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京津沪渝豫 > 北大荒知青网 | 上海知青在云南临沧(兵团二师)——看看50年前赴滇的这批69届知青们

北大荒知青网 | 上海知青在云南临沧(兵团二师)——看看50年前赴滇的这批69届知青们

2022年07月19日 02:50:30 来源:上海知青网·知青情缘 访问量:18456

秀丽的云南孟定好风光



谨以此美篇献给1970年奔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临沧二师的上海知青们


翻看泛黄的老照片,打开了我们五十年风雨沧桑、刻骨铭心的记忆……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从不谙世事到春华秋实。时光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可留下了难忘的过往。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却改变不了那深深的怀念……


1970年5、6月间,上海虹口、杨浦两区2601名十六、七岁的69届中学生,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分为三批,告别了繁华上海和父母至亲,登上了远行的列车,向着祖国的西南边陲奔驰而去……



再见了,黄浦江—我的母亲河。上图嘉陵中学钟慧娟、王柏菲。下图为虹口中学匡一刚等同学。



即将离开生我养我的黄浦江,离开爱我疼我的父母亲,同学们不禁潸然泪下,但对未来依然充满了憧憬。



本溪中学老师到火车站为梅伟芳、高启鸿、郭庆芳、戴庭基等赴滇的同学送行。



1970年6月13日,勐底农场上海知青曹淑芳(左)张桂英(中)和于志(右)在准备开往昆明的火车上。



1970年6月13日,上海杨浦区江浦中学章秋风(左)俞亚莉(右)和本溪中学张开明(中)在南行的列车上。



这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奔赴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通知书,它承载了在那特殊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见证。




小小乘车证,见证了上海知识青年奔赴云南边疆,开启上山下乡人生的新篇章。




上海知青乘坐绿皮火车,经过四天四夜的一路奔驰,途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六省,行程3060多公里到达昆明。稍作休整后,便坐上军用卡车,向临沧兵团二师所属的各团、独立营进发。



汽车在云贵高原崇山峻岭的盘山公路上,沿着澜沧江,一路颠簸前行。那时云南山路,还都是土石铺就,车队驶过,浓尘滾滾,每个人身上都是满身尘土。经过五天的翻山越岭和长途跋涉,上海知青风尘仆仆,終于到达了自己所在的团和独立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中的一员。

汗洒红土地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二师驻临沧专区(现改为临沧市),当时,二师七团驻孟定,二师八团驻勐撒,二师九团驻勐省,二师独立一营驻耿马,二师独立二营驻双江,二师独立三营驻永康,二师独立四营驻勐底。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成立,隶属于昆明军区,相当于军级单位。1975年撤销兵团建制,改为地方农垦体制,由各团、独立营所在地的地名冠以农场全称。



临沧市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现辖1区7县,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3个少数民族。临沧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水系的地理分水线上,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年平均气温18.5度,森林复盖率达65%,其中气温较高的地区,适合当时国家紧缺的战略物质——橡胶的种植。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国家确定将云南建成继海南之后的我国第二个橡胶基地。


初来乍到的上海知青,面对完全意想不到的景象:有的连队没有公路,徒步数公里才能到达;没有电灯照明;竹子剖开为围墙、编扎茅草片作屋顶的宿舍;长年缺菜少油少肉而常喝盐巴汤的生活环境;面临大蚂蚁、牛蚂蝗、毒蛇、虫蝎袭扰的劳动环境……。知青们经历了思念亲人、水土不服、皮肤溃烂、疾病困扰等艰难历程后,开始了长达九年的知青岁月,与在此扎根多年的老职工和先后到达的昆明知青和成都知青共同生活,比肩劳作,投身到了建设我国第二个橡胶基地的历程中去。在森林砍伐,放火烧山开垦橡胶林带;在锈水漂浮的湿地,砍去成片芦苇改作水稻良田等多轮大会战中;在顶着烈日、冒着大雨"双抢双种"的突击战中;在抗击台风暴雨、洪水围困的自然灾害中,稚气未脱的城市学生逐渐淬炼成建设边疆的兵团战士,磨砺出吃苦耐劳、坚韧顽强、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精神品格,成为了兵团(农场)各行各业、各个层级的骨干力量,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红土地上,付出了青春热血甚至宝贵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难以忘怀的人生篇章。



云南临沧绵延不断的崇山峻岭和山山水水,永远不会忘记当年来自昆明、上海和成都的知青,用青春和热血辛勤浇灌过的这一片红土地……



1970年,由于兵团刚刚组建,受到当时的条件限制,篱笆墙茅草屋即为家。离开大城市初来乍到的上海知青,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师七团二营九连的驻地。知青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大家真正体会到边疆兵团农场生活的艰辛。



云南临沧属于亚热带地区,每年有四个多月的雨季天。雨季期间种植下去的蔬菜都会被雨水浸泡而烂根,唯有韭菜等极个别蔬菜才能够生存;因此,雨季天知青们下饭只能与酸腌菜、盐巴汤和韭菜为伍,九(韭)菜一(叶)汤便成了当时享誉整个云南兵团农场的“招牌菜”。


艰苦劳动和生活的环境,知青们要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既要受到云南山地坝田上牛蚂蝗、毒蜂、毒蛇、毒蚂蚁、毒蝎、毒蚊子的攻击,又要面临热带地区瘴气和疟疾对人的袭扰。尤其是雨季天,哪怕大雨倾盆,知青们在水稻田、在橡胶林,冒雨劳作,一身汗水、一身雨水、一身泥水,“三水”合(和)一(衣),浑身湿透,成为常态。



云南的旱季,白天骄阳似火。知青们挥汗如雨,在荒土坡上奋力开挖橡胶林带。



横跨南定河上、全长200米的简陋竹桥是七团一营知青们出工的必经之路。每当遇上云南的雨季天,河水暴涨、从上游冲泻而下的洪水形成急流漩涡,人走在桥上不免胆战心惊。


在孟定坝的深处那一端,蜿蜒而至的南定河上也有一座这样的桥。靠近南定河的七团五营二连,曾因台风一夜刮倒所有草房宿舍。全连人员到河对岸山上砍树备料用作建房的木桩和木樑。知青们两人一组、一前一后扛着大木料 ,从这样的桥上疾步而过,危险程度让人难以想象!



兵团二师各个团、独立营,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分为种植橡胶、水稻、香茅草等各种经济作物。上海知青们经过不长的锻炼时间,有的成为割胶能手、有的成为拖拉机手、有的成为培育水稻品种的专家;犁田、耙田,薅秧等农活都不在话下。



二师七团二营五连的上海知青和明,正在向成都知青陈芳凤传授割胶技术。



1973年,二师七团三营八连上海女知青、割胶能手张冬芝正在橡胶林辛勤劳作。



这是大家熟悉的割胶碗。一个橡胶工工位就有近200棵橡胶树,每天又有多少碗胶水经过知青的双手。



孟定农场六分场上海知青戚玉清(左二)与现役军人、连队指导员普文忠(左一)在劳动中。



1972年9月,二师七团一营九连的上海知青王惠莉(右)和谭莉丽在橡胶梯田带,进行除草和管理幼胶苗。



1971年7月,二师七团二营橡胶加工房,上海知青在脚踩压片机上工作。

人物:上海知青孙一琪(右一)杨月英(中)。





1971年2月,七团五营二连铁姑娘班全体女战士上山参加全团开荒大会战,在低矮的临时宿舍旁合影留念。


1973年,二师独立三营二连上海女知青朱承丽在大田收割水稻。



勐省九团一营四连,上海知青和老职工在甘蔗地里进行播种前的大会战。



勐底农场的麦地里,上海知青、成都知青以及老职工们在抢收麦子。



1974年,二师独立二营机务队上海知青李兴耀,在五连学习大寨梯田坡改平施工技术。



1972年,二师七团三营上海知青周建华(右)和同伴们在甘蔗林。



1973年1月,二师八团上海知青蒋鸽借调二师师部生产科工作,期间到各团、独立营采集摄影图像,出差途中在二分场三连留影。




七团一营机关干部下基层回来时,在南定河渡船摆渡。图上


南定沙河桥,已经深深印在七团一营上海知青的心中。图下



1974年,二师独立三营二连上海知青朱承丽(右二)刘训娣(左三)等和营部领导在田头研究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



1976年,勐底农场十队上海知青陆军(前一)和队干部在规划连队玉米、麦子和水稻的种植安排。



七团五营二连纪小华(左)和彭林林乐呵呵地在山上开荒现场的竹林丛中留了影。



二师七团二营五连上海知青陆柏祥,在劳动收工回连队时,遇见同连队知青费立新从上海探亲带回的照相机,在自己宿舍前拍了一张纪念照。



1971年初冬,上海知青茅协生驾驶推土机,在八团一营三连蝴蝶坝工地,参加四百亩改田修水坝会战。背景是勐撒鸡翘山。



1971年5月,二师孟定七团一对上海知青双胞胎姐妹,大胞胎杨月英当上了压胶工;(图上)


小胞胎杨月珍成了拖拉机驾驶员。(图下)


七团四营六连上海知青仇德培,参加1972年二师后勤部第三批驾驶员培训班,1973年5月毕业留念。



二师九团上海知青唐爱娟(左)和张梅琴正认真学习车床加工技术。



1976年2月,二师七团政治部宣传干事王康到二营六连蹲点,主动承担一个橡胶树位的割胶工作。



二师永康独立三营的上海知青在永康大河边留影。

人物前排左起:刘古州 李国兴

人物后排左起:韩立鸿 陆金星 赵立全



1972年,双江独立二营的上海知青和成都知青,在双江勐勐河畔留下美好的记忆。



双江农场上海知青毛建芬(左)同农校的校友。



1976年5月,云南省临沧勐撒农场(原二师八团)成都知青吴国强(左一)、上海知青蒋鸽(左二),两人在采访途中与勐撒农场分场石灰窑的知青和老职工合影。



1973年,二师独立二营三连上海知青叶明富(中)万栋梁(右)在连队芭蕉林合影。



1972年10月,二师独立三营二连上海知青在香蕉树下留影。

前排左起:陆金星 韩立鸿

后排左起:刘古州 李国兴 赵立全




1973年春节,二师独立三营的上海知青应征入伍,走上了保家卫国的光荣征程。

人物:韩立鸿(前右一)施建平(后左一)裘永虎(后右一)




为爱而留下,原二师七团部分留场知青,在孟定农场建场50周年场庆时合影留念。



留守在孟定农场原二师七团五营二连的上海知青任福生。



1972年,二师勐撒八团上海女知青邱明明在团卫生队留影。(图左)

1979年,上海知青大返城,上海知青邱明明选择留在农场,后调入勐撒农场商店当售货员。(图右)



七团上海知青向驻地傣族群众传授割胶技术。



1978年,孟定农场二分场一队卫生员王亚京,在傣族村寨和傣族小朋友在一起。



二师七团二营十二连上海知青卫生员朱斌林,为驻地附近村寨的傣族小朋友注射健康疫苗。



二师七团一营八连上海知青张向明,刻苦钻研医学知识,1975年从孟定农场一分场卫生所,调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垦职工医院(原一师师部医院)担任放射科诊断医生。照片摄于中科院热带植物园。



1975年,二师七团二营卫生所搬进了他们自己盖的新砖瓦房。上海知青马华英(左)和余筱萍在新卫生所前留影。



1973年,上海知青孙以林在兵团二师化工厂留影。



1971年5月,原上海北郊中学赴云南兵团二师七团四营六连知青,纪念赴滇一周年集体照。

前排左起:朱智珑 谢荣道 田桦 张品利 毛志强    

梅洪飞

后排左起:方金华 仇德培 吴政欣 高援朝 朱长龙

周建华 楊和平



七团五营二连邱康民(前排右一)曹存仁(后排左一)等上海知青,在赴滇下乡一周年时,相约从边远的连队赶到团部,请人拍摄了留念照。



二师七团一营,上海知青陆成林(前排中)与四川成都知青在七团一营南定河沙坝留影。



1971年,二师七团一营营部,营部通讯员上海知青陆成林在营部操场骑车。背景是一营营部男宿舍。



1971年3月,上海知青的理想——当割胶工。在二师七团一营四连的新胶林边,上海知青留影。

前排左起:刘玲娣 严菊珍 陈素莲;

后排左起:许惠红 毛祖蓉 严梅玉 孙爱珍




1975年11月,孟定农场一分场党委副书记、上海知青郑国娟(右)同上海知青倪 红(中)忻胜桔(左)均为连长、一起察看棕树的生长情况。



上海知青俞嘉麟(右一)徐志成(左二)师从水稻专家袁隆平,回农场后在研究水稻杂交种植技术。



1976年春,孟定农场二分场七队的上海知青在田头劳动。該照片曾刊登于《云南日报》。

人物右起:孙一琪 朱斌林 周尚琪 匡一刚 陈荣祥

                     韩通源。




1976年,临沧农垦分局双江农场上海知青邓青云(左三)和农场养猪能手柴超英去农展馆学习养猪技术。




1976年,由上海知青陈建洪主导规划设计,凝聚着上海、成都知青以及老职工辛勤劳动汗水的勐底农场青树水库大坝工程胜利落成。(图上)       

参加工程建设的上海知青在勐底农场水库工地前合影留念。(图下)

前排左起:周龙林 陈金龙 杨学章连长 孙强岳

后排左起:叶传富 何鸿高 陆永华 水一军。



不爱红装爱武装,手握钢枪、英姿飒爽的二师七团四营五连上海女知青余淑清。(图左)

1971年11月,二师七团四营上海知青陈昌维在橡胶苗圃基地持枪站立,感到无比自豪。(图右)


二师九团一营四连的上海知青,在进行射击训练。



1973年,二师双江独立二营上海知青黄美宝(中)参加军事训练。



勐底农场由场部和各个连队抽调成立的第一支武装连。

前排左起:周龙林(左四) 施兴国(左六)

后排左起:陈建洪(左一) 曹淑芳(左七)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设在云南临沧农垦分局的灵堂前,成都知青罗 宪(左)与上海知青贾庭彩(右)持枪站岗守灵。



漫长的艰苦岁月,一些知青战友不幸因公牺牲或者因病等去世,他们长眠西南边疆的红土地上,留给千里之外的亲人们无限哀思。



孟定农场二分场六队上海知青邢林妹(图前),1978年3月,在连队垦荒烧坝时不幸因公殉职。这是她生前回沪探亲时,与同连队的上海知青马华英(图中)刘祥英(图后)在上海黄浦江外滩留影。



1976年10月,勐撒农场中心学校任教的上海知青官抗生(三排左一)和成都知青黄永富(三排左二)与学校文艺宣传队合影。他们不仅要教学,还要指导这些小队员的训练,伴奏、以及外出演出时的衣食起居等事宜,这些小队员都是兵团农场老职工的子女。



1974年,二师独立二营学校老师、上海女知青蔡君(后右一)与学生合影。



上海知青张小弟(中排右一)任指导员的知青团队,成为孟定农场六分场水稻杂交品种试验站的主力军。

人物:上海知青徐志成(中排左五)、上海知青张兆良 (中排左三)




1975年,孟定农场一分场科研队成功培养出第一代杂交玉米并长势良好,科研队员上海知青钱莲与队友一起,在田间感受成功的喜悦。



1975年,孟定农场一分场党委副书记、上海知青郑国娟(右三)和上海知青钱莲(右二)在田间与科研队人员一起调研。



下班后,二师七团四营统计参谋、云南省知青“先代会”代表、上海知青王民培(左)利用工作之余,虚心向老职工学习开采橡胶的专业知识。



1973年,二师七团二营四连上海女知青们(原上海市第五中学),在简陋的宿舍前组织学习活动。

人物左起:王美娣 潘天丽 李美枫 沈瑞芳 吕元建 季曾庆




收工以后,孟定农场一分场十一连团支委,抓紧时间学习马列著作。



二师七团五营二连指导员李天云(中)工间时组织知青们学习《毛主席语录》。

人物左起:彭林林 程素芬 戎雅娣 吳红英 王大双



1976年春,孟定农场二分场七队的上海知青在田头学习《元旦社论》,該照片曾刊登于《云南日报》

前排左起:朱斌林 孙一琪 周尚琪 匡一刚

后排左起:陈荣祥 韩通源




二师勐底独立四营的上海知青在工余时间欣赏《解放军画报》。

人物左起:朱婉萍 张秀珍 图上

人物左起:陈光申 张梅生 图下



1973年,二师七团一营六连文书,上海知青钟慧娟被评为七团文书标兵。



大红喜报,一年后,场部机关上海知青严梅玉(左)结束了基层蹲点工作,获得了工作队队员标兵的荣誉称号。



1974年,临沧二师七团17名代表(其中5名上海知青)参加云南省知青“先代会”,同时上海知青周伟华还受到中共云南省委的表彰。

上海知青代表:周伟华(前左三)曹立(中右一)王民培(后左一)王康(后左四)陈士平(后右二)。





1975年9月,勐撒二师八团出席云南省知青"先代会"的女代表合影。

人物 :上海知青代表黄乐妹(后排中)。




法官风采,上海女知青惠剑平1976年初从孟定农场政治部被调到临沧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工作。



1974年12月,二师孟定七团二营一连上海知青孙家法调云南省公安局工作。



1976年,勐底农场欢送十连上海知青王国胜(后排右)赴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任职。

人物前排左起:陆 军 罗 晓 施建新

         后排左起:黄四根 王国胜



在临沧农垦分局工作的上海知青。

人物:应新龙(右一)刘忠定(前排右二)

            王振兴(后排右一)



1975年11月7日,临沧地区团干部培训班农垦组成员合影。

人物:黄金芳(孟定农场党委副书记) 前排右一

周建华(孟定农场三分场党委副书记)前排左五




1975年11月,临沧农垦分局组织财会人员参加省农垦总局在思茅举办的财会培训班,孟定农场有三名上海知青参加。

人物:夏永泰(前排左三)毛文显(前排右一)

严梅玉(后排左二)



1974年起,根据周恩来总理对全国兵团、农场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一批经过基层锻炼考验的知青干部充实进入到各级领导班子。


1975年6月,上海市赴滇慰问团临沧分团团长李新庚(前排左二)与临沧农垦分局党委及所属各农场党委分管知青工作负责人、部分农场青年工作部门负责人,出席省农垦总局青年工作会议留影。



1975年7月,临沧农垦分局党委常委周伟华(前排右二)、宣传科长应新龙(前排左一)到孟定农场调研,在一分场南定河边与知青战友合影。




1975年7月,上海慰问团贺伶俐(前排左二)、孟定农场党委副书记上海知青黄金芳(后排左三)、孟定农场四分场党委副书记上海知青孔信惠(前排右一)与参加孟定农场知青工作研讨会的青年干部们合影留念。



1976年2月15日,孟定农场准备筹建橡胶制品厂,派出13名学员作为农垦总局第一批赴沪学员,学期结束后在上海留影。



1971年7月,云南省思茅,云南生产建设兵团部,5.7农业展览筹备组和兵团首长合影。筹备组工作人员借调自四个师和独立团。

前排左三,江洪州,老红军、兵团副司令、后为农垦总局局长。

三排左一,上海知青蒋鸽、来自二师八团、参与版面设计和摄影工作。

二排左四,上海知青石小平、来自二师双江独立二营、讲解员。



勐底国营农场上海知青罗晓的工作证。(图上)

1971年4月,二师勐底独立四营上海知青罗 晓出席二师“三代会”的出席证(图下)



1970年12月,二师八团二营五连连队文书、上海知青虞燕亭在“四好”运动中成绩突出,荣获“五好战士”光荣称号。



1971年,二师勐底独立四营上海知青陈金龙,获得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光荣称号。(图上)

1973年,二师勐底独立四营上海知青罗 晓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图下)



1980年8月31日,勐底农场四队上海知青鞠贯寿和龚风花喜结良缘,见证了一对上海知青在艰苦岁月里患难与共,结下真挚爱情的果实。



1979年1月,临沧农垦分局保卫科的上海知青陈素珍,顶替母亲回上海工作时的审批表。


苦中亦自乐


在十分艰苦的难忘岁月,上海知青们依然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风貌。各团、独立营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他们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吹拉弹唱、创作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为丰富兵团知青和老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辛勤的努力;知青群体中的业余文艺爱好者,据己所长自娱自乐来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休息日打牌下棋、看电影听广播、读书学习;去河畔嬉水游泳、远足少数民族地区赶集,领略边疆多民族的风土民情。



孟定农场一分场小学校的上海女知青教师们,带领全校师生去一连小黑河野游。图为上海女知青教师们在溪边合影留念。




兵团二师七团文艺宣传队,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作用,深入各营,为兵团农场知青和老职工送去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孟定农场六分场文艺宣传队积极排练,准备参加农场的文艺汇演。

人物:上海知青葛伟(前排右一)上海知青张兆良(后排左二)



二师九团文艺宣传队队员们合影留念。



1976年,临沧农垦分局双江农场文艺宣传队的上海知青,在驻地演出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




1974年,二师勐底独立四营文艺宣传队队员。

人物前排左起:汪月英 于志

人物后排左起:沈美蓉 孙芝玲



二师勐底独立四营宣传队的女歌手、上海知青于志,能歌善舞、为丰富边疆知青的文化生活,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奉献。



在那文化枯燥的年代,露天电影成为当时最好的精神享受,无论什么电影,场场人气爆棚,银幕前后都坐满了观众,大家都会看得津津有味。



勐底独立四营电影放映员上海知青施建新,热爱本职工作、正认真做好电影放映前的准备工作。



二师七团团部机关职工宿舍前,上海知青王康在拉琴。



二师九团文艺宣传队员上海知青段金妹手捧鲜花,身穿民族服装留下靓照。



二师九团文艺宣传队的队员们,刻苦练习手风琴和小提琴,努力提高演奏水平。



1974年,二师七团团部。七团二营卫生所上海知青马华英、俞筱萍身着傣族服装,扮回傣家女拍张照片寄回家。




情深谊长,1972年,二师孟定七团的上海知青惠剑平(右)和室友、成都知青陈跃清合影。



孟定农场南定河边,知青们“登高望远” (图上)

孟定农场南定河边,知青们交流畅谈 。(图下)



上海知青慰问团成员贺玲俐(右一)与上海知青唐爱娟(右三)陆爱娣(右四)用半导体收音机收听新闻广播节目。



1976年,孟定农场一分场上海知青钟慧娟(前左一)郑国娟、王梅琴正在收听广播节目。一分场会计上海知青钟慧娟,从上海探亲带回亲人买的半导体收音机,在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孟定坝,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三位女知青迫不及待地凑在一起收听节目。




1970年5月,二师七团二营六连上海女知青在连队合影。

人物左起:李风仙 容慧娴 董 荔 李玉芬



1972年4月,二师七团五营一连现役军人指导员普文忠(后排左四),欢送第一批上海知青回沪探亲时在团部合影。

人物前排左起:刘玉珍 付珍丽 王来娣 胡敏

        后排左起:张跃发 杨友金 周黎明 普文忠

                            薛东林 王劲勇



1974年,七团二营上海知青孙一琪、王绣华在连队合影。



1973年,二师七团二营九连的上海知青,利用休假走出孟定去耿马县赶集,途经芒海寨,在路口的大青树下合影留念。

后排左起:罗志勇 张师傅(司机)张成贵(四川成 都知青)王绣华;

前排右起:陈燕萍 崔兔兰 赖云锁(老职工之女)朱玉华 黄荣英。



二师九团二营一连上海知青黄解平,芭蕉树下留影。



二师七团四营三连的上海男知青们,他们驻在山上,虽然条件极为艰苦,但是他们依然精神饱满。图上

人物左起:沈大明 郭玉诚 曹国建 汤永生 柯新华

二师七团四营五连的上海男知青们,稚气未脱、充满了青春气息。图下



1973年7月,七团一营南汀河沙坝(背景猴子山),上海知青拍张照片寄回家。

人物左起:毛祖蓉 刘玲娣 孙爱珍 陆妙南 许惠红





1973年,二师七团一营二连的上海女知青们,在驻地南定河沙坝畔,留下了20岁青春岁月的倩影。

人物前排左起:陈荣珍 缪建良 丁爱玉 金翠芳

                           毛莉美

       中排左起:倪鑫玉 王眠山 陈慧玲 吕智勇

                            郑国娟

       后排左起:汤卫平 王幼蓉 董 励 李吉美



二师七团四营五连的上海女知青们。

人物左起:余淑清 吴晓玲 许雅萍 陆爱娣 高月萍

华红妹 孔信惠 江月梅



1973年4月,二师七团二营九连上海女知青去团部游玩时留影。

人物左起:朱玉华 崔兔兰 陈燕萍




1971年,二师七团二营上海知青休假期间到团部游玩并合影留念。

人物:曾亚真 吴珊妹 李国良 张根娣 李南华

            李国莲 周海媚 刘桂芳 肖奎 周兴风




二师九团部分上海男知青。图上

二师九团加工连的上海知青们。图下



双江农场六队上海知青收工后冲凉,享受苦中作乐。

人物左起:应新龙 贺国华 黄风岐 贺忠良




每逢节假日,大家都会去各连队同学间串门游玩。图为勐底农场上海知青与成都知青在宿舍前打牌娱乐。

人物左起:林茂芬(成都知青) 朱婉萍 罗晓 顾月英



1972年,四川成都知青慰问团来到勐底独立四营,看望扎根西南边疆的成都知青。独立四营第一批电影放映员,上海知青陈祖康(前排中)与成都知青曾树影(前排右一)和慰问团电影放映队的队员合影留念。



1972年4月,兵团二师七团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赴昆明演出后合影留念。



1971年,二师勐底独立四营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是一支活跃在兵团职工中的文艺轻骑兵。成员由上海和四川成都知青以及兵团老职工组成,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深受大家的欢迎。




由于兵团体制改变,二师政治部和宣传科的现役军人将离开兵团返回部队,离开之前,他们与二师宣传队的队员们合影留念。




岁月寄深情



度过九年彩云之南的日月星辰、而后回归故里的知青们,也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再出发。有了知青经历淬炼,虽然一路坎坷,但却奋然前行!岁月如歌,时光流逝,50年的世事可褪去,但当年风雨同舟的战友情、同学情、早已血浓于水,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间。知青们因缘而聚,因情而暖。一次次的相聚团圆,一次次的回望岁月,知青们对第二故乡的思念日渐浓厚、魂牵梦萦,于是,促成了一批批知青返回第二故乡,让我们得以看到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


虽然时光如梭,人生旅途短暂,风云变幻中,溢满了生活的苦甜,但是进入奔七的人生,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具有对人生深刻感悟、不老情怀的知青朋友们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正在辉映出夕阳的精彩画卷……


临沧“玉龙湖”。



九年知青岁月,一生孟定情怀。



地处中缅边境的临沧孟定,傣家风情山水秀,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的黄金口岸。



云南孟定,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傣家姑娘。



2008年3月,国营孟定农场充满了建场50周年的喜庆气氛,热情欢迎各地知青返回云南孟定参加场庆活动。



孟定农场五十周年纪念碑上,记载着知青昨天的历史。



国营孟定农场建场50周年大庆,上海知青戚玉清高擎着知青的旗帜进场。



孟定农场展开热情的双手,用富有孟定坝特色的菜肴,款待返回云南第二故乡的知青们。



七团三营四连的上海知青们,站在高大挺拔的大青树下,祝孟定繁荣昌盛,明天更美好!



2008年3月,孟定农场三分场四连上海知青王鸿兴(左二)徐静丽(左三)程小瑛(左四)在孟定参加建场五十周年庆祝活动。



原二师七团三营四连副连长、上海知青黄龙根回到阔别多年的第二故乡孟定,深情地呼唤:南定河,我回来了!



原孟定农场六分场副场长、上海知青张兆良(后排右二) ,副书记、成都知青刘宣英(后排左二)等知青返场时看望当年分场机关的老同志。



孟定农场,上海知青匡一刚、汪才芳夫妇回到孟定农场,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师娘娇秀格外高兴。



上海知青李根生回孟定看望当年同甘共苦的老职工,同老职工相见时难别亦难,情深似海永难忘。




2017年返回第二故乡的上海知青顾美珍在孟定入口处留念。



上海知青拜访总场领导。图上

人物:陈昌维(右二)王巧众(右三)刘金珠(右四、一作业区主任)王勇(右五、姑老河作业区主任)雷武生(右六、姑老河社区党总支书记)

向总场领导赠送锦旗。图下



上海知青参加孟定农场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

七团二营四连上海知青统一着装(胸前印上孟定牌楼)图上

人物左起:张桂芳 李美凤 戴积荣 夏立银 苏尚睿张丁华 郁美静 杨上远 骆国雯 顾永生;

图下

人物左起:汪才芳(二分场)沈一琪(二分场)马华英(二分场)王 云(二分场)戚玉清(六分场)郭玉城(四分场)陈昌维(四分场)马文玉(三分场)潘来珍(五营一连)



2017年,原孟定农场六分场几位上海知青相约返回云南,途经昆明时,与几位当年同连队的昆明知青兄长及定居昆明的上海知青相聚。

前排左起:朱令强 吴玲妹 马彩萍 顾美珍 吴红英

后排左起:程光武 赵永贵 王惠强 邱康民 许惠然



2010年12月,留场知青任福生(前左一)陪同返场知青严菊珍、和明、毛祖蓉、纪小华、杨棫在孟定知青园留影。



2010年12月,原孟定农场上海知青毛祖蓉、和明、纪小华等5人,与原孟定农场昆明知青许惠然、程光武、赵云贵等8人相约在孟定农场欢聚,同时参加人员有孟定农场现任与前任领导,及原下放在全国各地的上海知青。



2003年,被广大知青誉为“知青之父”的赵 凡老先生,不顾83岁高龄,前往四川成都看望当年的知青。



知青园内,当年云南孟定农场的知青们深情怀念赵 凡老先生。




2013年,国营云南孟定农场的代表团来上海,看望当年在孟定农场工作生活的上海知青。在上海知青组织的欢迎会上,孟定农场领导向上海知青赠送了锦匾,该锦匾已被上海知青园收藏。



2015年11月2日,纪念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暨勐撒农场建场60周年(上海)知青合影照。



2015年11月2日,纪念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暨勐撒农场建场60周年(沪蓉昆)知青合影照。



2008年,参加勐省农场建场50周年庆的上海知青合影留念。



左图    2015年,上海知青贾庭彩(左一)应邀参加双江农场建场60周年暨双江县建县50周年活动。


右图    同行参加纪念活动的还有上海知青郝祥生夫妇(图中)和蔡国声、范爱玲夫妇(图右)在农场宾馆前合影。



云南永康农场的上海和成都知青,踊跃捐款八万多元,委托永康农场建造了署有全部知青姓名的"知青墙",于2019年9月举行落成典礼。图为原场党委副书记、上海知青李正芳(右一)与农场领导在知青墙前合影。



永康农场上海知青陈素珍,上图(前排左一),下图(左二)重返第二故乡,看望当年连队的老职工。




永康独立三营上海知青纪念赴云南30周年活动。



2016年2月,上海和成都部分知青回到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勐底农场,受到了勐底农场老领导和老职工们的热烈欢迎并合影留念。



2016年2月,上海知青吴彩芳(左)沈桂芳(中)回到勐底农场,看望留场的当年同一连队的上海知青张珍(右)。



北川地震三周年的后一天,孟定农场六分场沪蓉两地知青参观北川地震现场,在北川中学遗址纪念碑前合影。



2011年5月,原五营二连上海、成都、昆明三地知青相聚在蓉城。



2011年5月,上海知青和成都知青以及勐底农场的老领导,参加成都知青赴云南勐底农场40周年纪念活动,在成都都江堰合影留念。



原七团五营二连、一连女知青陪同从云南孟定远道而来的老职工何顺香(右三)夜游浦江。



七团五营二连在沪上海知青、一连指导员夫妇聚会欢迎率儿孙全家来沪的连队老职工何排长(后任孟定农场六分场妇女干事)。



2016年11月24日,勐底农场上海知青欢迎远道而来的成都知青杨晓虎夫妇。

前排左起:杨晓虎夫人。张桂英 陈建洪 杨晓虎

沈桂芳 王国胜 陈祖康;

后排左起:曾薇 何德琼 沈美蓉 沈强岳 陈广申

程志良 罗晓 王振兰 施建新 曹淑芳



矗立在孟定坝的孟定知青园记载着来自昆明、上海,成都数千知青的足迹。


现在,临沧市政府已决定扩建孟定知青园,当地傣族村民捐出了10亩土地。上海知青陈昌维已往返孟定十多次,为知青园扩建项目出谋献策。




2015年末,上海扶贫帮困的对口省份云南省党政代表团来沪考察时,提出希望上海规划部门能对云南省、尤其是国家确定的几个"一带一路"口岸进行"规划支边"的要求。于是,在市领导关心下,一支由上海市著名规划专家、学者组成的援滇规划专家顾问组迅速成立,于2016年3月首次赴滇开展工作。


专家组以滇中城市群和沿边城市带规划为重点,开展规划咨询服务工作。三年多时间里,七次集体赴滇,走遍了云南全省16个市、州,40多个县市。在临沧,专家组实地考察了沧源、孟定、永德、云县等地。在实地踏勘考察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国内和上海先进的规划理念,根据云南各地实情,结合他们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有针对性地对各地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咨询意见。在此期间,云南省委陈豪书记多次接见了专家组成员,听取专家组的工作汇报,对专家组积极有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衷心感谢。


规划咨询绘宏图,沪滇两地一线牵。上海规划专家组的赴滇规划咨询成果,也承载着上海老知青对第二故乡的深情期待。众多知青闻讯无比激动,纷纷感言寄语第二故乡云南早日脱贫腾飞,国家"一带一路"宏伟战略尽早付诸实施,云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上海赴滇规划咨询专家组成员在中缅边境口岸的孟定清水河合影留念。




2018年5月23日,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右六)等领导在听取上海赴滇专家组规划咨询汇报后,与他们合影留念。




2012年清明,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在海湾园举行大型“青春祭”悼念活动。



七团一营七连上海知青李根生(左一)与同伴在知青墙上寻找当年在孟定不幸去世的战友姓名。



2019年4月,朱克家(后排右三)等西双版纳诸地的上海云南知青同原孟定农场的几位知青相聚并留影。



2018年4月,农垦分局上海知青相聚在江苏无锡灵山拈花湾小镇。



2012年12月,孟定农场一分场上海知青在阳皓大酒店聚会,共叙情深似海的战友情。




2010年,七团二营上海知青纪念赴云南孟定农场40周年活动。



2019年5月,原虹口区长风中学分布在七团四营一连、五连、八连和九连的知青老同学相聚在虹口公园,纪念上山下乡49周年。



2020年5月,孟定农场上海知青陈昌维(右二)赵子明(左二)范积春(左三),为纪念赴云南50周年,驾驶巡访车摄影留念。




孟定农场七团四营五连的上海知青,在赴滇50周年纪念日之际,相聚松江泰晤士小镇,欢声笑语话当年。



2020年5月12日,二师七团四营六连,原上海北郊中学部分同学在虹口公园参加赴云南孟定农场50周年纪念活动留影。



2020年5月,七团五营一连上海知青在赴云南兵团五十周年之际,相聚于昆山鳌山度假村。



2020年6月,上海知青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的庆典活动现场,乐队演奏了知青们熟悉而高昂的乐曲;大家跳起了欢快的《水兵舞》,与会者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2020年6月,上海知青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50周年纪念合影留念。



2010年6月13日,上海知青奔赴云南双江农场40周年联谊活动。



2012年6月13日,双江农场上海知青纪念赴滇50周年庆。



永康农场的上海知青回到故乡上海后,举行了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使知青战友间的情谊绵延永恒。



2000年6月13日,二师勐底独立四营上海知青陈建洪(右一)姜兆根(右二)王国胜(右三)组织勐底农场上海知青纪念赴云南30周年联谊活动;每逢五、十周年的6月13号,勐底农场上海知青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2000年6月13日,上海勐底农场知青纪念奔赴云南30周年活动合影。图上

2010年6月13日,上海勐底农场知青纪念奔赴云南40周年活动合影。图下



2020年6月13日,云南勐底农场上海知青50周年纪念活动合影。


01:55


2020年6月13日,云南勐底农场上海知青50周年联谊活动在顺风大酒店举行。上海知青陈建洪在纪念活动上致辞:祝福全体勐底上海和成都知青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快乐长寿!



我们相聚是缘50年,情深似海在心间。



今日临沧勐底坝。(图上)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在群山环抱的勐底坝。(图下)


编后语


一支歌,一支深情知青之歌,悠扬动人的歌声,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50年前,在云南边疆度过的知青生涯的日日夜夜。50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但是,岁月不会抹去我们对第二故乡云南的深深怀念。一支歌,一支难忘的知青之歌,它将永远流淌在我们心里……。正是这刻骨铭心的知青情结,成为我们决意制作此美篇,以给我们这批赴滇知青留下当年青春足迹的动因。


在美篇的制作中,得到了原云南省农垦总局局长古稀全先生和原农垦总局调研室副主任陈葵女士的全力相助。感谢所有为我们提供珍贵照片、为我们出谋划策的海内外上海和成都的知青朋友,以及方方面面的人士!我们要衷心感谢热情支持我们制作美篇的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刘宏海、周公正和林嗣丰老师。要特别感谢为我们提供宝贵的云南知青研究资料的原一师六团的刘平、为美篇照片进行技术处理的原上海燎原农场知青樊高珉。感谢远在异国他乡但却热情帮助照片征集、美篇制作的原七团的王康、八团蒋鸽和师部直属单位的王莲芬、王振兴夫妇。感谢热心支持帮助做了许多有关工作、远在成都等地的原七团的刘宣英、陈蔺(后调农垦总局)和师部知青黄智勇。还要诚挚感谢为美篇制作和照片征集等付出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工作的原独立四营陈祖康,七团王鸿兴和师部陆爱娣;七团毛祖蓉、張兆良、戚玉清、匡一刚及和明,八团冯鲁敏,九团张玲珍,独立二营贾庭彩,独立三营陈素珍等众多知青朋友。也要感谢积极提供照片、但却因各种因素没有被采用的许多知青朋友们。知青们对这个美篇的热切期待和鼎力支持,是我们认真做好这项工作的强大动力。有的知青朋友获悉我们需要进一步征集有关照片,不顾疫情风险,数次冒着大雨走访知青朋友,在电脑上连续几个小时翻找照片,眼睛疲劳得直掉眼泪,这些都让我们感动不已!


由于知青运动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美篇制作的时间相对仓促,照片的质量由于各种原因而参差不齐,又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难以集中人员进行研究和制作,且因编辑人员水平的局限,对内容的选择难免挂一漏万,对事物的叙述难免不够精准。尤其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当年经济和科技条件的限制,基层连队基本沒人拍摄照片,因而当年艰苦生活、劳动的场面大多没有拍摄保存下来,现在仅有的少量照片,实在不足以反映当时的真实状况。虽然我们再次加大力度征集有关照片,但是终究不能尽如人意。好在我们特意在美篇上购买了扩大容量的功能,目前尚有一些空间。如有知青朋友能向各农场征集照片联系人提供更多这方面的照片,我们将最大限度予以接纳,以聊补缺憾。


值此上海知青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二师50周年之际,衷心祝福所有的知青朋友们在新时代的"夕阳红"岁月里,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快乐长寿!

               

策划 编辑:云岭知青

2020年7月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