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北大荒知青网 || 图文视频汇编 | 缅怀知青楷模——邢燕子

北大荒知青网 || 图文视频汇编 | 缅怀知青楷模——邢燕子

2022年04月07日 16:28:50 来源:北大荒知青网 综合报道 访问量:3148 作者:惠友 编辑整理
  据天津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6日早晨7时40分,曾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新中国“最美奋斗者”邢燕子病逝,享年81岁。
  惊闻噩耗,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北大荒创业文化研究会、北大荒演艺联盟、北大荒知青网等对全国知青楷模——邢燕子的逝世,表示深情的哀悼!
  为此,北大荒知青网现编发【图文视频汇编|缅怀知青楷模——邢燕子】,谨以此表达对邢燕子的思念和缅怀!
邢燕子(1941-2022)
邢燕子
青年时代的邢燕子,青春的梦想与新中国建设紧密相连。她率先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播种梦想,并成为上世纪60年代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著名典型。1958年7月,年仅18岁的邢燕子,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放弃考学深造或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从天津市区来到故乡河北省宝坻县大钟庄洼司家庄村(今属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插队务农。
司家庄村坐落在古老的蓟运河畔。上世纪50年代,这里地势低洼,饱受洪涝灾害,生产条件很差,劳动任务异常艰巨。然而,怀揣着“要当新中国第一代有文化农民”梦想的邢燕子,没有向困难屈服,她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参加治理低洼盐碱荒地劳动。为了做好防汛准备,邢燕子和村里的姑娘们又接受了在蓟运河大堤上堆“土牛”的任务。她们抬着装在大布兜里的沉重黑泥,踉踉跄跄地走上河堤,堆起一座座用来防洪抢险、貌似“土牛”的土堆。肩压肿了,腿累麻了,但她咬牙坚持。
1959年,司家庄遭受了更大灾害,收成大减,乡亲们的口粮成了大问题。为了生产自救,村党支部发出号召:“冰上治鱼,卖鱼买粮”。隆冬时节,邢燕子和村里的十几位姑娘组成“女子冰上治鱼突击队”,拼力凿开冰窟,拉网捕鱼,网绳出水,很快结冰,弄不好就会粘掉手心上的一层皮。作为突击队长,邢燕子一马当先,抢最重的活干。艰苦的付出赢来收获的喜悦,各类鲜肥的野生鱼成为“燕子突击队”的“战利品”。卖了鱼,村集体收入增加了,乡亲们解困有了资金支持。而邢燕子却明显消瘦了,乡亲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中,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城里来的姑娘。
邢燕子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定地跟党走。她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1959年,邢燕子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把一颗红心交给党,永远扎根农村,像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那样,为革命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当时,大钟庄公社团委书记李文俊作邢燕子的入党介绍人,对邢燕子要求很严格,要求邢燕子从点点滴滴做起,处处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邢燕子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对自己要求更严了。她以苦为荣、建设新农村的感人事迹,也不胫而走。1960年8月5日《河北日报》用整版篇幅报道了“燕子突击队”不畏艰难,向贫瘠的土地挑战,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先进事迹。紧接着,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妇联、中共河北省委、天津市委相继发出开展向邢燕子学习的通知。同年9月18日,邢燕子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农村》,邢燕子成为全国青年学习的楷模。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专门创作了诗歌《邢燕子歌》,对青年楷模邢燕子加以赞扬。在邢燕子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广阔天地里锻炼自己,追求和放飞青春梦想。
邢燕子成为全国“知青”楷模后,5次当选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3次当选中央委员,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曾5次受到毛主席接见,13次见到周总理。回想激情燃烧的岁月,邢燕子动情地说:“个人的梦想,就是要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要把个人的梦想变成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动力,把梦想播种在实干、苦干和奉献中,这样人生才不会虚度,才有意义。”
▲邢燕子近照
2001年,花甲之年的邢燕子从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职务上退休。她不吃老本,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传承“知青精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成为她晚年生活的主色调。那深深的知青情结,对于邢燕子来说,不仅挥之不去,而且扎根于心。十几年来,无论是老知青举办的各种纪念活动,还是公益性活动,邢燕子都克服诸多不便,欣然参加。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老知青们深情缅怀周总理对知青一代的关心和关怀,筹备编辑《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当时已近古稀之年的邢燕子,不仅担任了筹备工作的顾问,还满怀深情地撰写了长篇回忆文章《周总理与知识青年心连心》,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比崇敬之情,也表达了一位老知青、老党员对传承知青精神的情感与责任。
邢燕子还多次应邀到城镇、农村、学校、军营、企业作报告、讲传统。她深情地叮嘱年青一代要珍惜青春时光,珍惜来之不易的好生活,多做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事。2010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年过七旬的邢燕子,风尘仆仆来到河北省唐山市,应邀参加这里举办的“青春展风采,建功新农村——老知青与当代大学生村官共话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主题活动。邢燕子的到来,特别是她情真意深的讲话,引起在场100余名大学生村官的强烈共鸣。她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子”,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
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之际,邢燕子入选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她荣获全国“最美奋斗者”称号。面对荣誉,邢燕子始终认为,“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应该珍惜,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当一些知名企业和商家邀请她参加商业活动时,邢燕子都一一谢绝了。而一些小学生请邢奶奶写一些励志的话,她总是欣然答应,认认真真写好,寄送给孩子们。退休以后,一大家子的生活花用都靠她的退休金支付,但她还总是挤出一些钱来,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哪里受了灾,她都要拿出钱,支援抗灾重建。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先后三次捐款近万元。几年前,邢燕子被评为“60年中国十大风尚影响力女性”。提起这件事,邢燕子笑笑说:“我老了,不美了,他们评我为‘十大风尚女性’,我是不敢当的,但是我想,劳动的美是不老的。”
▲2011年11月13日,邢燕子(中)和另一位优秀知青代表、著名劳动模范侯隽(左)看望正在住院的著名作家黄宗英。黄宗英是采访过她们的作家之一。
▲1958年7月,邢燕子带领“燕子突击队”参加劳动。
记者|刘克琦        天津广播2022-04-06
中国文明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最美奋斗者——邢燕子
  事迹简介:邢燕子,女,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生,天津市人,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1958年,邢燕子初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回到家乡宝坻县司家庄村,立志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做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她和乡亲们打成一片,每天一起插秧苗、种高粱,带领女团员组成“燕子突击队”向荒洼要粮,3个月就给村里挣了3600多元,种下430亩高产麦,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最困难时期“发奋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党的九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发表时间:2019-09-20 
北大荒知青网 | 被毛主席接见5次的她再次唱响这支歌
中国青年报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邢燕子
 据新华社天津5月8日电(记者罗捷  徐岳)“现在是好日子了,但是好日子还是要当成苦日子过。”日前,跟年轻记者聊天,“燕子奶奶”打趣说,“现在还不是你们年轻人享福的时候,总不能躺那儿天天等着天上掉馅饼吧。”
  邢燕子,1941年出生,天津人,中共党员。退休前曾任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8年,17岁的邢燕子初中毕业,响应党中央号召回到农村,和农民打成一片。她带领女团员组成“燕子突击队”,在我国农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成为“发愤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她是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4日记者走进邢燕子的家,看到的是桌上她还未写完,被老伴称作“邢体”的书法。老伴则在厨房里拿着锅铲忙活着晚饭。退休后的邢燕子生活简单,看看报纸、扭扭秧歌。提及荣誉,她说:“我最高的荣誉,就是全国人民关心我,人民没有忘记我。”
  邢燕子现在最关心的,就是青年人的发展。她和老知青柏玉兰一起,与在河北滦县工作的两名大学生“村官”结成了对子。邢燕子说,城里的条件要比乡下好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放弃城里的工作机会。要在艰苦的环境中要坚持下来,也不是一件易事。她找到唐山市老促会的领导,找到过去相熟的老朋友们,请他们对大学生“村官”予以关照、扶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邢燕子夫妇的退休金加起来并不多,她总会拿出一部分,定期资助在天津市北辰区就读的一个初中生和一个小学生。哪里受灾了,她也要拿出钱,去支持救灾重建。她说:“不管你多穷,也不能当木头人,人家受灾了,不能眼瞅着。我们是共产党员,就有这份责任。”
  上山下乡,这是一个快被现在的年轻人遗忘的词。邢燕子说:“时代不同了,现在的生活条件更好了,但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为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贡献力量是一致的。不管到什么时候,热爱劳动的精神都是不过时的。”
  那时候在宝坻县司家庄村艰苦劳动的一些细节,邢燕子现在仍然清楚记得。冬天的司家庄没有农活,邢燕子和十来个姑娘跑到冰上,顶着寒风凿冰洞,用手拉网捕鱼。网绳上沾满了冰,姑娘们忍着疼痛用力拉着,有的肩膀磨破了,有的脚和鞋冻在了一起……
  邢燕子曾5次见到毛泽东,13次见到周恩来,是毛泽东牵着手把她领上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
  郭沫若创作的《邢燕子歌》写道:邢燕子,好榜样……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天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粮。吃苦在前享乐后,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网易曾评选出“60年中国十大风尚影响力女性”,在给邢燕子的颁奖辞里说:“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最能体现激情之美的,是一位叫做邢燕子的女性。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是时尚潮流几十年一次的轮回,邢燕子以她的美,打动了那一段略显生硬的岁月。”
2011年05月09日刊发
今晚报 | “铁姑娘”邢燕子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邢燕子这个名字在全国家喻户晓。这个放弃城市生活,初中毕业回乡务农的姑娘,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出重要贡献,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树立的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之一。
  邢燕子,原名邢秀英,1941年出生,天津宝坻人。1958年中学毕业后,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回到司家庄生产队务农,立志用知识改变家乡贫穷面貌。她更名邢燕子,愿意做一只听党号召的在农村广阔天地间翱翔的燕子。邢燕子不怕苦不怕累,哪里艰苦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1959年夏,暴雨侵袭,蓟运河水暴涨平堤。为保证庄稼不被淹,她带领燕子突击队,每两人抬着一百多斤重的土兜,冒雨将土运到堤顶,完成堆“土牛”这个公认的重活儿。由于收成受到洪水影响,寒冬腊月,她不畏严寒,砸冰窟窿结网打鱼,开展生产自救。司家庄最终顺利度过灾荒。开春后,在缺少畜力的情况下,邢燕子等人用人力在430多亩土地上顶凌抢种“六九”麦,使小麦获得大丰收。
  1960年夏开始,自然灾害不断,粮食生产面临减产局面。邢燕子没有向自然灾害低头,她带领突击队拼尽全力向荒地要粮食。这年冬天,她们一鼓作气,开垦了560亩荒地,打算来年开春种麦。不曾想,呼啸而至的北风把荒地的土坷垃刮成“硬石头”。眼前的景象没有难住邢燕子。邢燕子她们用绳子拉起砘子将土坷垃一点一点轧碎。肩膀被绳子勒肿了,就把围巾解下来垫上。仅用了10天,560亩荒地就被轧了8遍。因新开垦了荒地,司家庄次年增收了8万多斤粮食。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专门创作了《邢燕子歌》,对邢燕子的事迹大加称颂。《邢燕子歌》在广大青年中广为传唱。1960年9月18日,邢燕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对邢燕子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一时间,全国掀起以邢燕子为榜样,响应党的号召,立志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新高潮。
  出名后,邢燕子没有停止劳动的脚步。尽管后来任中央委员、天津市领导等多个职务,她还是一有时间就回司家庄参加农业生产。1984年担任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邢燕子始终不忘为群众办实事。她完成《天津市北运河水污染问题的报告》《保护丰产河水免受污染的报告》,提交“铺设自来水管道,废弃马庄自来水厂”的议案。1994年,北辰区铺设自来水管道,老百姓喝上了优质自来水。2001年,北运河改造工程竣工,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邢燕子常说:“我是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一辈子永远跟党走。哪有困难就去哪里,哪有硬仗就到哪里打。”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她对党和国家的深沉热爱,也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2021-08-29刊发
天津日报 | 邢燕子:一颗红心交给党

  从“少不更事”的小姑娘,到闻名全国的知青楷模;5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两度登上《人民画报》封面;著名诗人郭沫若为她创作了《邢燕子歌》……她,就是邢燕子,新中国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
  上世纪50年代末,一只充满朝气与理想的“燕子”飞向宝坻司家庄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
  司家庄原是个低洼盐碱窝。1959年,当地遭受自然灾害,解决全村的冬春口粮成为燃眉之急。在党支部的号召下,邢燕子和村里的妇女劳动力组成“女子冰上治鱼突击队”,开始了生产自救。当时正是隆冬时节,白天,她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在冰面上凿洞抓鱼;晚上,她们继续挑马灯夜战打苇帘子。作为突击队长,邢燕子一马当先,总是抢最重的活儿干。艰苦付出赢来收获的喜悦,村集体收入增加了,乡亲们解困有了资金支持。此后,这支突击队被正式命名为“燕子突击队”。
  1960年冬,为了多开荒地、多打粮,让乡亲们吃饱饭,邢燕子带领突击队员们一鼓作气开垦了560亩荒地,准备来年开春种麦子。没想到,化肥疙瘩冻得像石头一样硬。眼见播种的希望渺茫,大队党支部书记鼓励她们,“干革命总会遇到困难,困难越大,我们的干劲就应该越足,这样困难就会变成前进的动力”。邢燕子和突击队员们用砘子将化肥疙瘩轧碎,十余天时间,她们把560亩地轧了8遍。种子播种后,秋天多收了几万斤粮食,“燕子突击队”创造了“要使石头长出粮”的奇迹。
  邢燕子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影响一代人的青年标兵。
  上世纪80年代,邢燕子曾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但无论是在哪个工作岗位,她都一如既往全身心地投入。在担任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她细致查看文献资料,实地排查排污口,完成了《天津北运河水污染问题的报告》和《保护丰产河水免受污染的报告》两个课题,为保护水质、防止污染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见解。
  邢燕子在入党申请书中曾写道:“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把一颗红心交给党……”2009年,邢燕子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同年,她被表彰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记者 徐雪霏 丁佳文 苏鹏 白丽 本版摄影 记者 谷岳 王涛
     天津日报 2021/07/01刊发
沧州机关党建网 | 邢燕子:扎根农村青年典型

    邢燕子,1941年出生,天津人,中共党员。退休前曾任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8年,17岁的邢燕子初中毕业,响应党中央号召回到农村,和农民打成一片。她带领女团员组成“燕子突击队”,在我国农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成为“发愤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她是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退休后的邢燕子生活简单,看看报纸、扭扭秧歌。提及荣誉,她说:“我最高的荣誉,就是全国人民关心我,人民没有忘记我。”邢燕子现在最关心的,就是青年人的发展。她和老知青柏玉兰一起,与在河北滦县工作的两名大学生“村官”结成了对子。邢燕子说,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也不是一件易事。她找到唐山市老促会的领导,找到过去相熟的老朋友们,请他们对大学生“村官”予以关照、扶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邢燕子夫妇的退休金加起来并不多,她总会拿出一部分,定期资助在天津市北辰区就读的一个初中生和一个小学生。哪里受灾了,她也要拿出钱,去支持救灾重建。她说:“不管你多穷,也不能当木头人,人家受灾了,不能眼瞅着。我们是共产党员,就有这份责任。”
  上山下乡,这是一个快被现在的年轻人遗忘的词。邢燕子说:“时代不同了,现在的生活条件更好了,但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为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贡献力量是一致的。不管到什么时候,热爱劳动的精神都是不过时的。”
  邢燕子曾5次见到毛泽东,13次见到周恩来,是毛泽东牵着手把她领上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
  郭沫若创作的《邢燕子歌》写道:邢燕子,好榜样……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天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粮。吃苦在前享乐后,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网易曾评选出“60年中国十大风尚影响力女性”,在给邢燕子的颁奖辞里说:“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最能体现激情之美的,是一位叫做邢燕子的女性。”提起这件事,邢燕子笑着说:“我老了,不美了,他们还评我这个十大风尚女性,但是,我想劳动的美是不老的。”
   发布日期:2011-05-17
邢燕子歌
郭沫若
邢燕子,好榜样。
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
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
园中育苗苗幼成行,
冰上治鱼鱼满网。
天寒地冻,抢种开荒,
要使石头长出粮。
吃苦在前享乐后,
一切工作服从党。
北大荒变成金银窝,
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邢燕子,榜样好。
青春献农村,青春永不老。
一马能当先,万马齐赛跑。
立下雄心天样高,鼓足干劲风力饱。
克勤克俭,有说有笑,
能把劳动当成宝。
为国为社多打粮,
国好社好大家好。
司家庄变成鱼米乡,
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长江。

人民日报 1960年9月12日刊发
中新网 | 新中国“最美奋斗者”邢燕子病逝 享年81岁

  中新网天津4月6日电 (杨子炀)记者从天津市北辰区获悉,4月6日早晨7时40分,曾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新中国“最美奋斗者”邢燕子病逝,享年81岁。

  邢燕子,1941年出生,原名邢秀英,天津人,中共党员,曾任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邢燕子是新中国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17岁“下乡”成为知青,成立了“燕子突击队”,带领农村妇女向荒洼要粮,在盐碱地上种庄稼,改变了村子穷面貌。她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全国闻名的“知青楷模”,先后5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邢燕子的事迹,曾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人。

  2009年9月14日,邢燕子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同年9月,她被表彰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2022-04-06刊发

广州日报 | 邢燕子病逝,她成立的“燕子突击队”曾经家喻户晓
   

  记者从天津市北辰区获悉,2022年4月6日早晨7时40分,曾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新中国“最美奋斗者”邢燕子病逝,享年81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4月8日举行。

邢燕子,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名字。她是新中国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17岁“下乡”成为知青,成立了“燕子突击队”,带领农村妇女向荒洼要粮,在盐碱地上种庄稼,改变了村子穷面貌。她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全国闻名的“知青楷模”,先后5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青年时代的邢燕子 资料照片

邢燕子的事迹,曾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人。时至今日,回顾她的故事,依旧充满着进步意义,散发着永不过时的正能量。2009年9月14日,邢燕子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同年9月,她被表彰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燕子突击队”闻名全国 誓要改变家乡穷面貌

1958年,邢燕子中学毕业。当时,她的父亲是市里一家工厂的副厂长,然而邢燕子却没有选择留在城里工作。她思念与自己十分亲近的爷爷,

于是选择回宝坻老家司家庄村务农,这是她当时最直接、最朴素的“下乡”初衷。在那里,她深感家乡的落后,决心“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农民”,和家乡人民一起改变贫穷面貌。

司家庄村穷,年轻男子大多外出支援建设,剩下的很多是老弱妇孺。在生产队,邢燕子积极解放妇女劳动力,带领农村妇女冬天砸开三尺厚的冰窟窿结网打鱼,晚上搞生活自救打苇帘子,三个月下来创造了3000多元的副业收入。1959年,司家庄村出现粮食危机,生产自救迫在眉睫。邢燕子又带领村里的姑娘们用各种工具往水坑外提水。几天后,坑里的水越来越少,竟然打出了几百斤鱼虾。那一年,邢燕子19岁,在乡亲们眼中,她已经成为了朴实能干的大姑娘。她被安排到生产一线,和乡亲们一起插秧苗、种高粱,带领姐妹们组成了“燕子突击队”,不辞辛苦地劳动。

1960年冬,为了多开荒地、多打粮,让乡亲们吃饱饭,邢燕子带领“燕子突击队”的队员们一鼓作气开垦了560亩荒地,准备来年开春种麦子。隆冬时节,化肥疙瘩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大伙儿合力将化肥疙瘩一个个轧碎,在满是冰碴儿的地里大干10多天,把560亩地轧了8遍。种子播种后,秋天多收获4万多公斤粮食,帮助乡亲们度过灾荒。就是凭着这股“要使石头长出粮”的干劲儿,邢燕子在那个年代成为“发愤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

当官“接地气” 挥不去的“知青情怀”

197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邢燕子当选为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此后,又连续当选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

上世纪80年代,邢燕子曾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在北辰区一家知青农场当党支部副书记时,她依然是劳动榜样。上班时间,她挑着大桶撒肥,帮小卖部售货员售货,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哪里需要她,她就去哪里。在担任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她查看了大量文献资料,沿丰产河两岸逐个排查排污口,完成了《天津北运河水污染问题的报告》和《保护丰产河水免受污染的报告》两个课题,为保护水质、防止污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邢燕子还经常看望基层单位女职工,特别关心农村妇女,鼓励她们学习文化知识,创造美好生活。退休后的邢燕子积极发挥着余热,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热衷参与社会活动,还自学书法、绘画,晚年生活过得朴素而充实。

在她的房间里珍藏着很多珍贵的老照片、旧报纸。每每有人来访,邢燕子都愿意拿出这些资料边看边聊过去,仿佛打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尽管报纸、照片已泛黄褪色,却依旧能从中感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带给人无限的鼓舞和感动。

一辈子吃了很多苦,也经历过起起落落,耄耋之年的邢燕子初心未改:“我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听党话、感党恩,永远跟党走。过去的苦换来今天的甜,我们那代人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和无悔的。”

来源:津云、文明天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


凤凰卫视 | 毛泽东接见知青榜样邢燕子 饭桌上为其夹菜

毛泽东接见知青榜样邢燕子 饭桌上为其夹菜

陈晓楠:正当知青们辗转至各地开始农村生活的时候,昔日的回乡知青榜样邢燕子和侯隽迎来了人生当中最激动的时刻。这一年,他们见到了毛主席。

解说:1964年6月,邢燕子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2月赴京参加人大会议,荣升为大会执行主席。

邢燕子:毛主席他们就出来了,完了就给,主席出来了就给主席介绍嘛。介绍说这是邢燕子,毛主席就跟我握手,毛主席说你邢燕子,我说嗯。我那时候吧,又想哭又想不哭,反正那种哎呀,特别难看那种那什么,是啊,就是跟毛主席握手,握完了以后就上主席台了,请大家伙上主席台。这时候毛主席就用双手领着我,走上了主席台,啊亲自,你知道我看了这张照片我还这样拽着他,抱着他。哎呀我说,就是又想哭,又激动得想哭,又想不哭,反正就那样,那姿势那个。完了回来,他又领着我上主席台嘛。

解说:大会结束之后,邢燕子和另一位回乡劳模董加耕一起,被邀请参加宴会。那一天,正好是毛泽东的生日。

邢燕子:哎呀,坐毛主席这桌上,我说我们哪能够坐那啊,完了回来说坐毛主席一边一个嘛,我们俩就一边一个。主席说,主席说今天把大家伙请来,一不是做寿,二不是请客,就是把大家伙叫来以后一起谈一谈。有的人作了好多好事,说都没有翘尾巴,说这很好。不但说抹到一点不要翘,说永远也不要翘。他说今天我没让我孩子来,因为他们是吃蜜糖,蜜糖长大的,他们不衬。

解说:席间,毛泽东特地让服务员给邢燕子和董加耕加餐,说他们是农村来的吃不饱,并亲自给他们夹菜。

邢燕子:哎呀特别大的荣誉,我说我这辈子,我是哪辈子是谁修的福埃是我们上辈子老人修的福,还是谁修的福呢。我说我这个呢那就是拿什么显微镜照都照不着。我说怎么得到这么那荣誉,这么幸福的生活啊。

陈晓楠:正当邢燕子受到毛泽东接见,享受着人生“最大的荣誉”的时候,祁连山下兵团里的徐祜,却因为一场席卷全国的“四清”运动,即将遭遇“最大的挫折”。所谓“四清”运动,指的是1963年到1966之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由刘少奇挂帅,目的是通过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务,来调查城市和农村的腐败分子,加强中央权威。但是到了“四清”运动的后期,出现了打击面过宽,斗争过火等局面。“四清”运动极左思潮的行起,阶级斗争的扩大化,也影响到了千里之外的知青们。

徐祜:所谓“清”就是,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过去的所谓刘少奇“四清”叫,清账目、清仓库、清食物、清什么就这样的东西。就说咱们基层组织都烂了,变修(正主义)了,要重建阶级队伍。

解说:上头派下来工作组,组织科科长崔老师跟徐祜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谈话。

徐祜:他其中引用了鲁迅的话,有缺点的战士还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毕竟不过是苍蝇,他就讲这些话。哎我说,毕竟他懂鲁迅啊,我觉得还是有文化的人,我觉得这以后向他学习的地方很多,看看,人家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想,这个苍蝇就是我,再完美的苍蝇我也还是苍蝇吧。那些所谓出身好的他们,他们再有缺点他们是战士吧。后来我想可能是这样的吧,最初可能就有这个调子吧。

解说:而毛征班里的班长也找上他,要求他给父母下通牒,划清界限。

毛征:通牒这个词比如说啊,咱们俩有仇,我要跟你决斗,我给你下一个通牒,咱俩哪天哪天在哪见,咱决一胜负。拿你的父母当做你的敌人,写一份通牒,我和你划清界限,有的写的更甚一些,我和你断绝父子母子关系,有的写到这程度了。我坚决不写,我在我的脑子里怎么想的,生我养我的父母,我凭什么跟他断绝关系。我再划清界限,我思想上划清界限我凭什么断绝关系。就连这种通牒我也没写,我不愿写,从我心底我就不愿意写。可是呢社教每个人有一鉴定,我的鉴定就写,和反动家庭划不清界限。

解说:崔可陶却写了这封通牒,百般犹豫之中,寄了出去。

崔可陶:我记得就是说,开头没管他叫爸爸,写了他的名字。我就说现在毛主席领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说对你们这些个资产阶级反动分子,红卫兵小将采取各种各样革命行动,好得很。他那时候最后通牒里头还都用一个“勒令”两个字。我就说你得,你必须,必须改名字。所以这个事写完以后,我心里很忐忑的,就是说会给他有多大的打击啊,他接到以后看到了以后会怎么样啊可是那时候我想写完了寄不寄呢,我都犹豫过。可是你要不寄你不是对党不忠诚,你不是欺骗吗,所以还是寄出去了。我做了父亲以后我回过头来,因为他处在那种情况,家抄了,工资减了,每天在挨斗,明天的情况怎么样不知道,还关在厂里关了好多时间不让回家。可以说处在他一个,很悲惨很悲惨的一个时刻。你别看我老说跟他划清界限,我父亲他心目当中他最喜欢的一个孩子是我,他最小的一个儿子,最喜欢的一个儿子,在这种情况之下,给他心口窝上扎了一刀,你说我能原谅我自己吗,禽兽不如的事。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陈晓楠

    2014年08月28日报道

央视网 | 以贡献的青春向党致敬第04期

邢燕子:这辈子永远跟党走,海枯石烂不变心

简介:邢燕子是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初中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就业回到家乡宝坻县司家庄带领“燕子突击队”战天斗地,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出了突出贡献。邢燕子曾5次见到毛泽东主席,13次见到周恩来总理,是毛泽东牵着手把她领上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近年来她还先后3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2009年建国60周年邢燕子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广州日报 | 邢燕子:1964年 毛主席亲自领我上主席台(图)

毛泽东与董加耕、邢燕子交谈。

毛泽东生日宴会上与陈永贵、邢燕子、董加耕交谈。

访我国首个知青典型邢燕子

邢燕子,共和国最早树立的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广大知青心中的偶像,曾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5次当选全国党代表,3次当选中央委员,5次见到毛泽东主席,13次见到周恩来总理。而今,抹去岁月的尘埃,67岁的邢燕子坐在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简陋住宅的客厅里,回忆逝去的青春和那个火热的年代,一脸平静地操着天津话说:“我自己的那段历史是国家的需要、是历史的需要,如今作为平常人,我早就以平常心来对待。无论对过去还是现在,我毫无怨言。”

郭沫若为她写的诗发表后第二天,她火线入党

“1958年我是自愿去农村生产劳动的,当时中学毕业,正是抢种小麦的季节。爷爷还在农村,又赶上自然灾害,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周总理也号召,发展农业生产,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我就想,作为青年就应该去农村干自己最应该干的事。我是一路小跑进村的!”邢燕子讲到这里,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小跑的姿势,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邢燕子的父亲当时是天津陶瓷厂副厂长,她完全有条件当工人,也可以继续升学。但她却选择了回到宝坻县司家庄务农,这离国家大规模动员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还有10年。邢燕子的这一选择与党中央的号召不谋而合。在此之前的1955年,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1957年4月8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社论。

在村子里,邢燕子带领青年妇女成立突击队,哪里苦就奔向哪里,哪里完不成任务就往哪里上。白天网鱼,晚上编帘子,3个月副业就创收3900元,时值自然困难时期,无疑是“雪中送炭”。

做过报纸、杂志、电台的相继报道后,邢燕子被树为扎根农村的典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若也曾为她写诗《邢燕子歌》,后来还被著名曲作家刘炽谱曲,在广大青年中广为传唱。

“郭老不愧为大家,这首为我写的诗中有一句:‘青春献农村,青春永不老’。这说出了我的心里话。”邢燕子说,郭沫若的诗1960年9月17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同日的《中国青年报》刊载文章,眉题为:“河北青年比雄心壮志比艰苦奋斗比革命贡献”;题为:“向邢燕子看齐形成热爱农业劳动的新风气。”第二天邢燕子便火线入党。“我当时无比激动,我现在还记得入党申请书里写着‘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把一颗红心交给党,永远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永远扎根农村,像??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那样,为革命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60年9月20日的《人民日报》,以“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新农村”为题,用大半个版的篇幅,报道邢燕子扎根农村大干农业的先进事迹。

当初只想着回乡下跟着爷爷种点地,却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全国典型,这是邢燕子万万没有想到的。而今回首往事,邢燕子不由得一番感慨:“当时,我回村务农,只是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别的啥也没想过。出了名,当了知识青年的榜样,给我的压力特别大。我想,大家都在看着我,我只有干得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个称号,所以白天黑夜拼了命地干。有时在太阳底下休息,刚坐在锄头把上就睡着了。虽然累,可心里特别充实,因为我做到了,党叫干啥就干啥。”

邢燕子拿出当年的许多照片,有个人照,有合影,照片上的邢燕子非常年轻,英气十足。其中有一张是她手握镰刀、身背箩筐、向着朝阳微笑。这张照片发表在1960年第20期《人民画报》封面上。邢燕子说,后来还出了很多有关她事迹的连环画、话剧,天津泥人张传人还专门为她制作了成套泥塑,再现“燕子突击队”的劳动场景。

如今,邢燕子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是毛主席诗词:“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邢燕子对这幅作品珍爱有加。

毛主席生日聚会,她坐在了主席的右手边

生命中哪件事情让她至今最为难忘?邢燕子想都没想,眉毛一扬,大声说:“当然是1964年12月20日开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开会前毛主席跟我亲切握手,还亲自领我上主席台!”

邢燕子回忆说,当时大会即将开幕,她跟几位代表正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休息,毛主席与刘少奇主席走了进来与代表一一握手,当毛主席握着邢燕子的手时,用湖南口音亲切地问:“你就是燕子?”邢燕子当时激动万分,泪水夺眶而出,一个劲地点头。“此前在梦里想了千万遍的话,当时一句也说不出。”

一边的刘少奇主席也亲切地问她:“你是邢燕子?”邢燕子报以热情的微笑,连忙说“是”。

会议就要开始了,让邢燕子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又发生了。“毛主席用他那温暖的大手领着我缓步走上主席台。我当时感到,台下无数惊奇、羡慕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全国人民在注视着自己,一股幸福的暖流立刻涌遍全身,使我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眩晕。”邢燕子回忆说,这时候,敬爱的周总理也走过来跟她握手,慈祥地问她:“你是邢燕子?你的名字我很熟悉,我早就知道你!”毛主席问:“燕子坐在哪?”工作人员告诉他,邢燕子同志是今天的大会执行主席,坐在前排。毛主席亲自将她领到前排座位上,然后才走到第二排自己的座位上。

邢燕子当时虽然是知识青年中的一位先进代表,但当她亲自看到万民敬仰的毛主席,而且被他亲手领到在灯火辉煌、庄严隆重的主席台上,左瞅右顾找位子,她是怎么也不敢想象的。这一幕情景,她感到无比幸福,同时已铭记于心田,终身不忘。

在这场速写式的场面上,毛泽东完全不像一位开国领袖,也不像一位亿万劳动群众发自内心敬仰的伟人,而是一位年逾七十的父亲,手脚也许带点儿笨拙,但自然、热诚、细心地做了4个连贯动作:一是在湖南厅,毛泽东听介绍后握着她的手问:“你是燕子吗?”;二是就要开会了,毛泽东挽着燕子的手向主席台走去没有松开;三是在主席台上,毛泽东仍然拉着邢燕子的手亲自给她找座位;四是听工作人员说燕子坐主席台最前面,毛泽东就亲自找到执行主席的座位,看着她坐好,才回身找自己的位子坐下。这4个动作,顺乎事理一个接一个,连贯自然,看去平平常常,无惊天动地的举止,但意味深长。这是长辈对小辈的慈祥与疼爱之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共产党的领袖对一代新人——知识青年的敬重加关切之情的自然流露!

1964年12月26日,正逢毛泽东主席71岁生日,平生喜欢不公开过生日的毛泽东打破了这个规矩。那天散会后,邢燕子和另一位江苏盐城的知识青年代表加耕应邀参加了毛主席的生日聚会。她被安排坐在毛主席的右手边,??加耕坐在毛主席的左手边。同桌的还有北京市市长彭真、大寨大队支书陈永贵、大庆铁人王进喜、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有罗瑞卿、曾志、谢富治等人。这一天,毛泽东喜爱的女儿都没有参加。在席间,邢燕子为毛主席点烟时,听见他风趣地说:“今天没让我的孩子来,他们是吃蜜糖长大的,不下乡,没资格,不配。我要坚决坐在群众一边。”

在毛泽东眼里,邢燕子和加耕是知识青年,具备了“资格”!“我要坐在群众一边。”毛泽东笑着说,并将自己的一碗饭扒给邢燕子和加耕,“年轻人要多吃啊,要吃饱!”

能身子紧挨着自己敬仰的毛主席一块过生日,邢燕子是又惊喜又激动。当时,她来不及去细想“为什么自己具备资格”所蕴藉的含意,但事实已然,便端肃地坐在毛泽东身边,一面吃饭一面听他讲话。

席间,毛泽东讲了农业,讲了读书,还讲到让邢燕子铭记终生的一段话:“有很多人做了很多好事,都没有翘尾巴,这很好。一个人做出了一点成绩不能翘尾巴,做两点也不能翘,三点、四点更不能翘,一辈子都不能翘尾巴。”邢燕子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

加耕毕业于江苏省盐城县龙冈中学,各门功课96分以上,预备党员,学校团支部书记,如果不选择上山下乡,可以到北京大学读书。他虽然现在当一个普通的农民,但“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忧天下。”在他的倡导下,村里旱地改水田,粮食丰收,还第一次长出棉花。1964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加耕所走的道路,就是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所应该走的路。必武副主席读了加耕的日记后亲笔题词。邓小平、薄一波等号召:向新式农民加耕学习,赞扬加耕为60年代的知青典范。这时,他也进入了国家领导层和毛泽东的视野,8月在团中央的“九大”上,当选为团中央委员,并在大会上发言,直至坐到第三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和执行主席的位置上。

邢燕子看到毛主席的生日聚餐没有宴席,只是每人一份饭,菜很一般。饺子、汤圆、米饭、烧饼,每样只有一点,加一小碗汤。那是邢燕子第一次见识这样的场面,她不知道菜是一道道上的,每样尝一点就撤下去。她想没吃完就端走多浪费呀,就要求服务员别端走。毛主席见了以为她没吃饱,就让服务员再给她?加耕弄些饭来。而且还不放心,又把自己的那份饺子和烧饼夹给邢燕子和??加耕。毛主席给她夹了两个饺子和一个烧饼,给董加耕夹了两个烧饼和一个饺子。邢燕子的心里暖融融的,虽然主席误会了她的意思,却让她感受到,伟大领袖对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人的关爱之情。邢燕子在毛主席慈爱的目光注视下,把饺子和烧饼都吃了下去。毛主席看她吃了,非常高兴,放心地开怀大笑。

在这个71岁生日宴会上,毛泽东同邢燕子、加耕一块吃饭的生动场景,被摄影记者抓拍下,不仅为当事人,而且为后世留下一个真实生动的影像记录。真是历史刹那间的永恒!在写到这段文字时,我们再次面对这幅照片看了许久许久,深受感染。其中的毛泽东慈祥和蔼,神情高兴;庆寿倒在其次,主要是能同自己想要见面的人在一块度过,谈笑风生十分惬意。被邀请的小贵客们,初来时的紧张拘谨不一会儿已荡然无存,仿佛不是同一位崇敬的伟人,而是同一位熟悉的长者交谈,该笑就笑想说就说。

加耕后来写文章回忆说:“开始上菜了。桌上放着红、白、黄3种酒,大家是分餐制,每道菜是一个小搪瓷盘。出人意料的是,服务员竟将第一盘先端给我。我忙将它让给毛主席。老人家笑了,还客气地说:‘谢谢!’谁知,第二盘又从我开始,我又给了毛主席,到第三盘我又让给主席时,服务员特意对我说:‘你自己吃。’我不好再推让了。印象中一共吃了12道菜,除了一盘盐水虾,基本都是黄瓜、苦瓜、青辣椒、包菜,还有胡萝卜等一些蔬菜。”

“吃饭间,毛主席不断给我夹菜,口中还念叨着:‘你年轻,农村来的,多吃一点。’可我根本没把吃饭放在心里。毛主席问我:‘你哪里人?’我说:‘江苏盐城人。’‘你是苏北盐城人,你知道盐城有两乔吗?’并向我竖出两个手指。我却直直地盯着毛主席,怔了神。我心里想:‘我们那里水乡桥很多,怎么只有两桥呢?’我一时没听清主席话的含意(湖南普通话,讲得很慢),还是盯着主席看。他老人家看我没听懂便提示说:‘两乔,他们都很会写文章。’在学校里我也算是个爱好作文的小秀才,所以一下子想起来了,便高兴地回答说:‘我知道,他们是胡乔木、乔冠华。’毛主席高兴地笑了起来。”

“毛主席散席前还给我们同桌每位一个苹果,并一一握手告别,不知是因为过于留恋,还是过于激动,我竟把放在椅子后边的文件袋给忘在一边了(到人民大会堂会议厅时服务员才赶忙送给我)。”

同毛主席一块过生日,成为邢燕子、加耕人生中最难忘、最光荣的一章。这充满人情味的一幕传达一个极重要的信息:领袖毛泽东对邢燕子、加耕的信赖与器重,决不仅仅是对他俩,可以说也同样是对在农村和边疆工作的数以百万计的知识青年,其意令人感奋。

40年过去了,但讲述这段往事时,邢燕子老人的眼眶依旧湿润,泪光闪烁。看得出来她对那段岁月有着特殊的感情。去邢燕子家采访时,我们曾设想她家客厅墙上一定挂满了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可是令人吃惊的是,她家客厅墙上空空如也,只是电视柜左右两端摆着毛泽东、周恩来两人的瓷像。

“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毛主席、周总理对我、对我们青年的关怀。一辈子听党的话、跟着党走的信念我从来没有变。后来,粮食过关了,苦日子也终于过去了。”邢燕子动情地说。

先结婚后恋爱,党为她挑女婿

出名之后,给邢燕子的信从全国各地涌来,“整麻袋整麻袋地装”,当中更有不少求爱信。这就引起了党组织的注意,后来,党组织为她选了村里的生产小队长王学芝。原因很简单,王学芝家是困难户,“一家兄弟四个,加上父母,才两间半房”,但他是个老党员,政治上可靠。年轻的邢燕子一开始并不乐意:“他家穷倒没什么关系,主要是他岁数比我大六七岁,现在男女差这些岁数没什么,但那时我嫌他太大,想找个跟自己同年的,比较般配。可是爷爷喜欢他,说他老实厚道,将来肯定不会出问题。我听党和爷爷的话,我就同意了,我们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

1961年7月3日,邢燕子结婚了。夫妻俩穷得什么都买不起,邢燕子嫁过来,公婆只好出去借宿。3天后,新婚的邢燕子就和丈夫搬到了婆家早年喂驴的小草棚里,那个棚子只有1米多宽,没有床,就搭了个简单的土炕,站起来都直不起腰,一下雨就漏水。

邢燕子的名气越来越大,职位越来越高,最多的时候曾担任过大大小小16个职务,“常常半夜三更从被窝里被叫出来去开会”。为了她工作方便,爷爷专门给她买了一辆自行车,丈夫就成了她的贴身司机,不管她多早出门、多晚回家,丈夫都全权负责接送。邢燕子不能像普通妻子那样天天为丈夫做饭,丈夫就一个人随便对付;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之后,丈夫又当爹又当妈,却从来不曾埋怨过她。

邢燕子特别感激的是,她的两个儿子年龄相差8岁,原因是她1962年生了大儿子之后,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先斩后奏,趁到天津开会时采取了避孕措施。即使这样,丈夫都没说一个“不”字,还跟她一起瞒着公公婆婆。

对于政治地位的变化,我没有怨言

1978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纪要》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基本问题的试行规定》。1979年,全国各地的知青开始陆续回城。轰轰烈烈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落下帷幕。从此,邢燕子的名字便在媒体上消失了。随后,邢燕子开始另一场全新的“从高处往下掉”的经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体会到“起伏不定,步履维艰和尘埃落定”的含义。

20世纪70年代,邢燕子曾担任上至中央委员、天津市委书记,下至司家庄党支部副书记等大大小小16个职务,被人称为“邢十六”。进入80年代,她开始逐步“降级”,从市委书记降至市政协副主席,到后来,她失去了全部高职。再到后来,市人大代表的名单里也不见了邢燕子的名字。邢燕子被安排去北辰区永新知青农场工作。

而今,邢燕子老人坐在她自家的客厅里,身穿一件臃肿的大衣,说着一口天津郊区的方言,与寻常退休大妈无异。当有人问她对此有无怨言时,邢燕子爽朗一笑:“说心里话,刚从台上下来时,总觉得别人看我的眼神不对劲,心里也苦闷和失落过。但后来一想,无论官大官小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国家的安排和需要。对于政治地位的变化,我没有怨言。我们不能跟党和国家讨价还价呀。”

粉碎“四人帮”后,像其他知青典型一样,邢燕子也接受过审查。邢燕子笑着说:“市委书记就得接受审查,书记不接受审查,难道去审查老百姓呀?”邢燕子说,她当天津市委书记时,是不拿工资、靠挣工分的国家干部,身份还是农民。1981年,她才“农转非”,国家照顾她的一个小孩可以跟着她从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1987年,邢燕子的丈夫被照顾“农转非”,成了一名园林工人。邢燕子一家终于过起了寻常百姓家的日子。

与“名人知青”的交往

1999年,“全国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召开,邢燕子和侯隽应邀参加了这个会议。会后又一同到北京郊区参观了当地农民的大棚种菜技术。《经济日报》刊登了邢燕子和侯隽参观大棚时并肩交谈的照片。

邢燕子和侯隽的相识,和著名作家黄宗英有直接关系。1963年,黄宗英到宝坻县体验生活,听说有一个特别能干的北京姑娘,认为值得一写,立刻就带邢燕子到窦家桥去采访。于是,邢燕子和侯隽相识。黄宗英与侯隽同住了一个月的小土炕。

结合邢燕子、侯隽和张秀敏的事迹,黄宗英写了三篇报告文学《邢燕子》、《小丫扛大旗》和《特别的姑娘》。由此,和邢燕子一样,侯隽也成了全国知名的典型人物。

此后,两人以姐妹相称。侯隽比邢燕子小3岁,叫邢燕子“大姐”。两人被树为知青典型后,职务多起来,当时邢燕子身兼十六职,侯隽也身兼十三职,会议和各种活动也接连不断,两人总是同时被邀请,见面的机会很多。

一俟空闲,邢燕子便带着司家庄的青年到窦家桥去学习农业生产??验。窦家桥有北京的知青,也有天津的知青,知青们见面又说又笑,非常热闹。

儿子七个月大的时候,邢燕子的奶水就没有了。孩子没有奶吃,饿得整天哭个不停。侯隽知道这个情况后,就送来半麻袋红薯,那可是侯隽的口粮啊。邢燕子推托了半天,说:“妹子你还??常吃不饱呢,给了孩子,你就得挨饿。”侯隽真诚地说:“我是大人,饿着点不怕,孩子小,正长身体可不能饿着呀。”邢燕子感动得眼泪扑簌簌地往下落。接受了这半袋子沉甸甸的红薯,姐妹俩的感情更深了。

邢燕子说,那时经常听见侯隽大声唱歌,后来问她:“有啥高兴事总是唱个不停?”侯隽有些神秘地对邢燕子说:“我这是‘饱吹饿唱’啊。”邢燕子才恍然大悟,侯隽是因为肚子饿得难受,用唱歌的方式来转移饥饿感,她心疼得眼泪立刻就下来了。

后来,侯隽虽从天津市宝坻区政协副主席的位子上退下来,但与邢燕子的联系仍旧十分密切。2004年厦门举办第二届知青文艺晚会,姐妹俩应邀乘飞机从天津飞到厦门。在机场,她们受到知青代表的热情欢迎,知青代表给邢燕子和侯隽献花。

这次厦门之行,还让姐妹俩意外惊喜地遇见了分别多年的董加耕。大家见面后十分高兴,畅谈欢歌,愈加觉得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了。

后来有一次香港凤凰卫视请加耕去做节目,也请了邢燕子夫妇作嘉宾参加录制。

如今邢燕子和加耕都退休赋闲在家,他们时常用电话联系,互致问候和关心。有什么活动就商量是不是一起去参加,一根纤细的电话线连接着两颗有着相似经历的心。

作为同时代的“名人知青”,与邢燕子友情至深的还有张韧,张韧比邢燕子小几岁,被邢燕子亲切地称作“小妹妹”,姐妹俩的友情是在那个共同经历的岁月中建立起来的。

邢燕子与张韧是在出席共青团九大会议时认识的,张韧很喜欢这个淳朴的邢大姐。从那以后,两人经常在开会的时候见面,会议结束分手后,就相互写信交流思想感情。年复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妹俩的友情日渐深厚。

有一次邢燕子去上海参加活动,之后,还专程去张韧所在的新民晚报社看望她。邢燕子要回天津了,张韧买了漂亮的床单作为礼物送给大姐,然后依依不舍地把邢燕子送上飞机。

2002年,侯隽在窦家桥种下一片知青林,后来演变为一个名为“中国知青村”的知青主题文化公园以及配套的休闲娱乐场所。如今,中国知青村里已??有了基石山、不染亭等景点。邢燕子题写的“知青林”三字被制作成景石。“知青村”就是把散居各地的知青集中在一起,大家面对面交流,回首往昔艰苦奋斗的美好岁月,畅谈友情,在今天的工作生活中相互鼓励,加强彼此联络。在“知青村”,邢燕子、张韧等当年的知青名人们再一次见面了。

时势造英雄。对英雄的定义,每个时期有其不同的标准。往事已随时代洪流远逝,不变的只有人的情怀。当年的“名人知青”们,经过一番起起落落,回归本真,他们站在人生的最高处,俯瞰世间百态,感受奋进中的中国强劲脚步,并重新加入这支队伍,再次出发。


2009年12月02日刊发
中新网 | "毛泽东时代好姑娘"邢燕子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子"
  图为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老知青邢燕子(中),与唐山近百名当代大学生村官结对子,共话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建设经验。白云水 摄

2021年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魏继红慰问老模范妇女代表邢燕子

邢燕子与各地知青活动合影
邢燕子部分图片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