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留下的永恒之二:
北疆彩虹<序 曲>
1969年她们还是十七、八岁的孩子,那时她们的心是纯真的,身体是柔弱的,肩膀是稚嫩的,可她们人人捧着一颗无比炙热的心,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兴安岭。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冬天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气温在零下四、五十度,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她们忙碌在茫茫林海雪原中,为当时的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做出了贡献。
当年来自上海、浙江、佳木斯和当地的三百多名女知识青年,在大兴安岭的深山老林里组建了一支女子架桥队,女卷扬机手冒着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身穿皮衣皮裤在工地上打孔,在架设桥梁中,她们用娴熟的技术稳稳的将预制件和大梁架设在桥墩上;火锯班的姑娘们用火锯,将一颗颗原木制成架桥用的成材;木工班的姑娘在桥上桥下忙碌着制作混凝土的模型,个个像个小鲁班。女架子工尤如天上的仙女一样在二十多米高的脚手架上完成龙门架的制作,为大桥的顺利安装打下基础;女钢筋工带着蚊帽在工地上把一根根钢筋制成混凝土的骨架;烘炉班的熊熊火焰照亮着女桥工们的脸庞,随着一声声的锤响,造桥用的螺钉、螺帽、钻头一样样的送到工地;电焊工的火花闪烁的格外耀眼;力工班的姑娘更不示弱,扛起水泥、推起独轮车在跳板上快步如飞;隆隆的搅拌机旁忙碌着水泥班的姑娘,她们的瘦小身体和着振捣棒在一起抖动;机械班的姑娘们驾驶着汽车、操纵着五铃、推土机,个个像模像样;炊事班的姑娘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尽量改善着伙食,工地上忙的时候还要把饭菜送到工地上。连部后勤班的事务长、技术员、测量员、通讯员、卫生员、核算员、材料员、广播员都全心全意的为第一线服务,通过大家的辛勤劳作和无私的奉献,她们架设了争光桥、彩虹桥、新林门河桥、塔河瓦拉干桥、塔河十八站预应力桥和古莲大桥。 这些桥至今还为林区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年女子架桥队多次被评为新林区、筑路总队、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军区、沈阳军区、林业部、交通部等国家的先进集体。她们的事迹刊登在大兴安岭日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青年报、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上。女桥工的英姿登上了人民画报。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姑娘们的事迹拍摄了《大有作为》的专题纪录片。当年“密林深处娘子军”、“黄毛丫头架大桥”的事迹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荡起了涟漪......。
那一段的经历让她们刻骨铭心,因为那里有她们的青春和热血,有她们辛勤的汗水,有她们的欢乐,有想家的辛酸,思念亲人的泪水,有很多的无奈和苦涩,有在艰苦环境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最纯洁、最神圣的友谊,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形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奉献的精神、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追求美好理想的崇高境界、直面人生的磊落胸怀、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这些纯真的友谊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她们享用一生一世。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才有了今天的回味无穷。
女桥工们,祖国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大兴安岭人更没有忘记你们!每当人们看到那一辆辆满载木材的汽车从桥上缓缓驶过的时候,无不默默地赞道:“这就是女子架桥队架设的大桥。”
40多年过去了,她们架设的桥梁仍然屹立在高高的兴安岭上!
女子架桥队共建六座桥
1、1970-1971年:前进争光桥 110米 简支梁桥
2、1971-1973年:大乌苏彩虹桥 199.3米 双曲拱桥
3、1973-1974年:新林门河桥 141.6米 双曲拱桥
4、1974-1975年:塔河西尔根瓦拉干桥 120米 简支梁桥
5、1975-1976年:塔河22站 167.3米 预应力桥
6、1977-1979年:古莲西林吉大桥 326米 简支梁桥
在70年代初的大兴安岭茫茫林海中,由女子架桥队,架设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争光桥。争光桥是女子架桥队架设的第一座大桥。(这座桥的基础是一连建设,桥的上部是女桥工造的第一座桥);
争光桥
1971年至1972年,大兴安岭女子架桥队在新林区大乌苏林场境内的塔河中游又建成了一座200米长的六孔双曲拱钢筋混凝土大桥,这座大桥是女子架桥队在老工人帮助下用自己的力量建成的,大桥建成后,被命名为“彩虹桥”,它比“争光桥”更雄伟、更壮观,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在大兴安岭的崇山峻岭间熠熠生辉。
注:不是梦(tianlongbian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