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青文化 > 中原知青: 探访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年代的足迹

中原知青: 探访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年代的足迹

2014年11月20日 12:34:59 访问量:209 作者:北大荒知青网
   探访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年代的足迹 (系列报道) 二零一四年国庆节期间,中原知青网五月之歌、乐在其中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探访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知青年代的足迹。 十月四日下午三点,五月之歌、乐在其中自驾车沿着延安市至延川县的G210国道来到文安驿镇,镇政府所在地相关建筑依公路两侧而建,地方不大,很干净,文化氛围很浓。 汽车往镇东侧行驶一公里左右,就看到往梁家河村去的路标,向南转过去紧邻公路就是一座小桥,小桥不长但很有特色,两侧栏杆水泥板护栏上刻画有当年北京知青风采的宣传画,它深深吸引了五月之歌和乐在其中,他们俯首观望、久久注目。小桥两侧共有六十二幅宣传画,画面配有文字说明,它记录了梁家河村当年的北京知青上山下乡插队农村的劳动和生活场景,还有人物介绍,其中就有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村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广大村民大力开展沼气建设的画面,一踏进梁家河村就能感觉到一种浓厚的知青文化氛围。 过了桥就看到了“梁家河”村的红色村名,刻在一块巨大的石块上,村名边上还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字样,庄重大气。一条不宽的柏油马路通向村里,村名巨石南侧有一片池塘,里面有许多芦苇,太阳照过去磷光闪闪。公里两侧土地不多,不时能够看到玉米和其他农作物,看上去已基本成熟。公路顺着沟蜿蜒前行,道路两侧稍远一点就是小山包,山包上植被绿绿的,地貌应该属于丘陵山区。 顺着公路前行五公里左右,就来到了梁家河村。在接近村庄的时候,在公路边上看到一块石牌,上面写着“知青淤地坝”,石碑边上就是一片农田,种的玉米已经成熟。据了解知青淤地坝于一九七三年十月开工,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完工,投劳9600个工作日,动土方2.7万立方米。由习近平同志当年以插队北京知青身份,在任村支书期间组织知青与村民组成基建施工队建设而成。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淤地坝在水土保持沟壑治理中主要是起缓洪、拦泥、淤地之作用。 顺着公路再前行几百米左右就又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知青井”,五月之歌和乐在其中来到石碑不远处的一处院落,铁栅拦里面有两间房子,走近房子就能听到马达声响,抽水机房正在工作。据了解一九七三年,在时任村支书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梁家河村打了一口喝水井,这口井如今仍然是村里的水源。 过了水井再往前就进梁家河村了,梁家河村在一条沟里,村子分为两个队,一队和二队,总人口126户360人,党员22人。全村总土地面积为2212亩,其中退耕面积1532亩,四田面积580亩,林地面积1532亩。2013年全村总收入410.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2.53万元,林业收入18.79万元,牧业收入82.31万元,劳务收入86.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 二零一四年梁家河村与其周围三个行政村进行合并,涉及梁家河、舍和沟、木瓜山、梁家塌四个行政村,使全村扩大到364户1186人,党员66人.。总土地面积增至14777亩,其中农田7177亩,林地2987亩,草地885亩。 梁家河村中是一条沟,沟边是公路,沟两侧是村民住家户。目前村子里大多数住家户都在整修房屋院落,一律的青灰色,家家户户门前人头攒动非常繁忙,据了解由陕西一家集团公司协助当地村民正在搞农家旅游开发建设。 (未完待续……) 一、 参观梁家河村村史馆 梁家河村村口有一处大院,房屋较高,还有窑洞,大门墙里墙外有当代农村的宣传画,这是梁家河村的村史馆,由陕西一家集团公司援建。中原知青网五月之歌和乐在其中进入大门后,受到了延安大学几位志愿者的热情接待,他们首先参观了梁家河村村史馆,由延安大学志愿者女同学小梁引导讲解。展览馆地方不大,布置的很好。 梁家河村史馆分为三大版块:一是记述梁家河村史及支部建设;二是展示梁家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是梁家河未来发展规划。 梁家河村史馆以纪实的手法全面呈现了梁家河的发展历程和变化,展示了梁家河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征山治水、艰苦创业、发展经济、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构成了一幅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实践的壮丽画卷。 (一)、知青来到梁家河村,学习生产扎根农村 知青下乡 一九六九年一月,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他们与梁家河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梁家河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知青们来到梁家河村,经历了四大关。 一是跳蚤关。在城里,从未见过跳蚤,而这里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 二是饮食关。过去吃的都是白米细面,现在是酸菜杂粮,可不久知青们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他们对陕北的饭菜还很有感情,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 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男青年一天只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他们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四是思想关。知青们在这里学到了农民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 习近平回忆说:“离开京城,投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周围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但我想,黄土高坡曾养育了我的父辈,她也一定会以自己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于是,我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 (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基建队劳动 15名知青全部进入基建队,被分到两个生产队,一队5男4女,二队6男。当时村子里有200多人,有100多劳力在基建队,知青们和村民们农忙时干农活,在冬春农闲的时候就打淤地坝,习近平同志经常卷起裤腿、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被群众称为“能吃苦的好后生”。 (二)、知青当上村支书,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知青当选村支书 北京知青们在梁家河刻苦锻炼,融入群众,积极要求入团入党。其中,习近平同志1972年入团,1973年入党,1974年1月成为梁家河党支部书记,任时两年。“20岁那年,又选我做大队党支部书记。我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发展生产,改变家乡的面貌。我已认定,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梁家河村群众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打井提水、植树造林、兴建沼气、种植蔬菜。还在村里建起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发展多种经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由于担任村支书的习近平工作出色,他被县里评为积极分子,代表延川县参加延安地区积代会。 关心群众疾苦解决难题 梁家河党支部立足群众,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脚踏实地、团结群众、解决难题。据梁家河村民回忆,习近平这个年轻的村支书办起事情来“认真踏实,会讲道理”,解决了不少难题。 “在团结方面我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话讲,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 (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引进沼气清洁能源 1974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要把沼气的事情办好”的指示,在全国农村形成了大办沼气的热潮。当年习近平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沼气搞得好,他便自费到四川绵阳地区实地考察沼气池建造技术。 在习近平同志带领下梁家河村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开辟清洁能源,解决了群众做饭、照明和肥料问题。1975年3月,文安驿公社在梁家河举办了沼气学习班,由习近平同志讲解沼气技术。1975年8月,陕西省沼气现场会在梁家河召开,把梁家河村的沼气经验推广到全省。 “一碗水端平” 1975年习近平上清华大学离开梁家河,临走前他深切嘱托党员干部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后来梁家河的历任村支书与党员干部都本着“一碗水端平”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处世办事,在整体发展建设上又进行了退耕还林、治沟造地等工作。梁家河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不断发展生产,走向富裕的道路。 (未完待续……) (三)、心系延川、情同手足;把下乡地当故乡,把老百姓当亲人。 情同手足 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后,时时刻刻挂念着梁家河的群众。1992年,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挨家挨户看望了乡亲。他给穷困老人送去了慰问金,给孩子们发放新书包、文具盒,还给每户送了一个电子闹钟。 1993年,他又支持修建了梁家河小学、学校过水桥和延川中学教学楼,给一些困难的群众予以经济上的帮助,甚至还把有腿疾的老乡吕候生接到福建, 自己掏钱为其治病。 习近平心系百姓,多次给梁家河村党支部、老百姓写信。五月之歌、乐在其中在梁家河村史馆参观考察中,有幸目睹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梁家河村的几封来信,现展现给大家: 第一封信 梁家河村的乡亲们: 你们好! 耀成、玉明的来信及你们托延安市党政代表团带给我的土特产都已收到,谢谢大家! 我离开梁家河村已有30多年了,从1992年回到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到现在也有15年了,但我始终不曾忘记在梁家河村度过的难忘的7年,始终不曾忘记那片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土地和朝夕相处的乡亲们。这次,从延安市党政代表团那里得知,近年来梁家河村和全国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水、电、路已全部到村入户,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感到非常高兴。我相信,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通过乡亲们的共同努力,大家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更好。 祝愿乡亲们生活幸福! 习近平 2007年8月28日 第二封信 梁家河村的乡亲们: 收到梁耀成和石春阳同志代表你们寄来的信,了解了村里的近况,很感欣慰。 村里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很不容易。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和对西部地区的大力支持,要感谢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同时这也是你们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自力更生、团结协作、辛勤劳作的结果。希望你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搞好开发项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生活更加宽裕。 我始终关心着大家,希望有机会回去看看。 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习近平 2008年7月12日 第三封信 春阳、保雄同志: 很高兴收到你们的来信,也感谢乡亲们的挂念。过去的一年,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为乡亲们办实事、办好事。村里从实际出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增收渠道,乡亲们的收入进一步增加,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对此,我深感欣慰。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完成好带领群众致富的各项任务,统筹办好村里各项事业,共同创建梁家河村的美好未来。 请代我向全村父老乡亲们问好 习近平 2011年5月2日 第四封信 春阳、保雄同志: 来信收悉。去年夏天,延川遭受了严重的持续降雨灾害,我一直惦记着村里的乡亲们。在党和政府支持下,你们带领乡亲们积极抢险自救,全面启动灾后重建,稳步发展农业生产,村民收入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得知以后,感到欣慰。 我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村里乡亲们和全国广大农民一起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今年,村里制订了发展计划,希望你们带领乡亲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村子建得越来越美丽。 向全村乡亲们问好。 习近平 2014年5月5日 二、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年代在梁家河村的几处住地 (一)、梁家河村第一处住地 一九六九年一月,15名北京知青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下乡插队,习近平和其他5名知青分在二队,安排住在二队张清源家里。(当时村子里还没有给知青盖好房子) 二队张清源家在进村方向村中公路的右侧(可能是南侧),具体位置好像是村子的中部。张清源家四孔窑洞,是一个靠崖院子,门前就是村子中间的一条沟。四孔窑洞其中东侧三孔窑洞连着,另一孔窑洞相隔有十米左右。 东侧三孔窑洞,左侧(东侧)一孔是东家张清源一家住,中间一孔是储存室,右侧(西侧)一孔是习近平等6名知青住。 下午四点钟,中原知青网五月之歌和乐在其中,在梁家河村村史馆志愿者小梁的带领下,来到张清源家里。尾随而来的还有河南商丘市的一名老知青。张清源家和村里其它住家户一样也在整修院子和窑洞,看上去院子内外已经整修过,张清源家里和村里其它住家户整修的不一样,村里其它住家户整修的颜色为青灰色,张清源家里整修的颜色还是土黄色。门前沟边进行了夯实加固,院子围墙内外和窑洞内外进行了粉刷。走进院子受到张清源大女儿张彩云(看上去40岁左右)的热情接待,她带五月之歌一行,来到习近平住过的窑洞门前,窑洞的门窗仍然是当年的门窗,当年的油漆已经脱落,木头已经开始腐朽。窑洞两侧及周边墙上挂有老玉米和一些干菜。窑洞长6米左右,宽3米左右,高3米左右。进入窑洞左侧靠墙放有几个老式柜桌,桌面上放有三幅大照片(带镜框),一幅是习近平和当年的知青四人合影照片,一幅是习近平1975年上大学前和知青、村民的合影照片,另一幅是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回到梁家河村,与村民的合影照片。这些照片据志愿者小梁讲,梁家河村家家户户都有。进入窑洞右侧是一个大炕,长3米左右、宽不到2米、高0.7米左右,炕沿边砌的是老式大块砖,炕上放有一个老式小方桌和一盏老式煤油灯,窑洞内还放有一些其他家具。据张彩云说还是当年的东西。习近平等6名知青,在此住了三个多月。 五月之歌和乐在其中还到院子里张彩云住的窑洞进行了参观,窑洞内的摆设都大致相同,左侧是柜桌,右侧是土炕,柜桌上方挂了很多照片,其中还有其他知青的相关照片。五月之歌和乐在其中还与张彩云拉了拉家常,询问了一些生活情况。 (二)、梁家河村第二处住地 习近平在梁家河村的第二处住地,位于第一处住地对面100米左右的吕候生家里,就是村中道路左侧(北侧)。吕候生家门前有一个石碑,上面刻有“知青旧居”。 五月之歌一行在志愿者小梁的引领下,来到习近平在梁家河村的第二处住地吕候生家。志愿者小梁告诉五月之歌,做在大门前的老人就是吕候生,五月之歌主动上前给吕候生打招呼,告诉吕候生,他们是河南的知青,来你们这里参观学习。 吕候生家有六孔窑洞,其中三孔靠北崖是吕候生一家的住处,另外三孔窑洞靠西崖,最里边一孔窑洞(北侧)就是当年习近平等6名知青的住地。窑洞左上方挂有一块匾,上面书写“知青旧居”。窑洞的门窗,与习近平第一处住地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窗户也是木结构的小方格子,没有玻璃但内侧有白纸贴着,双扇木门。此孔窑洞目前有人居住,进门右侧也是土炕,炕上铺有被褥,炕里侧墙上挂有一张习近平年轻时的照片,据志愿者小梁介绍,第四个铺位就是当年习近平的铺位,正好对着习近平年轻时的照片。进门左侧墙上挂着三幅大照片,和习近平第一处住地的照片一样,窑洞内还放有主人的一些其它家具,窑洞最里边放有水泥板做的粮仓,整个窑洞的大小、宽窄、高低,与习近平第一处住地的窑洞大致相同。因为窑洞有人住,感觉有生气。习近平等6名北京知青在此居住了一年多时间。 参观完之后,五月之歌在院子门口与吕候生告别,吕候生看上去精神状态很好,五月之歌祝吕候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三)、梁家河村第三处住地 五月之歌一行在志愿者小梁的引领下,顺着村中公路往西200米左右来到知青六孔窑。知青六孔窑位于村中公路北侧,紧邻村中公路。目前知青六孔窑中间修了一堵墙,把知青六孔窑隔成了两个院子。知青六孔窑是梁家河村用知青的安家费,于一九七零年建设的。知青六孔窑坐北向南,也是一处靠崖窑,窑顶前檐看上去像是混凝土制作的,窑正面是用方石块砌成的,比一般住家户的窑洞要高要大。 五月之歌一行来到右侧(东侧)院子里,看到正在整修窑洞,院子里是砖砌地面,院子里堆满了建筑材料,院子里三孔窑洞正在整修,门窗是新制作的,样式还是当地的标准样式,窑洞正上方有一处标志,什么写着“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奋发图强”,“1970”字样,分析应该是当年修建窑洞时留下的纪念标示。志愿者小梁告诉五月之歌一行,东数第三孔窑洞是当年习近平住的窑洞。五月之歌一行走进窑洞,窑洞最里面有一个土炕,因为窑洞正在粉刷、整修,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习近平在此窑洞住了5年多,直到1975年年底去北京上大学离开。 五月之歌一行走出院子,右手边看到一个石碑,上面写着“知青沼气池”, 志愿者小梁介绍,七十年代初,时任梁家河村支书的习近平同志远赴外省学习,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沼气主池呈圆柱形,深3米,直径2.8米,容积12立方米,用石板环砌套制,沼气的发酵原料以人、畜粪和青干草为主,经堆沤发酵后产生沼气,供做饭和照明使用。石碑边上就是这口沼气池,这边也在整修,现场看上去有点乱。沼气池边墙上有一副宣传画,上面八个大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画面上习近平带领知青和村民大力开展沼气建设。 三、探访梁家河村老支书梁玉明 据志愿者小梁介绍,梁家河村党支部老书记梁玉明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入党介绍人,也是习近平前一任的党支部书记,这引起了五月之歌和乐在其中的极大兴趣,要求见一见梁玉明老书记,志愿者小梁告诉五月之歌,他们家就在前面,我们看看他在不在家。 志愿者小梁带领五月之歌和乐在其中沿着村中公里,行走了几分钟,就来到了梁玉明老书记的家门口,一打听梁玉明老书记正好在家。五月之歌和乐在其中在梁玉明老书记的家的大门口见到了梁玉明老书记,梁书记看上去65岁左右,精神状态很好。五月之歌和乐在其中首先向梁玉明老书记问好并说明了来意,他们受到了梁玉明老书记的热情接待。 梁玉明老书记的家就在村中公里边上,按照行政区划梁玉明老书记是在一队。梁玉明老书记家的院子也不大,有五间房子,外墙做了装饰,看上去干净、利索、漂亮。 梁玉明老书记把五月之歌一行让进了他们的主卧室兼会客室,房间有20平方米左右,室内一个特色就是照片比较多,房间四周布置了很多照片,正面墙上挂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大照片;左侧墙上挂有习近平1975年上大学前与知青、村民的合影照片、习近平1992年回到梁家河村与全村村民的合影照片以及习近平的其他照片;右侧墙上挂有习近平与梁玉明的多次合影照片以及一张松鹤延年画。 五月之歌与老支书梁玉明拉起了家常,梁玉明在梁家河村两度任党支部书记,第一次是1968年至1974年1月,任期6年。任期当中,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青下乡插队来到梁家河村,这一批知青给梁玉明留下来永久的念想,1969年1月北京一群娃娃来到梁家河村,小小年纪吃了很多苦,为梁家河村做了很多事情,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打井提水、植树造林、兴建沼气、种植蔬菜等等, 尤其是习近平同志吃苦耐劳、敢挑重担,我们就积极培养他入团入党,我是他的入党介绍人,1974年1月接替我,任梁家河村第五任党支部书记,那时他才20岁。 第二次是1979年6月至1996年4月,任期16年。 梁家河村地处陕北贫困地区,据梁玉明老书记介绍1969年他们村的一个工分0.15元,1975年一个工分0.30元,2009年实行退耕还林,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业(种一些玉米和豆类),养殖业(养牛、养羊、养猪、养一些家禽),和劳务输出;种植方式主要为广种坡收,2013年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八千元。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梁家河村的建设和发展,两次回到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给贫困老人送去慰问金、支持修建梁家河小学,挨家挨户看望乡亲,给一些困难的群众予以经济上的帮助,多次给梁家河村党支部、老百姓写信, 鼓励大家勤劳致富。 五月之歌、乐在其中与梁玉明老书记亲切交谈、问寒问暖,代表中原知青网、全国知青联盟郑州分会祝梁玉明老书记身体健康、全家幸福。愉快结束了几十分钟的探访。 四、探访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年代的足迹有感而发 (一)、习近平同志是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农村的杰出代表。 1、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小小年纪离开北京,下乡插队贫困地区。习近平等15名知青,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到西北贫困地区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当时习近平等知青朋友,还不到16岁,是未成年人,就是为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大力支持国家建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毅然决定离开京城来到陕北贫困地区。 2、历经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当时陕北贫困地区方方面面条件都比较差,住宿条件差、生活条件差、生产条件差、环境条件差,习近平等15名知青他们历经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自觉地接受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练。克服了重重艰难困苦,凭着一种中国知青精神,顽强生活在黄土高坡。 3、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打井提水、植树造林、兴建沼气、种植蔬菜成绩斐然。习近平等15名知青,几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与全体村民一道,为梁家河村的生产建设,全体知青战友团结战斗、奋力拼搏、无私奉献,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打井提水、植树造林、兴建沼气、种植蔬菜,到至今仍然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为梁家河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4、刻苦锻炼,融入群众,入团入党,积极进取。习近平等15名知青,在梁家河村积极参加各项生产劳动,自觉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积极要求入团入党,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知青战友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人民群众的赞扬。 习近平同志不愧是知识青年的杰出代表。 (二)、习近平同志是我党最基层党支部的优秀党务工作者。 1、不畏艰难、征山治水、艰苦创业、发展经济。习近平同志1973年入党,1974年1月担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年仅20岁,有思想、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干劲,一身正气,是梁家河村党支部的带头人。带领全村老百姓艰苦创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千方百计改变梁家河村经济面貌 2、发展多种经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习近平带领全村老百姓,在村里建起了小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积极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 3、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难题、公平公正处世办事。习近平同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团结群众,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难题。 (三)、习近平同志是我国贫困地区综合开发科学种田的优秀倡导和实践者。 梁家河村所在区域,是陕北黄土高坡,是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地区。习近平同志1969年1月来的梁家河村下乡插队,与知青朋友、广大村民一起,就积极参加了村里的水土保持、综合开发、科学种田的相关工作,知青淤地坝、知青井、知青沼气池、等项工程历历在目。习近平担任村支书后,又积极带领全村老百姓,大力开展贫困地区的综合开发工程,积极倡导努力实践科学种田,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打井提水、植树造林、兴建沼气、种植蔬菜等项工程,使梁家河村的水土保持、综合开发工作上了一个台阶,目前我们看到的梁家河村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的称号里面,有许多是当年习近平同志以及老知青朋友们的成绩和功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四)、习近平同志是我党心系黄土地情注老百姓的贴心人。 习近平同志1975年11月8日上大学离开梁家河村近四十年了,先后两次回到梁家河村,挨家挨户看望老百姓,给小朋友赠送书包和文具盒、给贫困老人发放慰问金、给困难群众以经济支持,帮助修建村小学,邀请腿疾村民到福建治病等等;先后四次给梁家河村党支部及全体村民回信,十分关注贫困地区梁家河村的发展、十分牵挂梁家河村村民的生活情况;始终不曾忘记在梁家河村度过的难忘的7年,始终不曾忘记那片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土地和朝夕相处的乡亲们。 习近平同志是我党心系黄土地情注老百姓的贴心人。 聂建国(五月之歌) 周俊英(乐在其中) 二零一四年十月九日 注:天龙转载
编辑:农大学生刘哲齐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