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到牧马人(下)
1966届初三 邓元植
到了6月下旬,马群要到夏季草场。我们去的是祁连雪山脚下的黄呼拉。赶着马群一路往山里走。开始还行,就是过西大河时马驹子不太听话,不敢过河,河水并不太深,但水流很急。
还是老班长有经验,他引着头马慢慢地到河里,我们从后面赶。骑着马过河我是第一次,水能到马肚子,水里的石头也多。还好,骑马挺捧,安全过了河。
雪山脚下,我们大家都忙着支帐篷,是藏民那种牛毛帐篷,又是垒锅灶又是支地铺。总算是在天黑下来时吃了一碗汤面条。
夏天的草场十分好看,草长的都挺高,到处都有野花,白天马吃草时,我躺在毡衣上,热热乎乎,看着草滩的旱獭、野兔戏闹,还真有点悠闲自得。要是下雨天就惨了,必须骑在马上,不能下来休息。穿着十几斤的毡衣,一天一夜下来,路都不会走了。
秋天来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由绿色变成一片金黄色,人工种植的燕麦草已开始收割。我们放牧的小马驹也长大了,要移交四连养成军马啦!移交后我们就参加秋收,往连队储备冬季牧草。像我们五班就要储存120辆大车的燕麦草。把这么多的草变成草垛也是很累的,班上四五个人要忙活十几天。然后就开始接收新的小马驹。
把小马驹从母马那儿隔离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先把母马赶进圈内,然后再把小马驹隔离出来。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太累人。你想母子连心,小马驹被隔开后能乖吗?一天到晚地叫,找妈妈。有个别的母马还会从几十里外跑到我们驹子群外叫个不停,那个热闹劲可想而知。
当然也有小插曲,白天放牧时有个别不听话的偷跑回母马群。我们还要动员三四个人把小家伙“绑架”回来。
新成立的小马群在圈里要喂上一个多月,然后就开始白天放出去,在草滩上逛逛,下午赶回来,再喂一个晚上。这样小马驹就能适应了新的生活。
要想放好马,就应该有自已心爱的坐骑。我已经算是个快一年的老牧工了,但没有自已理想坐骑。在往四连交马时我就私心留下一个枣红马,它不但长的漂亮,而还是一匹好走马,跑起来不仅四平八稳,还特别快。
图为邓元植在2018年回军马一场探望时留影
但要驯出这匹马,那就比较困难,想必大家都看过蒙古族人驯马的视频吧,很不容易,为此我也付出了血的代价!令人欣慰的是,这匹马成了我们一场有名的大走马!
马场的生活是艰苦的,天冷,活重,每天与马打交道。但既然要当“军马战士”,咱又是穷人家出来的孩子,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再说我们在学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生性要强,积极努力工作,爭取做到不落在别人的后边。由于我这样做,赢得了大家的好评,秋天时让我参加了军马一场的五好职工代表大会,我感到很光荣!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