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大事记
(1955年-1991年)
范学堃
编者按:因资料不全,有些重要事件可能遺漏或有不准确之处,请了解情况的同志予以指补、充正。
1955年
9月27日青年团哈尔滨市委向中共哈尔滨市委提出《关于组织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请示报告》,组成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筹委会,负责全面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10月12日梅树生、王永坤、孙永贵、王瑛君、赵玉琢等5名青年,给团市委市青联写信,请求批准他们发起组织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边疆地区去开荒。
10月13日团市委、市青联给梅树生等5名青年复信,赞扬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主义觉悟。决定帮助他们组织一支有五百人参加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去我省萝北县开垦荒地。
10月14日《黑龙江日报》和《哈尔滨日报》刊登了梅树生等5名青年给团市委和哈尔滨市青联的信和团市委、市青联给梅树生等5名青年的回信,并配发了社论和评论。《黑龙江日报》评论的题目是:“哈尔滨市青年的光荣举动”,《哈尔滨日报》的社论题目是:“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把荒野变成祖国的粮仓”。
10月15日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二书记任仲夷、市长吕其恩接见梅树生等5名发起人。任仲夷称赞他们干的是前人没干过的事业。希望他们做为新中国新一代拓荒着,把萝北荒原建设成第二个小哈尔滨。
10月26日1300多名各界青年,在哈尔滨电线厂俱乐部热烈欢送103名垦荒队先遣队员去萝北,以准备迎接大批队员到达。团市委副书记郭永泽首先在会上讲话,接着,哈尔滨第二机械厂青年工人王连城代表各界青年讲话,少先队员韩妙丽诵了祝词。最后,郭永泽代表团市委、市青联赠给先遣队一面绣着“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字样的队旗。梅树生代表全体垦荒队员表示:一定学会农业生产技术,在荒原上建立起美丽的“哈尔滨青年集体农庄。”
10月27日哈尔滨青年志愿垦荒队先遣队员出发,前往萝北。各界青年五百多人前往车站热烈欢送。
10月28日先遭队到达佳木斯市,受到佳木斯市党政领导和各界青年热烈欢迎。在欢迎会上,佳木斯市长致欢迎词。队员休息两天后继续登程。
10月29日《黑龙江日报》刊登了“哈尔滨市青年热烈支援垦荒队”的消息。
10月30日先遣队到达萝北县凤鸣乡—哈尔滨青年志愿垦荒队开荒建庄场址。团市委干部吕希孟志愿参加垦荒事业,被任命为垦荒队党支部书记兼大队长,王永坤、孙永贵为副大队长,梅树生任团总支书记。
11月10日《黑龙江日报》以“热情的关怀有力的支援”为题,汇编哈市青年给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来信,报导了哈市各界青年在垦荒队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支援垦荒队的消息。
11月12日团中央为统一领导各地青年垦荒队,征得黑龙江省同意,建立了“萝北县青年垦区工作委员会。”
12月13日梅树生代表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列席了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黑龙江日报》全文发表了梅树生在大会上的发言。
12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记者方青写的通讯“黑龙江在招手”,报导了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达垦区的情况。
12月下旬400名垦荒队队员分三批到达萝北,全面开展采伐、备耕等生产活动。
1956年
l月5日垦荒队发起人赵玉琢的母亲侯敬如列席了哈尔滨市一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哈尔滨日报》全文登载了她在大会上的发言。
1月6日恳荒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吕希孟列席了哈尔滨市一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汇报了垦荒队先遣队到达萝北后的情况。发言全文在《哈尔滨日报》发表。
1月中旬市委、市政府派哈尔滨市歌舞队(哈尔滨歌舞团的前身)50余人到萝北垦区慰问演出,受到垦荒队员的热烈欢迎。
2月第三批志愿垦荒队员20人到达。
5月4日哈东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改为“五四”青年集体农庄。主席:吕希孟(兼党支部书记)、副主席:梅树生(兼团总支书记)、王永坤、孙永贵、卢彩平。
6月7日团中央书记胡耀邦视察“五四”青年集体农庄,受到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员的热烈欢迎。胡耀邦详细询问了生产、生活情况,鼓励队员克服困难,扎根边疆。嘱咐队员牢记八个大字:“团结、学习、忍受、斗争”,使队员受到极大鼓舞。
7月萝北青年垦区工作委员会撤销,各青年集体农庄归属萝北具移民管理科管理。
9月团市委副书记郭永泽等人到萝北,代表团市委、市青联慰问垦荒队员。团市委机关报-《学习报》和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随团采访。
10月30日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萝北垦荒一周年,决定将
“五四"青年集体农庄改为哈尔滨青年集体农庄。
12月秋收结算,粮食作物播种608公顷,粮豆总产量1309600斤,种植蔬菜37公顷,总产95万斤,队员人均收入人民币200元。
1957年
5月团市委派徐国璋同志任哈尔滨青年集体农庄主席,吕希孟同志任党支部书记、魏宝贵同志任支部副书记。
10月梅树生、朱荣正出席黑龙江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1958年
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一师、第七师二千多名官兵和家属,集体到萝北建立国营农场,并以哈尔滨青年集体农庄和当地农业合作社的土地为依托,进行开荒生产。农场场部设在哈尔滨青年集体农庄庄址。
10月萝北县开始成立人民公社。在"共产风"的影响下哈尔滨青年集体农庄连同其全部集体财产并入国营农场,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成为萝北农场哈尔滨大队。梅树生任大队长、孙永贵任支部书记,垦荒队员变为农场职工。
团市委派去的两名干部—吕希孟和徐国璋先后调到县里任职。
80余名垦荒队员被陆续调往萝北县和农场管理部门工作。
10月30日垦荒队建队三周年,共开荒1100晌,生产粮食250万斤。建立了砖厂、铁工厂等小型加工厂和畜牧场,新建砖房、土房3100㎡,安装了电灯、电话,成立了托儿所、职工食堂、理发室、浴池,以及广播站、气象站、俱乐部。团市委派统战部副部长范学堃率慰问团参加庆祝活动。
1959年
5月萝北农场选拔28名优秀垦荒队员到县农垦大学进行为期4年的学习。
8月梅树生去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开幕典礼。
1960年
6月萝北农场哈尔滨大队(原哈尔滨青年垦荒队)派人到哈尔滨市招收55名女青年去农场工作,为垦荒队员扎根农村,安家落户创造了条件。
10月30日团市委秘书长周秉武、统战部副部长范学整率慰问团到萝北,参加垦荒5周年纪念活动。
1961年
9月24目以范学堃为团长、孙永贵(市青联副主席、宗教界青年)为副团长的哈市各界青年访问团25日抵达萝北,对原哈尔滨青年志愿垦荒队进行慰问。
1963年
为纪念青年志愿垦荒队的业绩,萝北农场改名为“青年农场”。
1965年
4月原哈尔滨市青年垦荒队在哈尔滨市招收50名女青年去萝北。1968年
12月孟吉昌、范广程等12名垦荒队员被调往建三江农管局所属前进农场,参加建三江地区的开发建设。
1974年
3月垦荒队员为1958年前的工龄不被承认问题,曾多次上访均未获得解决。最后上书胡耀邦同志,胡耀邦同志非常重视,亲自写信给中央有关部门,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1984年
哈尔滨市政府为帮助哈尔滨青年志愿垦荒队员走上致富道路,贷款人民币100万元,有偿调入奶牛100头,按出厂价调拨龙江大客车3台、131型汽车10台,铁牛55型拖拉机10台。
6月22日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力安来到萝北,看望老垦荒队员并一起座谈致富打算。
1985年
5月1日梅树生、孟吉昌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代表大会,受到胡耀邦同志的亲切接见。
8月30日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萝北共青农场隆重举行纪念青年垦荒30周年大会。团中央,黒龙江省委、省政府、国营农场总局、团省委负责同志及哈尔滨市人大主任王人生出席了大会。大会首先宣读了胡耀邦同志委托中央办公厅写给大会的贺信和展示了胡耀邦同志亲笔写的“共青农场”四字题词。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向垦荒队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团中央向各垦荒队授了旗。
9月团中央、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为照顾垦荒队员子女升学,落实了具体措施。
1989年
哈尔滨市政府按照有关政策,办理决定垦荒队员的一名子女返城落户。先后共有130名垦荒队员的子女返城。
1991年
哈尔滨市劳动局对返城的垦荒队员子女,按特困户子女就业办法,安排了就业。
建团百年专栏参考文献:
《哈尔滨青年运动史纪事》
出版: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
编辑:王龙
来源:哈尔滨共青团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