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散文 > 周振华:瞧我的父亲

周振华:瞧我的父亲

2017年02月21日 20:30:1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访问量:272 作者:周振华
 

(资料图)

瞧我的父亲


作者/周振华



   离乡的时候,父亲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他告别了家人,背负行囊,迎着朝阳,独自去闯荡了。

    听他说,他的母亲为了他日后拥有一只像样的饭碗,曾不止一次戳着他的脑门儿:“想出息,就得闯!”就这样,父亲一走就是三十多年。小小年纪,身在异乡,披星戴月,含辛茹苦。有句话父亲总挂嘴边:我感激母亲。因为父亲深深体味到了是他母亲的严厉和卓识成就了他一身的手艺。奶奶过世,父亲哭得山响,惊天动地。父亲为他的母亲戴了半年“孝箍”,这在五里乡村很是罕见。之后的日子他调动了他所有的情感,凭记忆用铅笔画了很多奶奶的肖像,很像。又亲手做了很多相框,挂满了我们家的墙壁。出来进去,端详着,仿佛和他的母亲有说不完的话。在他心中,奶奶还在。

    “文革”开始,父亲回乡。理由简单,出身不好。

    父亲从小在外经商,事事规矩,他对谁都是和和气气、满脸堆笑。再加上父亲热心肠、心眼儿好,唯善当先,做了很多帮助人家的事,乡亲们都认为他仁义,真的没有谁揪着他的出身不放,更没有人往死里整他。受点欺负、歧视在那个年代都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为此,父亲觉得心里格外温暖,对这份温暖,父亲甚是欣慰,甚至心存感激。每每想起这些,他就无比知足,并会将其迅速转化为更好地为乡亲们做事的动力。可见父亲对欣慰、温暖、知足的理解和评判,是那么易感。

    那时,白面(小麦粉)稀罕,各家的婚丧嫁娶都习惯送六斤一包的“白面包”,这成了老家那一带的乡俗民俗。“六”象征着“顺”,“包”象征着“饱”,千家万户顺顺当当要吃饱,这是那个年代乡亲们所迫切祈求的。于是,人们就以“白面包”当做大礼包,礼尚往来,相互祝福。父亲是老商业,包面能手。早年每次供销社举办业务大赛,包面这个奖项,都是父亲摘第一,他有绝对实力。回乡后,他觉得赎罪的机会来了,于是毅然决然把这事揽了下来。起初,父亲还担心乡亲们不给他这个老富农面子,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全村的乡亲们都来找他,到后来外乡人也慕名而来。他包出的白面包,方方正正,高高挺挺,见棱见角,讲究!这样的白面包拿出去,着实体面!面包用见方的高丽纸铺底,包完后用双股纸绳打成十字扎紧,挽个秀气的提套,顶部贴方红纸,喜庆极了。不是夸父亲,这活儿,方圆百里,没二份儿。那些年,请父亲包面的乡亲们踏破门槛。我喜欢父亲包面的动作,那叫一个麻利、潇洒、带劲,小时候常看得入神儿。

    父亲为乡亲们包了多少面,我没统计过,他更不记得这些,反正我们家的卧柜上,常年都摆放着父亲为乡亲们包好的尚未取走的白面包。

    村里各家的婚丧嫁娶,还有一件事要做,就是记账登记份礼。记账先生的首选仍是父亲。他账记得好不说,字也写得漂亮。更重要的是让主家放心,账款结清后明明白白交给主家清点,分文不差。各家的账本一存就是十年、二十年,拿出来字迹仍干净、清晰,当主人还礼的时候,以此作为依据,一目了然。

    字写得好,自然又给父亲添了另一项活计——写对联。记得每年过了阴历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儿一到,街坊四邻、大人小孩就开始陆陆续续拿着红纸往我家集结,找父亲写春联。

    父亲为此还请村里的木匠专门打了一张桌子。随着年节的临近,来家里的人渐多起来,以至高峰时,屋子里的人都转悠不开,在院子里排队等候。他们说父亲写的春联字好,词儿也好。什么样的家庭,就配以什么内容的对联。写容易,年年搜集新春联是件难事,不能总用老词儿,得与时俱进。于是,父亲每年都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新春联,然后抄写在笔记本上。有的是从收音机里听来的,有的是从报纸上摘下来的,有的是聊天时记下的,有的是他自己开动脑筋编创的。还好,每年都有三十多副新春联供他书写,体现了新年新气象。

    我给他算了算,从一九六六年他从供销社回到老家,到一九九四年他去世的二十八年间,他为我们村的乡亲们书写了大约七千八百副对子,这恐怕还是不完全统计。

    父亲当时喜欢做这事,我觉得一是他的字写得确实好。父亲念过私塾,十五岁外出学徒天天用毛笔抄写商品,春夏秋冬苦练基本功。出徒后,不但能打一手好算盘,还练出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感觉他的字就是书法,拿得出手,在老家的五里乡村也算是个土秀才,当然是在乡亲们认可的前提下默认的。起初他可不这样想,一直都低调做人,用他的话说时时刻刻都要夹着尾巴做人。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成分高。父亲出身富农,按当时“黑五类”的排序富农排在第二位。在那个唯成分的年代,村里人唯独没把他当做罪大恶极的人,甚至没把他当坏人。谁家办喜事或建新房都找他书写红礼上的祝福语或柱脚上的喜红。乡亲们每年请他写对联,他觉得太信任太看得起他了,他说过,能为乡亲们写对联,是他最大的福分。

    晚年的父亲,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常头晕目眩,力不从心。特别是面对眼前聚集着众多前来请他写春联的乡亲们,他就不由得起急,上火,这时也是他最容易犯病的时候。父亲六十九岁那年,距春节不到七天,突发急性心梗,昏迷两天,经全力抢救,奇迹般地又回来了。出院后,他极力辩驳:“这病与写春联没有关系,不写春联,也不会长生不老。”后来的几年间,他仍坚持为乡亲们写对联,多累、多不舒服,但只要有人来家,他就精神。但常常在人走后,马上躺下,好长时间不能缓解。最终,父亲还是死在了心脏病上,那年他七十五岁。

    小时候我常想,父亲的行为,包括他的精神,不像雷锋吗?他不也是长时间为百姓做好事吗?可我一直没找到答案,直到现在。那时他这样做,是在赎罪,或是在接受改造。可“文革”结束之后,父亲仍坚持做好事,忘我地去做。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父亲做了二十八年的好事,一直做到他离开人世。如今,又是二十几年过去了,我每当想起父亲,仍然泪眼模糊。父子情深啊!


编辑:惠友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