更开阔的生活空间。
他们在知青宿舍的东边开辟了一个篮球场。白天,同农民一样起早摸黑,参加劳动;工余时间则在宿舍习文作画,或在球场运球对垒、弹琴歌唱。林泉知青积极快乐健康的劳动生活方式,一时成为美谈。知青生产队由此被评为江西省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并获一辆上海丰收-35拖拉机奖励,大家都喜欢上去体验一把当拖拉机手的感觉,这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知青队队长因表现突出还被安排在全县三级干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应邀参加九江地区知识青年先进事迹巡回演讲。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知青们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幸福的笑容:“奖励的那辆拖拉机可拉风了,我们开着它走在乡间大道上,别提有多风光啦!那段知青岁月是一生的财富,有了当农民的经历,我们更能体会到老百姓的疾苦,对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深厚感情。”
后来,知青队员们陆续告别林泉,参军入伍、读书上学、招工入职,到1981年3月最后一名知青返城就业,林泉知青生产队遂成历史。9年时间里,林泉知青生产队有2人光荣入党,5人上学读书,3人参军入伍,10余人招工入职。现在林泉知青队有厅、处、科级干部11人,其中厅级干部1人,县处级干部5人;具有高、中级职称人员9名,具有高级职称人员5名;具有技师、高级工职称人员5名,都曾是各个单位的中坚力量,在各自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知青馆里这些史料和物件,都是历史的见证。如今,知青陈列馆作为德安县林泉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建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特有的知青文化资源,以林泉知青精神为核心打造具有林泉特色的文明创建品牌,让知青精神不断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