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纪实文学 > 连载:《知青,海伦扬帆》(11)第四篇:忆海拾贝·告 别

连载:《知青,海伦扬帆》(11)第四篇:忆海拾贝·告 别

2018年11月10日 01:35:00 来源:北大荒知青网 访问量:701 作者:常汝济

连载:《知青,海伦扬帆》(11)第四篇:忆海拾贝·告别  

常汝济


    本不想回忆、不想写那段苦难的经历,以给自己平静的退休生活带来一丝忧伤的情绪,但还是回忆、还是写了。因为那是刻骨铭心的,无法忘怀的记忆。
    凡是对那场浩劫有记忆、有正确判断的人,都清楚地看到文革给我们国家带来的灾难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思想上都造成了严重的混乱。工厂停工,学校停课,给城市就业和社会治安造成无法克服的困难。如何缓解这样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之下,一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最高指示,轻而易举地把数百万知青送到了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去。它在改变这些人命运的同时,也将为这些人保留了一段他人无法拥有的记忆。我就是被这滚滚人流卷带进去的一份子。
    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深秋的北国边陲小城鸡西,火车站台旁,停靠着一辆绿色的专列。蒸汽机车头冒着滚滚浓烟,准备把1200多名知青送往千里之外的海伦农场。站前广场上拥满了三三两两的人群,这些人里,有父母送孩子的,有朋友、同学相送的。他们大都以一、两位知青为中心展开为扇形。送行的人们极力掩饰内心的痛苦,凝滞的表情,显示出无可奈何的神态,此刻人们无心赏阅秋天那湛蓝的天空,只是抓紧时间,千叮咛,万嘱咐,似乎要把所有嘱托的话语,一下子全部倾倒出来。阵阵冷风吹来,给本已压抑、凄冷的心情增添了一丝丝透骨的寒意。
    阵阵敲响欢送的锣鼓声无法遮盖人们的忧心,大约十点左右,知青排成几路纵队,等候进站。他们每人双肩上都夸着一个用更生绒线编织成的线毯包裹着的类似行军包的大行李,里面裹有今后生活所需要的全部衣物和棉被、棉褥等生活必须品,手中提着一个网兜,里面装有脸盆、牙具、饭盒、鞋帽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此刻的我,情绪孤独地站在人群中,忧郁、企盼的眼光望向远处,等待着最后时刻能有一位亲人的出现。当时我父母都在牛棚里劳动,没有行动自由。家里我是老大,带着两个弟弟生活。这次出行的东西都是自己胡乱找了一些,塞到行李里。所带的衣装根本无法抵御海伦那零下二、三十度的酷寒。忽然,我看见母亲从远处匆匆赶来,她是好不容易特请了半天假来为我准备越冬衣物的,她手里拿着一件黑色的制服棉袄和一双冬天穿的棉乌拉胶鞋。后来我知道,那个年代,物资及其匮乏,一切生活用品都凭票供应。母亲为了筹集这些东西,在仅有的半天时间里,东奔西凑,跟邻居借了一些布票和鞋票,赶到商店买来棉袄和棉鞋,之后又风风火火地跑到车站。见到母亲之后,鼻子一阵心酸,极力控制自己的眼泪。母亲的到来也为我带来了一些喜悦和安慰,终归在临行之前见了母亲一面。母亲把东西给我之后,没有时间多说什么,只是嘱咐今后要好好照顾自己,注意身体。我看出,她也是在控制自己不要在临行儿子的面前流泪(几十年后和妈妈聊天时,妈妈说那天,火车一开,再也控制不住母子离别的伤感,她的眼泪刷刷的流了出来)。当时的心情,不用描述,凡是有过那种经历的人,都有切身的体会。
      呜……,随着机车那一声撕心裂肺的长鸣,火车开动了,我向车窗外望去,多么想再看上母亲一眼。此刻,想到今后家里的弟弟们将如何度日、由谁照顾?想到往日的同学、朋友劳燕分飞,此去一别,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前途是迷茫的,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命运?。想着想着,那种凄楚的感觉叫我不得不禁潸然泪下。



编辑:惠友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