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纵横 > 北大荒知青网 | 历史不会忘记四川知青

北大荒知青网 | 历史不会忘记四川知青

2025年02月16日 09:10:01 来源:知青问题研究 访问量:1299 作者:孙成民

 在四川151.47万下乡知青中,绝大多数被安置到了当时的农村人民公社插队落户;在四川56.8万平方公里的幅员内,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成千上万的下乡知青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汇入到当时汪洋大海般的农民之中,为长期封闭而自我循环的农民群体注入了新鲜血液。 

 从下乡一开始,绝大多数知青是怀着充满热情同时又带有彷徨的心境到农村去的。他们知晓农村还很落后,劳动十分艰苦,生活上会吃苦,一般来讲,他们是有思想准备的,但对自己的未来,却不时感到迷盲;他们也懂得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甘心于像年复一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那样,洒下无尽的汗水却依然贫困的状态;他们也透过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的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似乎看到了农村未来的缕缕曙光,但又感到路途遥远。正是在这样复杂心境的趋使下,也正是在农村贫困现实状况的呼唤下,当他们刚到农村时的满腔热忱还未消退之际,或渡过劳动关、生活关之后决心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之时,一大批知青开始不同程度地重新审视与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敢于挑战现实,把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奉献给了这片广阔天地。

 无论是1956年初以重庆青年志愿垦荒队为代表的四川青年垦荒队伍,还是1957年下半年四川开始动员下乡上山的城市中小学毕业生;也无论是1963年初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到国营农林场落户的城镇青年,还是1964年初开展的较大规模到农村插队落户或到社办农林场的城镇知青,他们中的大部分是本可以留在城里就业,或继续升学,或有更好选择的。然而,他们响应党的号召,怀着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的雄心壮志,毅然地走上了到自然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创业的道路。他们英勇奋战在荒无人烟的若尔盖草原,艰苦劳动在穷山劈岭的盆周山区,为祖国挥洒热血,为人民多打粮食,为山乡带去文化,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贡献出了一份份光和热。

 196110月,李敏其因病从西南农学院退学后,毅然申请到重庆市郊九龙公社农村插队落户;196312月,孙传琪、巫方安在成都市11中高63级毕业后,自愿申请到艰苦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农村落户当农民。她们坚决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决心向邢燕子、侯隽学习的实际行动,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赞扬,成为四川鼓舞一代知青奔赴农村、扎根山乡的榜样。

 自1968年底开始,四川上百万知青在党和国家的召唤下,奔赴广袤的巴山蜀水。无论是自愿走入这个行列中来的,还是被动卷进这场洪流中去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能够在艰辛岁月里,把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化为脚踏实地的栽秧搭谷、开山造田、兴修水利、饲养猪羊等实际行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能够在艰苦环境中,把自己的青春热血、聪明才智和苦涩汗水,一并融进这片饱含乡亲们深情的土地上,换来丰收的粮食、发展的副业、累累的果实,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的初步改善。他们虽然以接受“再教育”的身份来到农村,同时也以普通农民的方式进行劳作和生活,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却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和双手,加上知识与文化,为改造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尽到了微薄之力,其中还有很多知青为改变当地农村的贫穷面貌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平凡而又艰苦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一大批先进知青相继涌现出来,他们中的一些优秀代表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鼓励和表彰,在不同阶段得到广泛宣传并广为人知。这里列出的一些全省知青先进典型,仅是不同阶段知青先进群体的部分代表。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20周年,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党中央邀请314名下乡知青赴京参加1969年国庆观礼,四川选派下乡知青代表19人参加。他们是:邓瑞萍、庄永惠、李嘉华、林蓉光、热曲子、曹兆琪、廖帮泗、李兴建、杜先明、张玉珍、周兰、金太鑫、余祖琼、王学昭、刁燕、田丰荣、尹存碧、吴晓莉、王洪才。在到京观礼代表中,四川知青邓瑞萍作为各地推选的30名下乡知青代表之一,在国庆节这天登上天安门城楼,同首都人民一起共渡国庆。

 19739月,四川省委在《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报告>的意见》中,以川委发(197392号文件表彰的下乡知青有孙传琪、巫方安、梅耀蓉、李莉、孙成民、孙小欣、吴承栋,以及南部县枣儿公社回乡知青范明朗。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751月在北京召开,四川有3名下乡知青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参加会议,聆听周恩来总理的工作报告。她们是巫方安、庞德兰、李莉。四川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代表刘红鹰,参加会议。

 197511月,在全省第一次知青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大会上,四川省委、省革委授予13名个人和1个集体为全省下乡知青先进标兵称号。他们是梅跃农、孙传琪、巫方安、刘裕恕、孙成民、黄先汉、陈月霞、马永贵、蓝真有、张娟、陈沛、沈孝全、曲比吉甫惹,以及龙日军马场女子放牧班。

 19759月和197612月,中央前后两次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四川9名知青分别出席会议。除刘裕恕参加了两次会议外,其他8人参加了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他们是陈月霞、陈沛、蓝真有、郭宏、明廷权、曲比吉甫惹、强茜、友基拉姆。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782月在北京召开,四川有3名知青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参加会议,他们是巫方安、蓝真有、张娟。在此之前的197712月,下乡知青孙成民在四川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革委委员。

 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于19798月召开部分下乡知青先进代表座谈会,四川知青刘裕恕参加会议。同年1228日,国务院举行全国劳动模范授奖仪式,四川知青巫方安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四川广大知青奋战在广阔天地,为建设新农村贡献了力量。据1971年底的统计,全省自1964年以来下乡的62万知青中,有党员815人、团员16103人,被选为公社、县、地区党委成员的51人,担任生产队以上干部的14393人,担任“五员”的115919人。1977年底的统计,全省当时尚在农村的下乡知青559526人中,有党员3165人、团员230067人,担任生产队以上干部的有64928人,担任农机员的6462人,担任农业科研员的27226人,担任赤脚医生的5099人,担任民校老师的32832人,担任政治夜校老师的105210人。

 广大知青活跃在农村的各条战线上,其中确有一批人干得相当出色,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好评和赞赏;他们中的不少人为发展农村经济、带去城市文明、传播文化知识、改变落后习俗而施展才华,埋头苦干,在农村土地上创造了处处业绩,在农民心目中留下了块块丰碑。

 历史不会忘记四川广大知青为建设新农村做出的贡献,同样也不会忘记那些在农村英勇献身的知青。如为抢救阶级兄弟献出了自己生命的重庆下乡知青邓仕昌、成都回乡知青李尚军等。在汉源县大堰公社插队落户的成都知青伍光远,在修建“跃进堰”的工地上,因雷管发生意外爆炸,为保护贫下中农生命安全而光荣牺牲,被四川省革委授予烈士称号。他们的英雄事迹曾广为流传,成为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他们留给世人不尽的怀念和敬仰,也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力量。

 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四川各地都发生过知青死亡、致伤致残、受到迫害、违法犯罪的情况,有的问题还较为严重。这些历史印记和伤痕,所折射出的沉重教训也留给世人,以警示未来。

 四川广大知青在广阔天地里经受锻炼、施展才华、发挥作用,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在接受“再教育”的同时,也使农民群众受到教育。可以说,他们不仅是农业生产实践的一支生力军,而且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一支排头兵;他们不仅为农村带去了文化知识,而且为农村输进了文明理念。他们与广大农民群众同甘共苦,战天斗地,艰苦奋斗,他们把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这片曾经养育他们的土地,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曾经走过的足迹,也不会忘记曾经养育他们的父老乡亲。   

(作者孙成民,系四川省社科院知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1969年至1978年在四川省开江县红岩公社4大队插队落户;著《四川知青史》(三卷本)获四川省人民政府2017年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本文“四川”包括现今四川省、重庆市所辖全部建制范围;注释从略。)


来源:知青问题研究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