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青文化 > 瞬间留下的永恒之三:一道永不褪色的彩虹

瞬间留下的永恒之三:一道永不褪色的彩虹

2015年08月04日 23:47:34 访问量:191
  您的位置:首页---知青文化---知青文学
发布作者:
北大荒知青网
发表时间:
2015-8-4 23:47:34
浏览次数:
284打印本页
瞬间留下的永恒之三:一道永不褪色的彩虹

《一道永不褪色的彩虹》,是当年女子架桥连的四位姑娘2009年回第二故乡-大兴安岭时新林区的记者孟庆海采访、撰写的一篇报导,现转载给大家

一道永不褪色的彩虹

——新林区女子架桥连寻亲寻梦之旅纪实

孟庆海

走过40年的岁月,当年享誉国内外、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的新林区女子架桥连的四名铁姑娘从上海、杭州、佳木斯等城市汇集一起,回到了她们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新林。40年后的她们,该是已经到了当奶奶、姥姥的年龄,但当我第一眼看到她们时,却深深地感觉她们还是那么年轻、睿智而富有活力。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来啦、教授她们技艺的工人师傅们来啦,相见的那一刻,激动的泪水、开心的面容、道不完的相思、诉不完的离别,浓浓亲情在瞬间释放。在一天紧张的行程里,欢笑与泪水一直伴随着她们。

心中的彩虹

在10余年的建桥岁月里,由她们建造的道道彩虹遍布兴安,凝注着她们的青春,是她们心中永不褪色的彩虹,是她们人生中的最傲。位于新林辖区内的彩虹桥、争光桥是女子架桥连成立后最先建造的两座桥,从她们急切的心情可以感受到这是她们心中的最美、最爱。

当她们来到彩虹桥上,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用手轻轻抚摸着桥体,这个桥墩有我浇筑的水泥混凝土、我就是在这里开着卷扬机、这里的钢筋是我捆绑的……她们与师傅、与我们同行的每一个人情不自禁地诉说着自己当年工作、生活的场景。吃住的工地、生活过的帐篷所在地、工地学习站,当年建桥的情景历历在目、如数家珍,彩虹桥将她们的记忆带回到火热的岁月。据她们讲,彩虹桥是她们在建桥生涯上最具有艺术美感的一座桥。高大的桥身横跨大河,大小桥孔组合在一起犹如一件艺术作品。据她们介绍,这种桥在建桥学上称之为“双曲拱桥”,而新林宏林场施业区内的“争光桥”是“简支梁桥”桥种,在建设新林宏图林场的“争光桥时,虽然没能过多询问其中的细节,但从得知她们是背着行囊徒步从碧州镇走到宏林林场施工现场这一点,内中的艰辛也已感知。

回忆起当年工作、生活时的场景时,她们讲述道,当时的施工设备只有少量而简陋的搅拌机、卷扬机、火锯等设备,大部分工序是靠斧凿、手锯、钳子、锹稿等工具来完成。我在浙江知青网上翻看她们当年的老照片时,火热的工作场面、一丝不苟的学习场景、意气风发的面容,深深地感染着我,对她们用柔弱的身躯背负着几十公斤重的水泥在工地上来回奔走,在冰冷、齐腰深的河水中支模具、清砂石,在20几米高的桥体上运送物资、施工,内心中体味到她们的艰辛、勇敢和伟大。临行时,她们真切地建议当地的同志,能否在彩虹桥头的两侧修建上下河岸的石阶,树起桥名石刻,以方便游人的参观和游览,让后人了解那段历史。

在逐步的接触和交谈中,对四名女桥工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田立荣,时任当时的女子架桥连的连长、指导员,是新林林业局最早输送出的优秀知青代表。工人师傅和女桥工们评价她:干事果敢、顽强机智、雷厉风行、很会做思想政治工作,是连里的主心骨和姐妹的贴心人。在调任省工会任职后,每年都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回到连里,从中可以看出她对连队的感情。刘玉芳,这个1971年来到大兴安岭的“小上海”,直到国家落实政策才返城,是在女子架桥连工作、生活时间最长的女桥工之一,也是女子架桥连的最后一任副连长,连里都戏称她为假小子、铁姑娘。在连里年的时间里,从木工、排长到副连长,一路坚韧地走过来,同来的余再玉告诉我,她严重变形的腿就是长时间从事水中作业留下的,姐妹们至今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风湿病,至此才纠正了我初次见面时自以为是先天遗传所致的错误认识,后来,看到老照片中的她,抬着原木轻松的体态、表情,我被彻底征服。余再玉是连里的通讯员,57岁的她还是那么甜美,充满着纯真,可以想象当年的她有多么的漂亮,从她战友的言谈中感觉到,通讯员的工作可不是想象的那样轻松,连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她在跑,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好性格、好脾气还真做不来。庄英囡,也是71年来的“小上海”,分配到女子架桥连后调碧洲桥梁总队,与女子架桥连有着不解之缘。

情系第二故乡

“记得是一个刮着大烟炮的晚上,下车的时候是工人师傅把她们一个个抱下来的,不是她们小,而是站台太高!不是她们怕冷、而是从来没有见过冰雪,不知道大冰雪有多么厉害!天那么冷!那么黑!风那么大!雪那么大! 头一夜给她们留下的印象是她们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是此次“回访团”团长王永凡同志一段富有情感、哲理、诗情的话语,从中最能体味到当时的情景。她们来到连里时最小的只有17岁,最大的才24岁,在新林女子架桥连生活、工作时间最长的知青女桥工达10余年时间。而今,她们再回到第二故乡,最思念的是与她们有授业之恩的工人师傅。

在女子架桥连里只有12位工人师傅,由于迁居和病逝等原因,目前在本地居住的只有两位啦,他们负责教授技艺和技术指导。据工人师傅讲,在选择他们这12位时,时任领导可是下了一番功夫、花了一番心思的。政治素质、技术水平、家庭、社会背景等,组织上都进行了详细的政审和社会调查,可见当时的各级领导对她们的重视程度。这12位工人师傅与她们同工作、同学习、同劳动,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和师徒情感,时任火锯班师傅的吕学工老人,回忆起当年他的手被锋利的木刨将手掌连皮带肉削去两块,是刘玉芳在医院里护理他10余个日夜时,老人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

来到了家乡新林区碧洲镇,来到工人师傅的家中,进到屋中,思念、牵挂她们而又和蔼可亲的嫂子、阿姨,墙上的老照片,还有暖暖的小屋、热乎的火抗、为她们准备的干净被褥,这一切让女桥工们又回到了那久违的记忆。与嫂子、阿姨说不完的话语、看不够的面容、道不完的离别,让人深切感受到离家多年的孩子回到家中的温馨感觉。回想起往事,她们最喜欢吃的是嫂子、阿姨当年做的烙饼,这是她们记忆最深刻、最香甜的食物。

当地的党委和政府对她们的到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安排了区局主要领导和责任部门为她们的寻亲寻梦之旅的行程做周到细致的服务。担任知青协会会长的区政协主席公丕海同志,对她们的到来倾注了一位领导、友人和朋友的深切关心。特别是刚刚调任不久的常务副区(局)长王新宇同志全程陪同,他代表区委、区政府满怀深情地说道:“是新林发起和筹建了女子架桥连,你们生活、工作在这里,这里有你们的亲人,有你们建造永存后世的道道彩虹,你们的青春留在了这里,你们的情感留在了这里,新林就是你们的娘家、你们永远的家,新林人永远把你们当作亲人,家乡的亲人不会忘记你们建的桥、你们创造的新林精神,更不会忘记你们的人,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关注第二故乡的变化”。为了让她们在时隔40年后再次了解新林,在原有的行程上又特意安排她们参观了新林的新兴产业。

永恒的精神

女子建桥,而且是建造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行大型车辆的桥梁,这堪称世界建桥史上的传奇。从江南秀美的鱼米之乡来到人迹罕至、到处是原始森林的大兴安岭,一群从未离开过父母、正在憧憬未来的青春少女,而今要独立生活、工作,并成长为闻名中外的女桥工,这是质的飞跃。她们不仅要克服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与北方的差异,还要迅速成长和进步,她们不仅成功啦,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她们的感人事迹一直在人们中间传颂,现在,女子架桥连走过的光辉历程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涵、支撑她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坚定信念,当代新林人正在深入地挖掘和弘扬,并且在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组织了大规模的学习弘扬新林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工作、生活军事化的管理,使政治学习,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成为姑娘们日常生活中的必修科目。三荣堂里上过的忆苦课、集体食堂吃过的忆苦饭、赤足走过的忆苦路,是女桥工们生命中最难忘的。特别是华罗庚、杨勇、王钊等国家、省地各级领导亲自来到连里看望、慰问她们,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杨勇上将还特意为她们带来了当时大兴安岭看不到的西瓜,“杨勇上将分西瓜”的典故(因为只有几个西瓜,每人只能分到一小块)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关爱给予了她们莫大的激励和鼓舞,使她们克服了女性先天生理上的制约,锻炼成为了一个个坚忍不拔、奋勇争先的铁姑娘和假小子。木工、钳工、钢筋工、卷扬机手,抬原木、背水泥、制模具、上跳板、各个岗位、道道工序女桥工们各个表现出色,女子架桥队多次被评为新林区、筑路总队、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军区、沈阳军区、林业部、交通部的先进集体,事迹刊登在大兴安岭日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青年报、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上,上海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大有作为》的专题纪录片。“密林深处娘子军”、“黄毛丫头架大桥”的事迹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荡起了涟漪。返城的她们,不仅没有被时代所抛弃,而且做得非常成功,成为了企业、部门的骨干,很多还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务。回忆那段历史,她们深情地说道:那一段的经历让我们刻骨铭心,因为那里有我们的青春和热血,有我们辛勤的汗水,有我们的欢乐,有想家的辛酸,思念亲人的泪水,有很多的无奈和苦涩,有在艰苦环境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最纯洁、最神圣的友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才有了今天的回味无穷,有了今生的无怨无悔。

当地的老人回忆起当年有关她们的故事,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可见她们的到来对当地有多么大的影响。当地人最深刻的是“上海大白兔奶糖”,不仅是当地孩子们没有见过,就是大人们也很少有人吃过。每天清晨的健身运动和健美锻炼,以及姑娘特有的爱唱、爱说、爱笑的天分,处处给当地带来了视觉、听觉和观念上的冲击,当地干部职工从开始的反感、看不惯、不理解到逐步的顺眼、模仿、学习到融合,不仅让这个沉寂的林区小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给当地带来了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推动了林区职工群众思想观念进步,激发了人们深埋在潜意识里追求现代文明和美好事物的愿望。

虽然和她们接触的时间短而又短,但从她们的言谈举止、行事作风上,每个人都能深切感受到她们由内而外散发的大气、才气、底气、勇气和骨气,南北方人优秀的性格品质在她们身上融合、升华,并得到充分的展现。当前学习弘扬大兴安岭精神、新林精神,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一切畏难情绪,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而女子架桥连的感人事迹是新林精神的生动展现,她们在艰苦环境中磨炼出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奉献的精神、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追求美好理想的崇高境界、直面人生的磊落胸怀、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是她们留给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最需要学习和弘扬的精神内涵。

感受故乡变化

在大乌苏鹿苑山庄、兴安鹿种源繁育基地,当女桥工们看到梅花鹿、马鹿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鹿儿们毫不陌生地走到她们面前,冲她们要吃食时,她们孩子一样拔来鲜草喂给鹿儿们吃。当看到刚刚降生的鹿宝宝时,吸引她们观赏了许久都不肯离去。她们迫切地询问着鹿儿们的生活习性、药用价值等相关知识,并关切地询问当前的发展规模。在香菇养殖基地,当看到菌棒上结满的毛茸茸的香菇、规模宏大的基地建设,表示回去后,一定向全国宣传和推介我们的纯天然、绿色产品,让第二故乡的百姓早日富起来。看到盛兴人造板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在新林安家,为第二故乡蓬勃发展的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她们引以为豪的是大兴安岭的美,美在生态、美在天然、美在绿色;她们的话题离不开的是丰富的野生浆野果、产量巨大的菌类、蕴藏量丰富的矿产,她们期待着新林的崛起。

随行来的一位不是知青的知青,杭州工信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俞从钧先生,是女桥工们的同学。当年他和同学们一同报名,因为父母藏起了户口本而未能成行,这次随队前来,就是要亲眼看一看当年自己想要来的、同学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我非常想了解这个第一次来大兴安岭的杭州人感觉如何,他说的一句“这里的环境容量太大啦”,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讲到,在江浙一带,工农业、人口、城镇已经让环境承载的太多,发展的每一步环境都会出现敏感的反应,环境保护工作达到每辆小汽车都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贴有环保标识才能上路。当谈及发展问题时,深刻感受到他对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以及交通、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非常的重视。联系当前新林全面推进的林场改革、大力鼓励较小镇场居民向新林镇、加格达奇等中心城镇搬迁、撤并,发展物流、交通,实施素质工程,优化发展环境等项工作越发感到是多么的重要和紧迫。

新林女子架桥连不仅为后人留下了道道造福桥,更为珍贵的是她们创造的精神财富,一种艰苦创业、严于律己、甘于奉献、创先争优、激励奋进、勇争排头的精神,她们一直是新林人学习弘扬的典范,并提炼凝聚成为新林人继承和弘扬的新林精神的重要内容,激励和鼓舞着新林人在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她们的精神将是兴安岭上一道永不褪色的彩虹。

 

 

 

 

 

 

                                 

                                                

                               

                                

清晨出工                            工地学习

 

                                 

抬木头(刘玉芳)                    虚心请教老师傅

 

            

                                

                                

                                

                                

                               

 

田立荣在卷扬机旁                   马友刚在施工现场

 

 

 

 

当年《人民画报》报导女子架桥连得页面

 

注:不是梦供稿编辑(天龙)

编辑:刘哲齐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