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纪实文学 > 连载:《北疆彩虹》(15)——难忘当年二、三事

连载:《北疆彩虹》(15)——难忘当年二、三事

2018年05月01日 23:05:50 来源:浙江知青 访问量:600 作者:戈飞


1974年新林门河桥
左起:浙江知青前排姚湘文、王瑞娟;后排胡乐平、范玲宝。


主编/戈飞

连载:《北疆彩虹》(15)——难忘当年二、三事

郭桂芬


   随着岁月的流逝,不知不觉我们这批当年的知青已步入老年,岁月催人老。但每每回想起四十五年前我们由浙江赴大兴安岭支边的桩桩往事,仍如昨日的影像在眼前一幕一幕清晰展开。
   1970年11月22日,我们浙江省余杭区塘栖中学五十四个男女同学怀着支援边疆、建设祖国的一颗红心,踏上了远离故土的征程。记得那天是在校领导的陪护下,我们到余杭区第一招待所下榻集结。
   第二天,区领导为我们开了隆重的欢送大会。拥挤的小马路两旁到处站满了送人的亲属和看热闹的人群,场景如同过年。我们这批不大不小十六、七岁的孩子,将第一次远离故土和亲人,内心的滋味五味杂陈。在锣鼓喧闹声中,汽车把我们送往了杭州的闸口火车站,那里一列长长的专列正等待着我们。十几节车厢的年轻人们来自浙江的各个地区,去往同一个目的地——祖国东北的大兴安岭林区。下午四点多,火车一声长鸣,缓缓驶离了浙江这块生养我们的土地。伴着亲人们的哭声,大家才清醒地意识到,真要离开亲人和故乡了!顷刻,耳边亲人们的哭声和叮嘱声混成一片,火车在车上车下的哭声中越跑越快,离故乡和亲人越来越远。
   经过五天四夜的长途奔驶,27号的下午,列车把我们送到了一个小火车站停了下来。大家穿好厚重的棉鞋和棉大衣,笨得寸步难行。我们连滚带爬下了铁路路基,又爬上接我们的翻斗车。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走了二十分钟左右,停在了一排排的帐篷中,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地。
   大家环目四望,只见高高的大山和白茫茫的雪地,没有任何商铺和高楼,眼前的景象令大家一个个目瞪口呆。更想不到的是,我们住的帐篷里是长长的大铺,并不是一人一张床铺。十几个人一人挨一人排位,除了两条大铺,再也没有什么其它的东西。在驻地迎接我们的是佳木斯的一个知青,她自我介绍后,告诉我们这里是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桥梁大队,在这里我们要参加一个月的新兵培训,然后再把大家分配到各个连队。我们听她的指挥放下行李铺好床,又在她的带领下进入一个木板房吃晚餐。几天的长途旅行,我们除了第一顿吃了大米粥和糖三角外,然后就是窝窝头、大饼子之类的粗粮,高粱米就算改善伙食了,对于我们从小在南方吃惯大米饭的孩子来说,肯定吃不惯。这时由班长组织班内开了会,排长及解放军等到班里看望并安慰大家,希望大家要安心桥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大家一路辛苦,早点儿休息。分班后各自整理了床铺,北方天黑得早,不一会儿,已漆黑一片,随着军号声,灯也熄了。每人简单洗漱后,躺回被褥中。这漫漫长夜,谁都难以入睡,第二天早上起床,每个人眼圈红红的。可以想象,一个个十六、七岁的孩子第一次远离亲人,怀着满腔热情到边疆建设祖国,结果现实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
   到了桥队就进学习班,学习班中举办忆苦思甜大会。老工人上台忆旧社会的苦,讲新社会的甜,讲得声泪俱下,泣不成声,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随后,“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口号声回荡整个会场。如今尚不能忘怀的是听罢课后,让大家走了忆苦路,从会场走回帐篷。男孩赤脚,女孩穿着袜子,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冰雪上走几百米的路,寒冷从脚心直到心底。以前只是从书本上得知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亲身体会到了。深刻的教育,使我们这批不懂事的孩子顷刻长大了,明白来边疆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祖国的强大和家园的美好,而不是来享受的。要建设美好的家园、边疆,造福后人,需要我们这批年轻人艰苦奋斗、添砖加瓦。
   短短的一个月学习班后,我们被分到各个连队,不同的是女孩全分到了刚成立不久的女子架桥队。这支队伍是七十年代的新生事物,一百多人除了十几个老工人外,其他都是女孩子,一切行动按军事化管理,其中几名军代表长年跟随我们一起劳动、生活、集训。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和劳动,当时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积极向上的,大家热爱桥队,一颗红心干革命。
   在桥队近十年的经历中,记忆中还有一事至今难忘。
   那是1974年冬季的一天,漫天风雪,连队在塔河瓦拉干大桥工地施工用的油毛毡告急,我和当时女子连的“钢铁女司机”王瑞娟受命前往碧州桥队总部去领料。从瓦拉干大桥工地出发要途经瓦拉干镇、绣峰、塔河、塔尔根、翠岗等地,往返行程约200公里,我们俩风雪兼程开足马力赶路。汽车在崇山峻岭中盘旋飞奔,抵达碧州时已是下午。为了尽快把物资运回女子连,我们决定当天赶回工地。领完料,装好车,天色已是漆黑一片,顾不上吃晚饭,我们在食堂买了几个馒头就匆匆上路了。
   一路上,车窗外下着鹅毛大雪,刺骨的寒风灌得人说话都困难。我们的翻斗车疾驰在崎岖的山路上,夜幕越来越沉,道路两旁除了车灯微弱的光亮,再见不到其他的灯光。不知不觉翻过一座山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户人家,敲开门要了一点儿水,就着凉馒头垫了垫肚子,赶紧继续上路。时间过得很快,晚上十二点多过了塔河,接着又是一个高岭。我们很想把车开得更快一些,可是大兴安岭冬季的冰天雪地,轮胎时不时打滑,为了行车安全,我们还是给车加上了防滑链,车也开得小心翼翼。大山里黑压压的,四望无人,回望来时的险路,惊出阵阵冷汗。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我们俩唱着《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歌声在寂无人烟的空谷中回荡,很快就爬到了岭上。正高兴间,汽车轰鸣了几下,突然熄火了。王瑞娟赶快下车打开车盖检查,我拿手电给她照明。随着时间的流逝,俩人浑身已冻透,可还是没有找到故障原因。我们一会儿跳跳,一会儿蹦蹦,变着法儿与严寒抗争,心想,这回可要冻死在这深山老林里了。兴安岭隆冬子夜,少说也有零下四十多度,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上,我们真不知怎么办好。正在一筹莫展之时,远处闪现了一点微弱的灯光,好像有车过来。不一会儿,灯光由远及近爬上了山岭——果然是车辆!车上的师傅见深山中两个女孩挥动手臂在打招呼,立即停车走过来了解情况。然后,他二话不说,很利索地从车上拿出工具,帮我们检查故障。大约半个小时,师傅的手也冻僵了。最后他建议用钢丝绳牵着我们的车到他们的驻地再进一步查。就这样,师傅拖着我们的故障车,在大山夜路上耗了近一个小时,到了他们的连部。下车后我们才见了师傅的庐山真面目——他也是一名上海知青,在筑路总队的一个连队开车运砂石,这次是去塔河总队办事晚了,所以路上巧遇我们。他到了驻地,叫醒几个战友,一起帮我们检查车辆毛病。很快,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汽车发动机的汽化器被脏油堵塞了,造成油路不通打不着火。他们得知我们是女子连的连夜赶路返队,很佩服我们的胆量,同时好心劝我们在他们连住下,第二天再返队。我们婉言谢绝了他们的一片好心,还是决定尽快赶回女子连。
   汽车故障排除了,它的心情和我们一样畅快,跑起路来轻快多了,我们的睡意也被彻底打消。很快,车到了瓦拉干,继续赶路四十分钟后,终于到了我们的驻地,下车看表,已是凌晨四点多。没顾上洗漱倒床上就睡过去了。
   因为材料及时到了工地,保证了桥梁建设进度,虽然一路艰辛且差点儿冻死,但我们心里留下的只是高兴和自豪。
   回想那个风雪之夜,不知当年那位不知名的上海小师傅和他的战友们是否能看到此文,尽管往事已过去多年,我们仍不能忘记那些无名的战友给与我们的无私帮助。祝好人一生平安。
   从1969年到1979年,我们在老工人的带领下,先后在兴安岭这块黑色的土地上,架起了六座魁伟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争光桥、大乌苏彩虹桥、门合大桥、瓦拉干支线桥、塔河瓦拉干河大桥、西林吉大桥。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批毛头丫头,女子连年年被评为地区和省的先进集体。这支队伍还给国家输出了多名优秀人才,如:第一任指导员姚喜娥、连长田立荣、傅雯娟、张芬芳、孙淑芝、尚玉芳、顾月琴以及后来的王招英等等。总之,艰苦的岁月,培育了人的坚强品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每一个女桥工,也影响了每个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
   我在女子连先在钢筋班,后来一直担任连队材料员工作,直到1979年知青返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支光荣的队伍回到久别的家乡。时至今日,我们当年的战友们虽已遍布天南地北,但大家仍然时时联系,珍惜艰难困苦中结下的友谊。
   光阴流逝已近半个世纪,往事像一本厚厚的书,每翻看一页都会浮想联翩。写不完的经历,点点滴滴的细节,永远铭记在我们当年每一个女桥工的心中。
   那是一段不该忘却的岁月。
                               
  2015年8月10日
            
  郭桂芬曾在女子架桥队钢筋班后任材料员


左起:上海知青炊事班长罗惠霞、浙江知青烧水工全月华。


代表女子队参加桥梁大队篮球队的队员,
左起:郑小宝、金美娟、蒋玲君。


1976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左起:田立荣和连队保送的大学生沈静、程美珍、蒋玲君

在住宿的帐篷门前
左起:浙江知青前排王瑞娟、姚湘文;后排范玲宝、胡乐萍。

在住宿的帐篷门前
杭州知青孔繁荣等

编辑:惠友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