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戏剧影视 > 北大荒知青网 | 以奋斗姿态书写兵团青春

北大荒知青网 | 以奋斗姿态书写兵团青春

2025年03月10日 07:05:00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访问量:426

以奋斗姿态书写兵团青春

■周晓锋


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纪录片《青春兵团》通过讲述不同领域的多位典型人物扎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奋斗故事,以小见大展现新一代兵团人在新时代发展历程中奉献的青春力量。

该片以时间跨度较长的跟随拍摄记录方式,围绕他们克服工作中的重重困难进行呈现,增强叙事张力。在《“西北之北”见初心》中,来到兵团工作10多年的王家伟要带领大家完成民族团结示范小区建设任务。他所在的地区为蚊区,时值夏季,蚊虫成为影响施工进度的障碍。从指导工人用土方法熏蚊驱虫,到带领他们密封门窗,王家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小区建设。竣工当天,王家伟激动地为居民们介绍象征民族团结进步的雕塑。他坚毅的眼神里,流露出对边疆建设的赤诚热爱与执着坚守。在《屡败屡战的王志强》中,王志强在位于沙漠边缘的地区试验种植红薯,红薯大小的变化成为叙事视角之一。起初,王志强收获的红薯个头不大,他俯身凝视着那些瘦弱的红薯苗陷入沉思。寒来暑往,王志强不断摸索改良种植方法。当镜头再度聚焦试验田,地里已经结出个头饱满、色泽红润的红薯,王志强手捧红薯笑容灿烂。不断长大的红薯,见证了王志强科研攻关、突破困境的历程。在促进当地农作物经济发展的同时,王志强的科研水平也取得长足进步。

该片注重运用前后比照,以展现主人公通过奋斗带来的可喜变化。在《“死亡之海”筑路人》中,王晓元和他的队员们要在沙漠修建一条上百公里的穿沙公路。公路的修建要经过推平积沙、铺设地基、栽种草方格、铺柏油路面等工序。这期间,王晓元在高温的沙子中烤鸡蛋,将掺了沙子的饭吃进嘴里,在没有信号的工地上默默牵挂家人。公路延伸成型的过程也折射着王晓元成长的过程。正如片中呈现的王晓元驾车在这条公路上哼着歌疾驰的情节,那一刻无言的艰辛化作动人的奋斗旋律,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了筑路人以苦为乐的拼搏精神。在《戈壁“洋”倌》中,留学归来的刘山山回到兵团养羊,立志要将特色羊肉卖到更多地方。他通过合作社带农户的模式,在创业之初小有收获。但养殖成本超过农户家庭负担,加之缺少优质草料,母羊奶水不好,一度导致不少小羊死亡。在挫折面前,他想方设法迎难而上,一方面将圈舍饲养与传统放牧结合,一方面建立养殖数据库,羊的种群不断扩大。刘山山时髦的留学生形象与粗犷的羊倌模样在片中交替出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兵团这方热土上,当代青年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成长道路之间努力找寻平衡的支点。

该片在拍摄技法上多采用特写镜头,突出特定题材的特殊叙述角度,用主人公自己的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充分表达个人情感,引发观众共鸣。《昆仑山上的“姐妹花”》,讲述了昆仑女子民兵班的古再丽努尔·阿布拉和古再丽·艾依迪尔姐妹俩服务群众的故事。从带队巡逻到急救缺氧群众,从帮新人筹备婚礼到给老人测量血压,姐妹俩以一件件琐碎却暖心的小事和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那拉提草原上的“铁书记”》讲述了党支部书记沙拉古丽·加马白克调解处理繁杂事务的故事。军地联谊活动现场,她忙前忙后,精心筹备,脸上始终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听闻有孩子走丢,她心急如焚,迅速发动众人寻找。她所做的一件件关乎牧民切身利益的小事,让她成为牧民信赖有加的“铁书记”。该片在每集末尾都选取了和故事主人公经历类似的人物进行简短的故事自述。这些人物故事颇具时代内涵,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内容。

《青春兵团》的价值在于创新展现了兵团“青春”:青春不只是一种年龄的象征,更是一种奋斗的姿态。片中新一代年轻人扎根兵团的故事里,蕴藏着兵团人代代传承的精神火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相关报道:
时政特稿丨口述:总书记称赞的“兵团精神”是什么?

近70年,一代代兵团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戈壁滩上开良田、建新城,将青春热血洒在天山南北的亘古荒原,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7月13日下午,在新疆石河子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在博物馆一层大厅,习近平会见了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再次充分肯定了兵团精神。
   

87岁的陈淑兰、52岁的宋晓玲、32岁的康亚龙是这些代表中的三位,活动结束后,身处不同年代的三代兵团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兵团故事”。

讲述者:陈淑兰

关键词:勿忘

“1952年6月份,我们农村动员我们到新疆来,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我在家过的是很贫穷、很困难的生活。我说句肺腑之言,我是饿得受不了了,一听党和政府号召,我高兴坏了,第一个报名。一个月零八天到的乌鲁木齐,我们刚来的时候,住的是帐篷,然后是地窝子。地窝子是什么?平地挖一个坑,用红柳搭架子,糊上泥巴。我给爸爸写信是这样说的,我在新疆非常好,住的是楼上楼下,还有电灯电话,吃的是大米白面,哪敢说住地窝子、住帐篷,怕父母担心。
我是自由恋爱,我老头子是开拖拉机的,我是卫生员。70年,我献了青春献子孙,我把我的青春献给祖国了,我的儿孙也在献,我的重孙子也这么高了,他长大了我还让他去当兵,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讲述者:宋晓玲

关键词:无愧

“我的父亲是抗美援朝回来的,1960年的时候就来了新疆,到了石河子一四三团汽车连。他搞技术的钻劲、韧劲,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我们这一代在搞工业的时候,和内地,甚至国外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就靠兵团精神里面的艰苦创业的这种精神。吃三睡五干十六,三顿饭三个小时,睡觉五个小时,干十六个小时,没有这种奉献的精神,你怎么能赶超别人呢?不可能的事。我们有工业,化工这一块,我们还有节水滴灌和农业,节水滴灌在咱们国内的国产化也是零的突破,我们最终就形成了工农一体化,这样一个相融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这一二十年,大家的那种创新意识和愿望非常浓,你实验再失败,失败了我们回过头再来干。”

讲述者:康亚龙

关键词:不负

“我的奶奶是60年代来到了新疆,我的父亲、我的母亲都是生在新疆、长在新疆,我已经是第三代兵团人了。我的家在这儿,所以大学一毕业,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回到新疆。
2016年的1月16日,我被任命为我现在工作单位的党支部副书记、指导员,半年以后如期转正。当时我想,我是最年轻的书记,我很骄傲,我很自豪,我是个大学生,我在大学里面学了这些知识,我终于可以回馈给我的连队了。但是有一个事情改变了我这个想法,一下把我的骄傲踩碎了。团场每半年会进行一次考评,全团的排名下来,我是倒数第二名,当时我就很郁闷。有一次机缘巧合去另外一个连队,一个工作很多年的老书记跟我说了一句话,我到现在还受用。他说,农忙时你要做到在职工地里,农闲时你要做到在职工家里,当时我想这两句话有什么难的吗,但实际上确实是,这几年下来能扎扎实实做到这两句话的,确实很不容易。”

勿忘 昨天的苦难辉煌

无愧 今天的使命担当

不负 明天的伟大梦想

监制丨申勇 冯旭宏

策划丨史伟 王鹏飞

记者丨卢心雨 刘会民

摄像丨韩锐 蒋硕

统筹丨胡玮 闫伸 刘建昌

制作丨辛宇晨


来源:央视新闻 2022-07-19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