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者协会 > 《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内部读物)连载(十二)

《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内部读物)连载(十二)

2015年01月03日 18:29:57 访问量:178

第十一篇 谦虚谨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通行证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来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错误,工作中的点。

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那就必然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党不能骄傲自满,国家不能骄傲自满,领导层不能骄傲自满,人民不能骄傲自满,而要增强忧患意识,慎终追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习近平

谦虚谨慎,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大到实现国家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下,那就必然被人民所抛弃。”再到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如果们违背了谦虚谨慎这个原则,而自以为是,人之间公正原则就没有了,平等和自由就无从谈起了。

一个文明和谐社会的建立,也离不开民的相互理解,互谅互让,规矩,讲秩序,这必须要谦虚,谨慎。当今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分工不同,职位高低不同,只有以平等的观念来看待这些不同,才能体现人无贵贱之分。而这必须具备谦虚,谨慎的情怀。就个人层面讲,一个谦虚,谨慎的人才能做到诚信,与人为善。

“不朽的名誉,只存在于美德之中”。在历史长河中所涌现出的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一不是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但他们有一个共识:德为才之帅,这就是谦虚谨慎。他们之所以为人类做出了不朽的业绩,无不与他们这一优秀的品德有关,并且他们的谦虚谨慎通过言与行深刻地表现出来。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安格尔说:“我在日常生活中严守着一个美好的准则,贵在自知之明!我是素以此来鞭策自己的。”

一个人如能像孔老夫子那样,做到“日三省吾身”;像安格尔那样时刻有“自知之明”;像老子那样能“自胜”,那么,他的谦虚就达到很高的境界了。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也是极不容易的。

一、从唐太宗论弓箭、邹忌谏齐王说起

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同大臣们议论起弓箭来。他说:“我自幼喜欢弓箭,得到10张良弓,自以为再好不过了。可是给造弓的工匠看,回答却是‘皆非良材’。询其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纹理偏邪,发出去的箭就不走直道。

李世民接着十分感慨地说:“我跃马扬鞭,以弓箭统一了天下,可是对弓箭的了解仍不透彻,更何况世上的事务如此纷繁,要全知道真是困难得很哪!”他继而感叹道:“人,苦不自觉耳!”

不少朋友也都读过邹忌谏齐王的故事,它生动地说明了“自知”的艰难与重要。

邹忌是位身体魁伟的男子,但比不上真正的美男子城北徐公,而他的妻、妾和朋友却都说徐公不如他美。他再三分析、琢磨,从中悟出了原由,并对齐王说:“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巨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以徐公。”

邹忌用这个道理劝说齐王,使齐威王翻然悔悟,认识到自己的蔽政,并悬赏请“群臣吏民”给他提意见,当面批评的受上赏,上书批评的受中赏,私下批评的受下赏,于是出现了人们竟相提意见的“门庭若市”的场面,自此,齐国开始强盛起来。

上述两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别是自己的短处,自己的不足。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贤明的君王之所以能驾驭天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像唐太宗和齐威王这样,能做到有自知之明,对错误能翻然悔悟,并加以改正。

海涅说:“尊敬伟大人物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把他的缺点就像他的美德一样仔细认真地揭示出来。”列宁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改正了一半。”

当今在改革开放不断对人们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我们对己,当学唐太宗和邹忌的“自知之明”,也当学齐威王的知错就改,广泛听取批评意见,更当学孔夫子的“日三省吾身”。对他人,当从中国梦大局出发,像海涅说的那样正确地认识,全面地评价,做一位能经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知人者”、“自知者”、“自胜者”。

爱迪生、牛顿对自己科学成就的评价

怎样评价自己的成就,是谦虚谨慎——人生美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被称为“发明大王”的世界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生中发明了电灯、电车、电影、电话机、幻灯、发电机、蓄电池等1000多项。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电器化的世界里,享受着舒适文明的现代化生活,许多方面真得归功于他、感谢他。

像爱迪生这样一位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成就,认识自己的呢?他说:“有许多我以为对的事,一经实地试验之后,往往就会发现错误百出,因此,我对任何大小事物,都不敢下过于肯定的决定。一旦当我发现自己的判断有些不对时,立刻见风使舵,改变方针。”

爱迪生的话是发自内心的,也是他对自己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反映了他谦虚、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人类科技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牛顿,也是一位这样的人。

牛顿一生中科学成就卓著。在力学方面,他总结出机械运动三大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把地球物体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在数学方面,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莱布尼兹几平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的新纪元;在光学方面,他创立了“微粒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光的本性;在天文学方面,他于1671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初步考察了行星运动规律,解释了潮汐现象,预言了地球不是正球体。

就是这样一位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在临终前仍谦虚地对周围的人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子,偶然拾到一块美丽的石子。至于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呢。”

如果像牛顿这样一位科学家的卓越成就,被看成只是一个孩子在海边玩耍时偶然拾到的“一块美丽的石子”,那么,相比之下,我们每个人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三、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能够正确地估价自己已获得的荣誉是一个人具有谦虚这一高尚美德的体现。

因镭的发现和提炼成功,1903年6月,居里夫人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获得了伦敦皇家学会的最高奖赏——戴维奖章。一个月后,他们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金。

一天,一位朋友到居里夫妇家做客,看见他们的小女儿正在玩弄那枚金质的戴维奖章,不由得大吃一惊。

“哎呀,居里夫人,这枚奖章代表着极高荣誉,怎么能让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只是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对于镭的发现和提炼,居里夫人也从不认为这仅是个人的成就和成果,而是“属于全世界的”。

1920年5月,一位女记者访问了居里夫人。当谈起美国时,居里夫人能清楚地说出美国在什么地方存放有多少克的镭。

“那么法国有多少呢?”记者问。

“我的实验室只有1克镭。”

“您只有1克镭?”

“我?不,那不是我的,我一点也没有,这1克镭是我的实验室的。”

“如果您申请专利,马上能成为非常富有的人,当然也会有镭。”

“不,镭是一种元素,它是属于全世界的。”居里夫人肯定地答道。

居里夫人对待荣誉和成绩的认识,自然得到全世界的敬仰和称颂。因为凡是大大“微缩”自己成绩的人,却成倍地“放大”了自己的人格和品质。凡是看轻自己成绩的人,历来被人们所看重。

周恩来说,我需要不断地学习、改造

周总理堪称是在一生中能全面地评价和完善自己的楷模和典范。

1951年9月29日,一个人正在北京大学讲话:

“我的家庭是一个破产的封建家庭。我家原藉浙江绍兴,后来祖父到江苏淮安县做县知事,家也搬到淮安。我家虽然没有买土地,只有幢房子,但仍然是封建官僚家庭,这样的家庭不能不影响我的思想。一个人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说话或者写文章,如果不经过冷静地思考,旧的东西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我中学毕业后,名义上进了大学一年级,但是正赶上‘五四’运动,没有好好读书。我也到过日本、法国、德国,所谓留过学,但是从来没进过这些国家的大学之门。所以,我是一个中等知识分子。今天在你们这些大知识分子、大学同学面前讲话,还有一点恐慌呢。”

这似乎像是一位中等知识分子在大知识分子面前谦躬地述说自己的身世,其实,这是周恩来总理应北大校长马寅初之邀,在作《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

周恩来早在建国前就已蜚声国内外,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无论在什么场合,他从来都以谦虚谨慎、有涵养、有风度的面目出现,并充满着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精神,使接触他的人深受教育。他在报告中接着说:

“不过,我总算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对知识分子的改造有一些体会……拿我个人来说,参加‘五四’运动以来,已经30多年了,也是不断进步,不断改造。也许有的同志说,你现在担任了政府的领导,还要学习和改造吗?是的,我还要学习和改造,因为我不知道的事情还很多,没有明白的道理也很多。”

周总理勇于自我揭露、自我批评,认为自己不知道的事很多;他不断自我剖析、自我完善并说他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己。

周恩来的谦虚谨慎的精神,也是他一生中思想行为的真实写照。“人无人,永远需要改造”,是他~生中经常说的一句话。

刘少奇说,管他“叫同志多顺口啊”

伟人的谦虚处处体现出来,在职务的称谓上也是如此。刘少奇教育身边的作人员应称呼他“同志”就是例子。

1954年,刘少奇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后,秘书杨俊在向他请示工作时,叫了一声“委员长”。刘少奇没吭声,杨俊以为他没听见,又叫了一声。这时刘少奇抬起头看了看杨俊,不太高兴地问他:“你怎么突然叫起这个来了,不感到别扭吗?”

因为刘少奇很少责怪工作人员,所以杨俊感到很突然,脸上也显得不自然起来。见此状况,刘少奇转而和颜悦色地说:“以后不要这样了,叫我同志多顺口啊。”听到这里杨俊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刘少奇从来不让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称呼他的官衔,并已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建国后,他不仅模范地执行中央的党内一律称呼同志的决定,还语重心长地对工作人员说:“在中央领导人中,只有3人可以称官衔,就是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我们大家称呼他们主席、总理、总司令已习惯了,就不必改了。”

从上边这件小事中,反映了刘少奇虚怀若谷的胸襟,令人敬佩。

六、顾炎武的1 0个“吾不如”

一个人若能做到虚怀若谷,就是说,他的谦虚的胸怀能如同山谷那样深广,那么,他的谦虚就达到很高的境界了。我国清初学者顾炎武的10个“吾不如”,就表现了这样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一直为后人所赞颂。

顾炎武从童年起,在嗣祖嗣母的引导下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打下了扎实的学习基础,日后才能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成绩斐然、名满天下的著名学者。尽管如此,他仍十分注重他人之长,寻求自己之短,刻意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与顾炎武同时代的著名学者张稷若、天文学家王寅旭、晋韵文学家张力臣及著名学者吴志伊等人,尽管也都是社会名流,但知名度、影响力等都不及顾炎武,而顾炎武却诚心结交他们,并常常取他们之长,补自己之短,深感自己许多方面有差距,显示了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

下面,就是顾炎武先生就自己认为的10个“吾不如”所做的《广师》文,读起来感人至深。一位永不知足、堪为人生楷模的先贤的崇高形象跃然于纸上:

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

读书为己,深颐洞微,吾不如杨雪臣:

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

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

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志伊;

文章而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畅;

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同史;

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

朋友,在你我的人生中,特别是当你我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该学习顾炎武老先生,当人生中相对于他人时,应常思“吾不如”常感“吾不如”。

七、雨果是这样比喻自己的

谦卑近于伟大。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一封信中对于自己的比喻和形容,就表现出这种高尚品质。

19世纪60年代,法朗士等一批法国青年决定创办一个文学刊物。为了使这刊物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写信给雨果,清他写封信来作为刊物的序言。几天后,雨果回了信,打开一看,里面写道:“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是一片树叶,你们是森林。我是一枝蜡烛,你们是万道霞光。我是一头牛,你们是朝拜耶稣的三博士。(指光明而幸运的人)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汪洋大海我只是一个鼹鼠掘成的小丘,你们是阿尔卑斯山……”等等。

看了回信,这批青年简直不相信这就是雨果写的。后来,经雨果的女友朱丽叶特证实这封信确实出自雨果之手,他们才相信了。但他们没敢发表这信,担心会损害雨果的名誉。

其实,这封信正是雨果谦虚品质的生动体现。它不仅不会损害诗人的名誉,恰恰相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伟大而高尚的谦躬美德,只会提高诗人的声誉。

八、李立三宣讲自己的错误30年

一个人的过失、错误,给他人和事业造成了损失,该如何对待?从李立三的做法中,我们看到一位革命前辈跌倒了再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勇敢地直面人生,总结失败的教训,一切从头开始的豁达人生态度。

1945年,在辽阳庆祝“十月革命”28周年纪念会上,一位首长在做报告。他用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讲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在讲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后,他提高了嗓门说:“1930年6月11日,李立三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一个错误的决议案《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随后,李立三等人又制定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攻打南昌、长沙、武汉、九江、柳州的方案,幻想能够‘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提出了‘来一次暴动,来一次成功,一口吃掉一个大将军’等左倾冒险主义主张。对党内持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打击,结果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说到这里,报告人突然问听众们:“你们认识李立三吗?”台下很多人说:“不认识!”这时,报告人用右手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就是李立三。”顿时,整个会场沸腾了,大家无不为李立三同志勇于承担错误,积极总结经验教训的精神所感动。

李立三在后半生中,经常主动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犯过的错误,要人们从他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他犯错误的时间只有3个月,而他却襟怀坦白地讲了30年。

九、林肯对有人骂他是笨蛋欣然领受

怎样认识、对待别人尖锐的批评意见,不但体现了一个人是否谦虚,也表现出他的修养和忍耐力。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被斥骂为笨蛋时,他的反应将会怎佯呢?

有的,可能怒不可遏、暴跳如雷;有的,可能反唇相讥,以牙还牙;也有的,可能为免一时之气,暂时抑制愤怒于心头……而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在听到有人骂他是笨蛋时,却是这么做的:

一次林肯根据他的判断,对军队做了一些调动。林肯的战争部长爱德华·史丹顿认为,这是干涉了他的职权,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还大骂林肯签发这命令简直是笨蛋的行为。林肯听到史丹顿的话之后,很平静地回答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就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过去看一看。”

林肯果然去了史丹顿处,认真听取了对方的意见,之后,收回了命令。

林肯这种对待和处理反对意见的方式和诚恳态度有三点是令人敬佩的:

一是他做为美国总统和全军最高统帅,完全有权调动军队,可以不考虑是否干涉了史丹顿的职权问题,而他考虑到了;二是当听到激烈的反对意见后,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的权威和面子,而是想到批评者以往从来没有出过错,这次提出的意见可能是对的;三是有错立即改正。

我们任何一个人做事,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准确,毫无差错。特别是今天我们都处在一个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思想和现实总会有差异,难免使我们做事产生偏颇,这需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纠正错处。林肯做为全美国总统和最高军事统帅,尚且可以那样宽宏地对待反对意见,我们又何尝不做到这一点呢?

十、苏东坡知错即改“立志读尽人间书”

一个人谦虚与否不仅体现在听取别人的批评上,更重要的是要知错就改,并且改得彻底,苏轼就是这样一个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苏洵,27岁时发奋读书,成为北宋著名的散文家。母亲程氏也很有文化修养,是苏东坡的启蒙老师。苏家藏书也极多。在家庭影响和父母教育下,苏东坡自幼聪慧好学,7岁知书,10岁能文,出口成章,常受到夸赞。

在赞扬声中,少年苏东坡逐渐滋长了自满情绪。他想,家中藏书从先秦百家到西汉诗赋、唐代散文,我都读过了,称得上是“学富五车”了。一天,他在书房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说来也巧,几天后,一位老人到苏家求教,拿出一本古书请苏东坡诵读。小东坡翻开一看,别说从未读过,书上的字有许多认也不认得,顿时急得满脸涨红。天外有天,看来自己离“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还差得远呢!老人走后,苏东坡就在原对联上各加2个字,将对联改为: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自此,苏东坡发愤砺志,博览群书,终于在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基础。他21岁考中进士,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领域里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与父亲苏洵、弟弟辙,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后代人为纪念他们,在眉山县西南苏家父子的故居建了“三苏祠”,正殿两旁门柱上,镌刻着清代书法家赵蒲书写副对联:

一门父子三祠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幅对联,高度评价了“三苏”父子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成就,也是对苏东坡知错就改,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巨匠的最好评价。

“自找麻烦”与“自讨苦吃”

许多著名人物的谦虚态度、自我批评的精神,还体现在“自找烦恼”和“自讨苦吃”,俄国19世纪优秀作家果戈里和我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都是这样的人。

一天,果戈里请来一位比较有文才的人,让他来为自己刚写完的一篇新作谈谈看法。此事被果戈里的一位好友知道了,觉得很诧异,因为被他请来的那个人一向不欣赏果戈里的作品,觉得这样做不是自找麻烦吗?

“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朋友问。果戈里笑笑说:“正因为他不喜欢我的作品,所以我才读给他听。他听了以后,就会寻找文中的弱点,提出严厉地批评和指责。尽管这些批评可能是片面的,但对我是很有益处的,这比读给那些经常称颂我的人听,收益要大得多。”朋友听了这番话后非常佩服他的做法。

欧阳修晚年的文学造诣,可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被公认为古文大师。但他仍虚怀若谷,每写完一篇文章,总是精心修改。据传说他写完《相州尽锦堂记》后,稿件已派人送出,忽然想到开头两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不如改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好,于是立即追回原稿,又重新做了修改。

他在撰写《醉翁亭记》时,更是精益求精、逐字逐句地推敲。从他的原稿中发现,他最初描写滁州的群山之美时,采用了几十个字,经多次修改,最后只剩5个字“环滁皆山也”。所以,《醉翁亭记》得以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名作。

欧阳修废寝忘食地修改文章,他夫人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

果戈里和欧阳修这样“自找麻烦”、“自讨苦吃”实际上是在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鞭策,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优秀作家和大文学家的重要原因。

生活中的我们,如果能像果戈里这样“自找麻烦”,像欧阳修这样“自讨苦吃”,对于人生的完善,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很有益处吗?

十二、我们经常需要批评而不是赞美

朋友们都知道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说的是蔡桓公的病开始在表皮部位;过了10天,已发展到肌肉;又过了10天,发展到肠胃。在此阶段,如果蔡桓公听取神医扁鹊的意见,病还是有望治愈的。可是,每次扁鹊告诉他有病需要治疗时,他都一再回绝:“寡人无疾!”最后,病情扩展到骨髓。当蔡桓公认识到他有病时,为时已晚,无法医治而死。

从本篇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伟人、名人是如何对待批评,纠正错误的。林肯总统对有人骂他是笨蛋欣然接受,并弄明白了他被斥为“笨蛋”的原委;苏东坡在觉查到自己的自满后,发愤读尽人间书,终成一代文学巨匠……这些事例都深刻地说明了在我们的人生中,经常需要得到的是批评,甚至是攻击不是赞美。

我国诗人、小说家高长虹先生说得好:“赞美是生命力停顿的诱惑,是死的说教者,是一个诅咒。它说:‘你是好的了,你可以死了’。攻击是这样:它常遗弃了你的较好的,而说出你的较坏的,它常会给你指出一条更远的路。

正因为赞美,这“生命力停顿的诱惑”、“死的说教者”,才使得蔡恒公讳疾忌医而死去。

正因为批评甚至攻击“常会给你指出一条更远的路”,才使得李世民,齐威王因为注意讷谏,而成为一代明君;才使得我们的党和国家,吸取、接爱了“文革”的惨痛教训,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踏上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坦途。

赞美.可能使人由较好变成较不好。赞美,特别是过誉之词,能便人从清醒到昏昏然。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攻击,能使人在平静中警醒;经常的攻击,常常可使你觉得不好或较坏,所以可督促你成为一个较好者或较不坏

所以,愿我们在一生中经常得到更多的攻击,来自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而非更多的赞美。

诚然,人世间的不少攻击是非诚意的,贬低的,甚至是恶意的,但是,我们岂能因噎废食,因那些非正常的攻击而抛弃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攻击!

喜欢攻击,是人生真的猛士的脾气,喜欢赞美,如高先生所说“是小姐的脾气”。真的人生猛士,将喜好受到攻击,厌恶赞美;将选择攻击,摒弃赞美,并在攻击中完善自己。

 注:版权所有(待续)tianlong


编辑:农大学生刘哲齐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大荒知青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协会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联发街64号 电子邮箱:1274313066@qq.com
24小时值班电话:18004606931 联络QQ:136078130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