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红兴隆管理局红旗岭农场场部北山最高处
建成时间:2007年10月
推荐理由:它是黑龙江省东北边陲唯一的仿古传统建筑塔,气势恢宏,古朴典雅,堪称建筑界的精品;它是一座集 “防火瞭望”、休闲建身、观光纪念”以及“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体;它是垦区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向后人展示着农场的历史传奇、垦荒历程、拓荒英雄和发展远景;它是红旗岭精神文化的象征,是红旗岭标志性建筑和诚招天下客的名片。
正文:
沿着蜿蜒迤俪的公路,苍山翠海中,无论你从任何角度进入红旗岭,率先抢入人们眼帘的,都是矗立于青山、白云之间的巍峨的红塔。
红塔七层八高,高39米,是一座集 “防火瞭望”、“休闲建身、观光纪念”以及“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体。它立于红旗岭北山最高处,庄严肃穆,高耸擎天,周围群山环抱,林木深秀。
“到了红旗岭,不登塔是遗憾;到了红旗岭,登上塔才知什么是壮观。”这曾是一位游客对红旗岭红塔的评价,如今,却成为红塔誉满中华的代言。
红塔是农场青山绿水的守护神。红旗岭拥有13万亩森林、30万亩湿地、5万亩草原、3万亩水面,风光秀丽,生态优良,是发展绿色产业的风水宝地。为了让这些可贵的自然生态资源得以延存和发展,2007年以来,红塔,以它特有的高度和忠诚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承担着对火灾、洪涝以及其他一切有损自然资源行为的暸望和监控职责,成为农场青山绿水完整、延存以及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守护神”。
红塔是垦区建筑史上的精品。它,气势恢弘,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为砖混柱、斗拱、层层相垒、逐层内收的楼阁式塔;它古朴典雅,集华夏民族文化特点和建筑美学观念而成。它的每层皆为砖雕斗拱和挑木飞檐,翅角檐头悬有风铃,微风拂过叮咚作响,美妙、动听,会令人产生无限幽思遐想;它的塔中红柱通天而立,其间雕梁画栋,珍禽仙草,飞龙舞凤,栩栩如生。是目前黑龙江省东北边陲唯一的一座仿古传统建筑塔,因此又号称“北疆第一塔”。
红塔是一部红色历史教科书。走进它,在墙壁美轮美奂的文字和彩绘中,你可以看到红旗岭农场发展的艰辛历程和美好远景,可以看到1000多位为农场建设无私奉献的英雄们的闪光名字(著名潜水挂钩英雄任增学便在其中)……抚摸着这些镌刻于此的亲切的名字,你会仿佛目睹耳闻着先驱们的音容笑貌,感受着岁月的余温;阅读着这些镌刻于此的艰苦创业传奇,你的胸中会仿佛升起千古荒原上大犁拉出的一轮红日,心灵又一次得到血与火的洗礼;凝视着镌刻于此的希望与梦想,你的身心会更深切地置身于建设国家的奋斗中,心中感应着未来的邀请。所以说,红塔是一本红色教科书,以它独有的方式向后人传承着革命传统和大荒精神,成为享誉垦区内外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的外观,加之红色的教育功能,“红塔”因此而得名。
红塔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果说,仰视红塔,让你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庄严,那么沿着塔内一百七十二级旋转楼梯登至峰顶,远眺处,相信“尽收眼底的八面来风”激荡你心扉的一定是种种赞叹。因为这里,这里,春夏紫气东升、稻浪翻滚,河水绕城、群山环立,整个红旗岭小城恰似海市蜃楼,花树紧簇中,隐现着鳞次栉比的楼群别墅,波光滟影里掩映着动人的娇颜;秋至则是层林浸染、姹紫嫣红,天高云淡处,更是“万类霜天竟自由”;而到了冬季,“万里雪飘处”,整个红旗岭又宛如一个“银装素裹”的处子,静默中透着迷人的淡雅。
红塔是一张“文化名片”。红旗岭位居大山深处,恰如一颗深埋泥土的珍珠。2007年,为了吸引世人眼球,红旗岭人在场部北山的最高点建起了红塔。建成后的红塔,以它丰富的文化内涵、雄壮巍峨的形体成为红旗岭吸引八方来客的名片,为农场发展聚集了财气、提升了名气、增强了士气,让秀美、灵性、新颖的红旗岭终于抖落千年尘埃,在新时代的发展大潮中惊艳天下!
人都说,“山不在高,有神则灵”,可对红旗岭农场来说,则是“山不在高,有塔则福”。据介绍,红塔建成后,红旗岭农场不仅每年增加了近千万元的旅游收入,还连年风调雨顺、政通人和、气象万新。因此,在红塔这红旗岭农场标志性的地理和精神文化坐标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美丽的风光,还有红旗岭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感受到的不仅有神圣的庄严,还有红旗岭农场牢固的发展根基、跨越的腾飞羽翼和辉煌的远景蓝图!恰如一首诗赞的那样:
“万绿丛中一点红,
巍然屹立傲长空。
护场安民兴百业,
红塔雄风千古铭!”
注:郝亚萍 (黑龙江省红旗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