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纪实文学 > 北大荒知青回忆录《向荒原进军》前言

北大荒知青回忆录《向荒原进军》前言

2018年12月06日 22:52:22 来源:北大荒知青网 访问量:4648


北大荒知青回忆录《向荒原进军》前言
 
   《向荒原进军》是一本纪事回忆录,本书从知青角度回忆记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7团(现勤得利农场)开荒营(现浓江农场)建营开荒的一段真实经历。时间从1971年初“向荒原进军”开始到1979年底知青返城结束。
    六师27团开荒营(四营)人员90%是知识青年,在第一代垦荒人的率领下孤军深入到近百公里的浓江河北岸,在远离大本营的沼泽水网无人区开荒建点。这一战可以说是六师在三江平原大开荒时期的一场最艰苦、最有成就感的经典战例。正如王少伯师长所说:开荒营在浓江河北岸开荒建点的成功,打通了浓江河两岸的瓶颈,对三江平原整体大开发意义重大。也为后来建三江大农场集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兵团六师屯垦戍边大开荒
    1968年6月18日,毛主席批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没兵团。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加入兵团序列屯垦戍边。当时边境形势非常紧张,兵团又组建了六师,六师的辖区:北、东两侧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国境线,中间是三江平原,由于偏东、西走向的浓江河、鸭绿河在中间阻隔,有近2万多平方公里的中间地带是沼泽和无人区,开化后无人敢进。严重阻碍二岸的交通联络,打通这个瓶颈可使原来从东坐船二天二夜或从西边开二天汽车变为几个小时。王师长在视察开荒营时曾说:不艰苦让我们军人来干什么?屯垦戍边,首先是屯垦开荒,如果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谈何戍边。
    从1970开始,新组建的六师在师部办公地都没建设的情况下,王师长就率领全师组织开荒大会战。当时六师的新、老团,全都集中在浓江河南岸开荒,而浓江河北岸只有一个27团驻守,27团是58年铁道兵建的老团,(现勤得利农场)北靠黑龙江额图山,向南是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所辖面积占三江平原的近三分之一,如果浓江河无人区这个瓶颈不打通,将直接影响三江平原整体的开荒、排水、修路规划。
    二、27团受命组建开荒营
    1970年底王师长指示27团:抓紧组建四营,要组建一个营部和12个连队向浓江河北岸进军,在三江平原中心地带开荒建点,打通浓江河两岸。27团接到命令后感到压力巨大。当时全团的农业人员、机械设备已经全都调配给刚组建不久的十几个新建连,全团的人员、物资设备已基本掏空,连进点用的碢碗瓢盆都凑不齐。从四营的组建规模和进驻范围看等同又组建了一个27团,可想当时27团有多困难。
    时间和形势不等人,师团领导明白,如果冬天不能开进去就要再等一年。面对困难,团党委不等不靠迅速成立了开荒指挥部,倾全团之力从工副业二线抽调了200多名知青战士,并积极筹备进点的物资。从1970年12月中到71年2月上旬,仅一个多月时间,一支以京、津、沪、哈等地的知青(包括团直中学毕业生)为主力军的四营组建完成。由于上级一直没有批准番号,(进点后6月才批下来)张副参谋长提议:四营起名“开荒营”,授旗全都写开荒营。此后开荒营名气大振,以至很少说四营的番号。(见军垦轨迹一文)
    开荒营的人员定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27团的营、连储备干部不足已无人选。王师长指示:营连班子配不齐进点以后补齐,必须抓紧进点。可见当时王师长对北岸开荒布属的急迫。团党委决定:尽量为每连配备一名有经验的老领导,其余从进点的青年中选拔。这样一大批知青战士被火线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最小的还不满18岁,在他(她)们稚嫩的肩膀上已挑起开荒建点的重担。即便这样各级班子仍未配齐。好在27团党委挑选了俩位非常能干的营领导,一个是开荒副总指挥兼营长张英,58年转业的老八路,一直在艰苦的开荒建点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管理水平。另一位是58年北京农大毕业后即随十万官兵来北大荒的知识分子周涵达,(本书主编——农业通)他58年就曾和转业官兵进军过浓江河,俩人是全团公认的实干家。随后又配备了一名机务参谋于成洲。
    进点前,王师长嘱托营领导:不要在经济上给团里带来负担,争取做到有收益、不赔钱。在出征誓师大会上,以张英、周涵达为首的老垦荒率200多名热血青年立下誓言:当年开荒、当年打粮、当年做贡献。高举“向荒原进军”的大旗迎风冒雪挺进三江平原腹地,在百里无人区打了这场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开荒大决战。(见本书:军垦轨迹)
    三、艰苦的开荒营
    从1971年2月16日正式进点开始,天气就不太好,当三辆卡车和链轨拖拉机运送47、48连的官兵到达浓江河北岸后,在返回途中遭遇到‘大烟炮儿’的袭击,二台汽车被迫放水弃车,其它艰难的冲了出来,有驾驶员冻伤。刚进点老天爷就先给了一个下马威。好在入驻的各连全部安全到达了指定位置。(回忆录)
    到达位置的官兵顾不上旅途的疲劳寒冷,立刻开始伐木割草、搭帐篷、埋锅造饭。曾有战友感叹:进点时太艰难了,全营仅有一台被火烧过大修完的拖拉机,雪地上的木桩就是连队位置,一顶帐篷、二百块砖、半吨煤是连队全部家当……。有位年青副连长回忆说:当时我一个18岁的女孩带着大家进点,老指导员一直未到任,我一进点就蒙了!不知从那开始干?这时我们连唯一的老同志共产党员主动站出来帮我出主意想办法,这才度过难关。无路、无饮用水(化冰雪)、没电,到处是塔头、水泡子和厚厚的白雪。除一座座孤独的帐篷和20名垦荒战士外,百里荒原再无人烟。战士回忆中说:一群十八、九岁朝气蓬勃的青年,工作苦累不怕,怕的就是寂寞,外面什么事都不知道,偶尔外面来个人或车全连都出来看,大家都要行注目礼送到远方。(回忆录)恶劣的环境和繁重的劳动考验着年青战士的意志,在她们被无情的风雪吹黑的脸上,已看不到同龄人青春的娇美,看到的是她们不惧困难坚强的目光。
    开荒营将士在荒原深处苦苦的坚守着,师团领导正在筹划着一场开荒大战,当大地回春、冰雪开始融化时,师团党委已集结了40多台机车和开荒大军。王师长更是亲临前线指挥动员。(封面上图)全营士气大振,师长一声令下,各连队坚守的官兵就像跳出战壕的勇士向荒原发起冲锋。机车手迎着风雨酷暑大班作业,口号是:“誓叫荒原变良田”。后勤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想方设法叫前方战士们尽量吃好,口号是:“一切为了开荒前线”。(回忆录)这是六师大开荒时期集中人员、机车最多的一场歼灭战。战友们披星戴月在荒原深处开荒、耙地,并播种大豆2万多亩,实现了当年建点开荒、当年打粮做贡献的誓言。在开荒的同时,连队拼命的盖土房和打晒场,团党委调集人车采用人挖车推,修筑了一条60多公里长通往浓江河的土路,打通了全营的生命线。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全营已在荒原深处站住了脚。这时营领导又按师长指示迅速向东西两厢延伸开荒、建新连队,每年都组织开荒大会战。开荒营像一把尖刀插入荒原腹地,在荒原深处沼泽水网地带孤军奋战了8年。到79年底已发展成耕地55万亩、17个连队和配套单位,全营从进点时的250多人发展到3800多人,所涉及的下乡知青从1968年第一批到76年最后一批,城市波及京、津、沪、哈、佳、牡等城市和团中学毕业生,75、76年的下乡青年更是直接投入到开荒前线。可以说,27团开荒营是名副其实的——“五湖四海知青营”。全营官兵胜利完成师团党委交给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农场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在勤得利农场四分场(原开荒营)的基础上建成了一个耕地55.8万亩、现代化的浓江农场,中央储备粮基地。我们知青参与并目睹了三江平原苍海桑田的巨变,我们在荒原艰苦创业所追求的理想已经实现。
    四、编写《向荒原进军》回忆录的意义
    五十年后,当年在荒原上征战的十七、八岁的知青战士已到花甲之年。广大知青战友和老垦荒人并肩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留存的一些珍贵历史资料可能会被遗忘或流失。很多当年的老领导和老战友已相继离世,我们有责任把这段历史回忆记述下来留给后人。
    8年的艰苦奋战,8年的酷暑严寒,我们的青春随着荒草的消失而流逝。广大知青战士作为第二代垦荒人接过老垦荒人“向荒原进军”的大旗,完成了58年官兵开发浓江河的心愿。现在两代垦荒人再次并肩奋斗,不忘初心,为传承北大荒精神续写新的诗篇。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考察时语重心长的讲道:“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习总书记的讲话说明党和政府无时不在关心国家的粮食安全。为了饭碗中装自己的粮食,北大荒三代垦荒人前赴后继奋斗了六十年,在荒原上建起了中国农业的航母,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书收集的回忆录中有些题材名称雷同,当时十几个连队同时开进荒原,生存是第一要素,必须要伐木盖房、打井,题目雷同但经历不同,让人无法取舍。本书主编要求我们:各地的知青战士文化程度大多不高,不要强求为难他们,不要落下他们。开荒营官兵《向荒原进军》垦荒回忆录的文字图片成册了,他们的泪水、痛苦,他们勇敢坚强的牺牲精神以及付出的青春热血和取得的成就,都一一记载在本书的字里行间……
    编委会感谢各级领导、总局、团场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感谢战友们的辛勤付出和支持!更要感谢中国农业出版社的鼎力相助!谢谢您们对知青文化的支持关爱!
 
     《向荒原进军》编委会:王润培执笔

           2018年10月23日



附1:《向荒原进军》编辑出版情况通报


     
    开荒营《向荒原进军》一书经过战友们多年的努力终于要出版了,这是开荒营全体战友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所取得的成果,现在将有关情况告知大家:
    1.原计划全书不超过60万字,现在经过出版社的正式核对,已经超过85万字(标点符号包括在内),还有一些照片需要加进去,虽然经过编辑人员的几次压缩精简,但总字数仍可能突破86万字,这样印刷成本费会增加很多。为了节省,照片除必须彩色的外一律用黑白色。
    2.本书虽说做了很多修改调整,但保留着每个战友的文章,(除不同意修改)按照总编的要求:不要落下每一个战友。
    3.根据现有书稿的字数(包括图片),按照国家大型出版社的正常定价,本书的市场零售价要订在120至160元左右,我们知青内部价格经协商:预计50元左右一册(价格之事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4.《向荒原进军》 一书目前已经得到上级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一些已经知道消息的友好单位也十分重视本书的出版发行。
    5.经总编周参谋和相关部门联系,书稿计划把总书记视察建三江的照片印上,但这需要经过中央批准,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出版的时间。
    6.为了更好的把《向荒原进军》出版好,宣传好,发行好,编委会己经开始成立:《向荒原进军》一书的宣传、发行工作和新闻发布工作的筹备小组。各地的组织工作也在积极落实,今后通知、发布消息以筹备小组为准。
    战友们!请耐心的再等一等,总编周参谋带领编委们不会让战友们失望。
 

    《向荒原进军》编委会 总编:周涵达
                 
              2018年11月8日



附2:【北大荒知青回忆录《向荒原进军》一书出版面世】

     据悉,在2018年全国各地知青纪念大规模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之际,描写记录北大荒知青生活的回忆录《向荒原进军》一书出版面世。
    《向荒原进军》一书总编周涵达,是当年的六师二十七团四营参谋。该书中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王立忠中将题词:向为祖国建设粮仓作出贡献知青致敬!
    《向荒原进军》记实的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建设兵团六师二十七团四营奉命向北大荒勤得利的荒原进军,在1971年至1979年间开荒营建营(现浓江农场),开发北大荒,建设三江大粮仓的奋斗历史和知青自己的写实。忆青春岁月,《向荒原进军》回忆录也是北大荒知青的一个缩写。该书在2018年出版面世,也是给广大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最好的礼物和纪念。
    据《向荒原进军》发行组委会消息,《向荒原进军》回忆录一书印刷工作已经由农业部安排开机印刷正式出版。该书共八十六万字;对广大知青售价人民币五十元。当年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佳木斯、勤得利及其他地区战友,正在将《向荒原进军》一书的知青发行工作细分到原连队,并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力争每个城市有一个《向荒原进军》一书知青发行工作站。工作站负责人也是联络员,负责本市(地区)统计联络等具体发行工作。具体是:
    1、上海方面钟宝光负责该地区征订的总联络员及统计。电话:18930136321
    2、其它各地人选待定再公布。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好《向荒原进军》回忆录的发行工作。
    3、《向荒原进军》一书面对知青定价为每本五十元(不包括书店等商业销售)。
    4、根据总编周涵达的指示,目前,只征订,暂不收费,待书印刷完成后统一收费。
    5、发行工作联系方式:
    电话:  1、上海市: 钟宝光18930136321         
                
       我们祝愿《向荒原进军》回忆录知青发行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史健刚 天龙)

                                      2018年12月3日
编辑:惠友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