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明
2012年11月我60周岁正式退休了,几十年的8小时上下班对我再没有约束,起床、睡觉、吃饭等等一切时间都由我自由安排,那叫一个随意。按说这样随意的生活是自己上班时梦寐以求的,但真的退了休,想得到的自由全都得到了,过了一段无拘无束的日子,我才感觉生活好像缺滋少味,精神上又陷入了迷茫。
实际男同志退休和女同志退休还是存在很大不同,女同志偏家庭属性,她们退休在家看孙子、做饭,收拾屋子、操持家务等等一天很忙,生活过得很充实。男同志则不同,男同志是偏社会属性,在屋里是呆不住的,他们要参加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男同志退休初期,朋友圈还没建立,退休前单位再好的同事、朋友,还都在上班,谁也没时间陪着退休人玩。男同志安排不好退休生活,精神上就会郁闷,就会出现退休综合症。为什么有些男同志退了休,健康状况却下降,患上很多莫名奇妙的病,这主要是男同志退了休,无所事事,生活无规律,几十年上下班规律时间的人体生物钟被打乱,生物钟和人体内分泌有着联带关系,健康出问题不奇怪。农民没有退休综合症,因为农民没有退休,一生都是早睡早起,终日劳作,很少有客观因素打乱农民的身体生物钟。社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据统计,60岁以下农民的健康状况普遍不如城市职工,60岁以上城市职工健康状况又低于乡村农民,其重要原因之一,和某些职工退休调整不好退休生活有关。
我在退休职工茶话会上,这样谈退休感言。我说;“人从降生到寿终正寝,生命轨迹实际是一个圆型,婴儿在床上降生,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从不会走路到会走路,一点点的从家庭向社会迈步,上学、工作、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人退休后,是从社会开始回归家庭,人一天天变老,从健步走路到行动迟缓,从思路敏捷表达清楚到精神痴呆说话不清,最后回到床上走完人生。这就是人生的轮回。”
我说上述话的意思是,人老退休,从社会回归家庭,是生命发展的自然周期,任何人都无法抗拒。老人退休不感觉充实反觉得失落,是老人被社会和家庭边缘化的一种现象,社会主流事务不需要老人再去参与,家里事务老人的话语权也在降低,说话越来越没人认真听,老人自己越发感到自己无用了。老人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把主要精力放在管好自身上,不要管得太多,儿孙自有儿孙福,天塌也有高人顶着,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智慧和生活方式,他们掌握着时代的脉搏,老人跟不上形势,老人晚年生活的智慧是管好自己,多研究晚年生活的学问。
我很赞成社会上一种叫做“五有”的养老经典说法,“五有”是:
一、 有老伴。老伴是老人晚年生活最重要的人,她(他)是老人身边的第一监护人,老两口之间不单单是说说话,做做饭,一块遛遛弯。老人身体如有不适,身边人,老伴会第一个查觉到。看病就医,嘘寒问暖,经营吃药,照顾起居最周到,也是自己的老伴。子女在老人身边再孝顺也有不应时和不方便的地方,前年我做了一个痔疮的小手术,在家洗一洗,换换药等等,离不开老伴,老伴是最贴近、最照顾入微的人。老人在家一定要搞好夫妻和睦,老夫老妻恩恩爱爱,健健康康,是老人的福,也是儿孙的福。很多家庭老两口都退了休,整天在一起矛盾比例到上升了,有时还经常吵架,闹得老两口心理都不痛快,这是老人最不明智的做法。
二、有老窝。老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老人自己没房子,就失去了老人最基本的自主空间,老两口分着或单着轮流到子女家住,接接送送,很不方便。老人经常更换住所,老人对环境的适应力差,对健康肯定有影响。时间长了,老人与孩子(儿媳、女婿)之间,总要发生矛盾,挪来挪去地老人晚年生活不稳定,有流离失所之感。老窝对老人晚年生活很重要,老人有房子女对老人的孝敬程度和感情也不一样。
三、有老底。老人自己一定要有一些存款。老人没有存款,遇到大事小情都要向子女伸手,有时还要听闲话,看脸色,很伤老人的自尊心。很多子女家庭经济也很紧,老人不忍心张口,只有苦自己,老人未雨绸缪把钱适当攥紧一点是有好处的。
四、有爱好。老人要培养自己有健康爱好。老人空闲时间比较多,唱歌、跳舞、写字、绘画、钓鱼、下棋、乐器等等,健康的爱好是陶冶情操,自娱自乐,消磨时间的最好方式。
五、有好友。老人自己一定要有几个好朋友。老人也需要交流、倾诉。经常会会老朋友,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什么家事国事天下事,海阔天空,尽兴聊侃,对活跃老人思维,愉悦心情,防治老人痴呆病都有很好益处。
上述养老的”五有”老年朋友值得一看,它对安排好老人各自的晚年生活,很有参考价值。我还根据自己的性格和习惯,也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五不”的养老生活准则,在这里也和中老年读者晒一晒。“五不”如下;
一、不买汽车。现在私家车早以进入城市的寻常百姓家。我不赞成买私家车做为家人出行代步工具,中国家庭互相攀比心理很重,争相买汽车自己用是小,让外人看是大(工作性质需要除外)。养汽车费用很高,对一般工薪族负担很重,不但增加家庭消费开支,增加交通拥堵,增加交通事故,而且增加环境污染,弊多利少,人不能被物所坠。我现在出行,短距离步行,以步当车。中距离乘公交或叫个出租车。长距离乘火车。很方便,很省钱还锻炼身体。
二、不买保健品,也不让孩子给我买保健品。我是一个热衷研究养生保健的人,曾经也是一名医生。在网上我的专栏中也写过几篇养生文章,其中有一篇“健康养生和养生经济”的文章,侧重说的就是保健品。告诫老人,千万不要把吃保健品和养生等同起来,千万不要听商家的忽悠,以后自己还会继续写养生保健方面的心得文章。我在这里也奉劝中老年读者,对保健品说不,不要迷信保健品,不要在保健品上花冤枉钱。我赞成在超市选鲜、嫩、好的水果、蔬菜和食品,营养价值远胜金玉涂外败絮其中的保健品。保健品支出是很多老年朋友所花最没价值的一笔钱。如果有些老年朋友实在迷信保健品,我建议,可以适当选一些滋补的中药当茶饮。
三、不买名牌服装,也不让孩子给我买名牌服装。我是一个爱活动、爱干活而又很随意的人,这和我当年插队养成的习惯有关。买服装我侧重面料,(多选纯棉料)只要穿着舒适得体,价钱适中就好,不追求没有价值的虚荣。如果每天身上穿着名牌,为的是给别人看,自己活动、干活、在哪里呆着坐着都受限,反到不自在。我认为老年人多随意,少限制为好,所以我不受名牌服装约束。
四、不刻意选地方旅游。在家事事好,出门处处难。我从小时候,“文革”大串联就到处跑,后来插队和工作了全国各地也没少去。跑来跑去我感觉去哪里也不如在家呆着好,公款旅游我不乐意去,自己掏钱旅游就更不去了。我觉得旅游就是有钱没处扔,花钱找累受,花钱找气生。很多景点人满为患,宰客现象司空见惯。旅游是人们的一种从众心理,大家跟着赶时髦。没去的地方想去,回来又后悔,确实没什么稀奇东西,这是多数人旅游后的心态。这是我对旅游的基本看法,虽和社会潮流相悖,但很实际。老人尤其不适宜在外旅游花钱受罪。
五、不喜爱下饭店。说实话不同层次的饭店我都光顾过,没有增加我对饭店的亲近感,反而让我产生抵触。我不喜欢去饭店原因有三:1、饭店饭菜不利于健康,经过煎炒烹炸做出来的菜,口感虽好但属高热量,尤其不适宜老人常去吃。再有无酒不成席,酒多伤身。中国人喜好美食,美食也伤害了中国人,三高病人世界第一。2、饭店的卫生状况,只能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饭店的食材,商家都在求利润最大化,难能放心。3、饭店一般是百分之三十的成本,百分之七十的利润,越高级的饭店利润越高。一般家庭都是工薪族,挣钱不易(偶尔除外),尽量少到饭店消费为好,自己在家聚一聚其乐融融,老人自己掏钱或子女花钱都没必要往饭店送。
我自身总结的五“不”,可能不适应多数老人生活,我是愿意独立思考,不愿追潮流的人。我看重钱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我不赞成乱花钱,更反对挥霍钱财。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富的流油,过着奢侈的享乐生活。社会贫穷的人也不少,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我赞成有钱多为社会公益上投入。人做好事心里高兴,有话爱和大家讲,精神舒畅,这是善者寿的精神原因。
我喜欢返璞归真,简单而充实的劳动生活。我现在北京郊区一处小农庄居住,种菜、养鸡、看看电视、写写东西是我一天生活的主题,我和当年知青插队的村子仍保持着联系和交往,退休生活过得还算有趣吧。
(该文作者为中国知青村网联谊会副理事长)
注:柴春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