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张勇事迹展览
人民网-天津视窗11月27日讯:一提起为抢救公社羊群而牺牲在内蒙古的天津知青张勇,不少四五十岁的人都知道她的事迹。但对于年轻人来说,那个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前不久,内蒙古电视台来津寻访老知青,使张勇的故事再次浮出水面。昨日,张勇的弟弟张健向快报记者独家披露了姐姐去世前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姐姐对他的影响。
姐姐牺牲那年我15岁
近日记者来到了张健的家,刚一进门,他就拿出了姐姐的照片。“这就是我姐姐张勇,照相时她刚刚从学校毕业,只有17岁。”张先生告诉记者,姐姐去世时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1970年的6月3日,当听到“张勇在内蒙古出了点事”时,其母镇定地说:“我就想知道她有没有给我们丢脸?”张健记得,当时他们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张勇同志是为抢救公社财产去世的。”张勇原是天津市四十二中学68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4月25日到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简称“新右旗”)额尔敦鸟拉苏木下乡,放牧时为抢救公社的羊群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健告诉记者:“我脑子里当时就印下了这句话――‘姐姐没给家人丢脸’。”
我要到姐姐下乡的地方去
张健说,他从小和姐姐就很亲,姐姐去内蒙古时,他去送行,火车开动时,他一边追一边哭,“当时看到姐姐离开,心里特别难受,可能是预感到这一走就成了永别。”张勇牺牲的转年,张健和母亲到姐姐下乡的地方参加纪念张勇的活动,他们受到了当地牧民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不少牧民都邀请张健到新右旗继续姐姐未完成的事业。回津后不久,张健入伍成为了一名雷达兵,但他一直企盼着能继续姐姐的事业。1976年张健主动要求复员,来到姐姐当初下乡的公社,成为了一名牧民,继续姐姐未完成的事业。
艰难渡过“生活关”
张健说,到了新右旗最难渡过的就是“生活关”,张健从小不吃羊肉,可到了新右旗,这里的牧民主食就是羊肉面汤,蔬菜和其他的肉类很难见到。他第一次走进牧民的蒙古包,嗅到浓烈的羊肉味时就呕吐不止。他一连几天没有吃东西,饿得实在坚持不住,就拔草地上的野草吃,就这样过了两个多月,他才渐渐开始吃羊肉。张健说,下乡时最危险的一次是遇到了暴风雪。那是1976年年底的一天,傍晚时,张健骑马去附近的一个蒙古包开会,刚走出没多久就下起了大雪,天很快黑了下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大草原上,他迷路了。风雪打在他的脸上像刀子一样,再加上没吃晚饭,身体就被冻僵了,直到晚上12点多,他才找到了一个蒙古包,这时他已经冻得没法下马了。
我想去内蒙古给姐姐扫墓
1978年,张健淋了一场雨之后,经常高烧不退,在当地吃药打针都不见效,只好回到天津治疗,也就从此结束了知青生活。张健说:“多年来不管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我一直用姐姐的事迹来激励自己,姐姐的言传身教受用终身。”张健的母亲临终前,曾嘱咐他去内蒙古给姐姐扫墓,可由于种种原因,距离张健最后一次去内蒙古扫墓已经6年时间了,他一直希望能再一次回到“第二故乡”,为他最敬重的姐姐扫墓。(张晨 齐琦)
原文凤凰网2009年09月23日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