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可以模糊印象,一种精神却不会黯淡;时间可以改变山河,一种理想却不会磨灭;光阴能够冲淡记忆,一种信仰却历久弥坚。
“微观北大荒”开设《北大荒红色印记》专栏,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照片,再现北大荒人开垦荒原的伟大壮举,反映建党百年来北大荒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沧桑巨变,涌现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以及感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传承红色基因,厚植为民情怀,赓续精神血脉,抒发爱党爱国之情,凝聚启航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北大荒红色印记之“解放团”创建农场
在北大荒博物馆第二展厅里,展出了三张有关“解放团” 创建农场的珍贵照片。
东北军区召开农场筹委会,创建“解放团”农场
东北解放战争自1947年转入战略反攻之后,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至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国民党投诚、起义、被俘人员猛增至数十万。
新成立的东北人民政府,特别是东北军区增添了新的艰巨任务:收容、教育、安置众多国民党军投诚、起义、被俘人员。对其中一般士兵,经教育后愿意参加解放军的,当即编入人民解放军参战;对自愿返家的予以释放,并发给路费;对军官和少数伪政权官员,以及不愿参军又因家乡在国民党统治区“有家难返”者,则集中组建“解放军官教导团”,予以收容、审查、教育。“解放军官教导团”这个特殊的组织由东北军区政治部领导。
“解放团”创建农场,则是在荣军农场的影响下带动起来的。1949年8月,东北军区政治部召集各“解放军官教导团”团长开会。会议由军区联络部长王央公主持,军区政委周恒传达了朱德总司令的电报指示,并宣布成立军区生产部,王央公兼任生产部部长。生产部决定各解放团要以北大荒为主要地区,办机械化农场,这个任务就落在刚调生产部工作不久的董振东身上。
从1949年初到1951年初,在王央公和董振东的积极组织下,由解放军干部、警卫部队带领国民党部队中的被俘、投诚和起义人员,先后在北大荒创建了7个“解放团”农场。
1949年东北军区筹委会农场筹委会青干一团(解放一团)召开的开荒动员大会
这是一支特殊的拓荒队伍,他们中有解放军,也有大量国民党部队的被俘人员。这也是特殊的农场,要在黑土地上创建“机械化农场”,还担负着改造、教育被俘人员,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样艰巨而细致的任务。
1950年春,地处松花江北的偏远煤城鹤岗,突然开来了一长列满载人民解放军的闷罐车。这支队伍,它的正式名称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一团。
团长兼政委,名叫王世英,先后在八路军115师津浦支队任战士、宣传员和侦察员。由于战斗英勇,翌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在山东纵队担任保卫干事、政治特派员和军法处副处长。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队转战东北。1947年成立“解放军官教导团”,他被任命为团长兼政治委员。
宝泉岭离鹤岗市四五十里,王世英决心修一条从宝泉岭直达鹤岗的公路。他对大队干部说:“这条公路要修得笔直,一枪打不透的路!争取10月1日全团人员去鹤岗市参加国庆游行!”一枪打不透,就是要照直修,不要拐弯!
那年国庆节,王世英果然实现了他的诺言。全团战士和学员们,浩浩荡荡地列队行进在自己修建的鹤宝公路上,军乐队领头,八列纵队,一路歌声,此起彼伏,“一枪打不透”地开进了鹤岗市,与全市人民欢度国庆佳节。
1949年,东北军区青干一团(解放一团)带领部分起义、投诚的国民党校以下军官,建立二龙山农场,这是解放一团的农场职工在冬季修建农田水利工程
当年,团党委提出的战斗口号是:“变艰苦为光荣,变荒凉为繁荣!”“变解放团为农场,变学员为场员!”学员中间广泛开展了“记功运动”,以个人建场过程中的表现记功,并以此作为转变政治身份的主要依据。在工地、地头,都设立黑板报、宣传台、光荣榜。大力宣传劳动建场光荣,记功光荣,转变政治身份光荣。
据史料记载:截止到1952年6月,解放一团转为农场,先后共有7批学员被批准转变了政治身份。解放团是改造大自然、改造人的大学校,这也是宝泉岭农场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1949年夏天,原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二团开赴北大荒建设农场。9月17日,正式宣布全团编制转建农场。
1950年2月,按照东北荣军委员会的指示,将解放二团,一分为二。一部分沿用解放二团的番号,而另一部分人员在孟家岗创建农场为解放三团。
开春之后,团里组织开荒生产,人拉犁杖,洋锹、镐头一齐上,一开始就呈现你追我赶的局面。学员陈光荣首创日开荒1.2亩的最高纪录,团里在宣传中称之为“陈铁牛”。学员黄肇武很快也突破一亩,直逼陈光荣的纪录。在“牛虎相斗”开荒竞赛的同时,又树学员贺长发为“劳动旗帜”,评出魏新仲为“模范场员”。张宝生、贺长发还破例提前转变政治身份,当年被推选出席东北荣军劳动模范大会。
人们惊奇地发现,不少曾与人民为敌的人汇集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在新中国的伟大旗帜下,转向了人民,有的在长期磨励后,成长为爱国者、革命者、共产主义者,这就是神奇力量之所在。
从1949年到1951年,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来自鞍山、西安、郑家屯、安东、延吉等地的五个解放团,4000多名指战员,带领14000名国民党军队中的投诚、起义和被俘官兵,奔赴北大荒的广袤土地,先后创建七个机械化农场。
于是,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迅速地插上了一面面垦荒大旗。
来源:综合网络
文字:黄璐瑶 张钧碧
图片提供:北大荒博物馆
平面编辑:迟慧
审核:黄璐瑶
统筹:张永刚
监制:许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