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克尔伦通讯》第十四期 总第556期(新右旗天津知青联谊会主办)
纪念张勇牺牲五十周年专刊一
【编者按】张勇,我们的知青战友!今年是你牺牲五十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高举起草原的美酒、哈达、 敬献给你,愿你在天堂里没有忧愁,没有苦恼,永远快乐!
今天在你牺牲后的2020年祖国经过改革开放,发展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草原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的美满幸福。草原的夜晚更加宁静美丽,草原四季风调雨顺,牛羊肥壮,牧民都分到了草场有了自己自由放牧的地方,很多牧民购买了汽车,用摩托车放牧圈赶牛羊,没想到吧?这是草原的进步……还有许多牧民有房车,拖拉机,已经基本实现了定居放牧。草原上的蒙古包、 房车用上了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牧民都有了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草原人民的生活走向现代化。
张勇姐姐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张健
星斗转移,光阴荏苒。我的姐姐张勇自 1970 年 6 月 3 日为抢救集体财产英勇
牺牲至今,整整五十年——即半个世纪了。五十年在宇宙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人生能有几个五十年?
五十年,一万八千多个日日夜夜,张勇姐姐永远的留在了巴尔虎大草原这块绿色的净土之上。
我们全家人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我的姐姐,在远离草原的家乡,全家人张泪眼,望北疆,遥望我们对姐姐的骨肉深情。
这些年来,我的内心始终牵挂着草原,因为那里有为抢救集体财产而英勇献身五十年的姐姐的陵墓。虽然姐姐已经牺牲五十年了,当年在巴尔虎草原下乡的天津老知青, 也经常回草原为姐姐扫墓。作为她的亲人,能回草原为姐姐扫墓,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提起草原人民的深情厚意,我是有亲身感受的。我曾经在巴尔虎草原插队三年,这三年间,我同当地的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那时的生活虽然非常艰苦,但蒙族人民的那种善良、淳朴、豁达、坚毅的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骑马,学会了放牧,还学习了蒙古语言。经过努力,我闯过了骑马关,闯过了生产关,也闯过了语言关,在与他们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回津后的 42 年里,我经常在梦中重回草原。在梦中,重现出我对草原的丝丝回忆。回忆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何时能再回草原,是我美好的梦想,对草原和草原牧民们的思念,是一种倍感煎熬的痛苦。
天津与草原相隔 4000 多里路,由于当年的生活及工作条件所限,我没有能力重回草原,只能把这种思念深深的埋藏在心里,慢慢地品味着煎熬的痛苦。
从1978年到1995年,整整18年,也断了与姐姐之间的沟通,这又是何等的煎熬啊?1995年老母亲临终前,拉着我的手,泪流满面地对我说:“千万不能忘了你的姐姐啊!”
我羞愧万分向老母亲保证,一定经常去看望姐姐。可我心里在滴血: 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我无法成行。我恨我自己, 我又无能为力呀。
姐姐的不幸牺牲,对母亲的打击是致命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也许亲人的泪水和痛苦,更能完整地诠释这次灾难,儿女是父母生命中的一部分,失去儿女的痛苦,会覆盖他们的一生。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天下哪个父母能够承受的呢?那些歌颂,是在一次后天的冒险中完成的。对局外人和旁观者来说,看到失去儿女的父母或许能明白,“光荣”“榜样”“模范”等精神头衔,显得多么矫情。
从1970年姐姐牺牲,到1976年我去西旗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我的母亲表面上看似坚强,但终日以泪洗面, 特别是过年过节更是难熬,她总是叨叨着:“把她一个人留在了大草原,家里人也不能时常去扫墓,唉……”
这就是我心中的一个结,一个魂牵梦绕的心结。
1995年,母亲病逝前的嘱托,增强了我去草原给姐姐扫墓的决心。这些年来,我一次比一次更稠密地出现在巴尔虎草原上,也许是年龄大了的关系,心中的牵挂,一次反而更比一次强烈。
回天津四十二年来,我回草原扫墓共计12 次。分别是:
⑴ 1995年9月;
⑵ 2002年8月;
⑶ 2007年4月末;
⑷ 2008年8月末;
⑸ 2010年6月;
⑹ 2012年的8月末;
⑺ 2013年6月;
⑻ 2014年6月;
⑼ 2015年6月;
⑽ 2016年6月;
⑾ 2017年7月;
⑿ 2018年7月。
草原人民没有忘记知青,为了发扬知青精神、歌颂知青为草原的建设所做的贡献,2002 年在新巴尔虎右旗的各级领导及广大农牧民的共同努力下,旗里花巨资在巴尔虎草原建起了“思歌滕广场”(知青广场)这也是全国唯一的知青广场,张勇的形象被塑成青铜雕像,昂首骑在骏马之上,身边有19只羊围在她的身边悠闲地吃草,这象征着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19岁!栩栩如生的雕像,时刻激励着草原各族人民和广大知青朋友。但善良、淳朴的草原人民并没有忘记她,巴尔虎草原至今仍然传唱着她的英雄事迹。额尔敦乌拉黄花岗上的陵墓,依然保存的那么完好。作为她的亲人,怎能不感谢巴尔虎草原上的各级领导及各族人民对姐姐的爱戴呐。张勇烈士墓,作为呼伦贝尔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旗里各机关单位、学校每年都来祭奠英烈。
2008年,在新巴尔虎右旗的各级领导及广大农牧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巴尔虎草原又建起了一座全国唯一的知青博物馆,以此来歌颂、赞扬、纪念广大知识青年的丰功伟绩。草原各族人民没有忘记张勇 ,更没有忘记广大的知识青年,他们以各种方式来歌颂和赞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将张勇烈士墓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张勇的英雄事迹编辑进中小学品德教育课中,以此来教育下一代,学习张勇的献身精神。
近几年,在广大知青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出版了《草原思歌腾》、《知识青年的好榜样——张勇》、《一个烈士的生前身后》、《情系巴尔虎》等文集。精美的装帧,精心的设计,高质量的印刷,还有那么多与姐姐相识或不相识的战友、朋友,他们用心血,挥就了那么多感人肺腹的文章。篇篇如珠玎,字字似玮宝。 我想,张勇烈士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时光流逝,日月更替。五十年来,中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但张勇的那种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精神,直到今天也没有过时。因为我们今天更需要张勇以及当年知青那种奉献精神。所以说,张勇不仅是全国知青的楷模,更是那个年代近两千万中国知识 青年火红青春的集体记忆,他们是建设边疆、奉献边疆的基石。
今天我们再一次纪念张勇,就是对那段知青历史的回顾和对张勇精神的肯定!知青生活虽然短暂,但我们与草原的不解情缘永远铭刻在心间。通过那段草原岁月的磨练,知青们的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已经在心里深深扎下了根。张勇那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仍然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主旋律,是不可弃之的正能量,如同现在媒体大力宣传的雷锋精神一样,必将永恒。
本文作者张健是张勇烈士的弟弟,系新右旗黄花公社张勇队天津知青 2020年5月20日
***********************************************************
张勇50年祭
华禹辰
6月3日,是张勇同学去世50周年。多年来,每逢这一天作为曾经的知青战友们也多会以各种形式来缅怀她。他们之中有与张勇同在黄花草原一起放牧过的知青同学,也有各地众多的与她并不相识的知青朋友。为了纪念她,许多知青都发表过回忆文章讲述她的故事。2012年,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政府等相关部门和新右旗天津知青联谊会联合编写、多位知青撰稿、徐占江和骈江芳等主编、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知识青年的榜样——张勇”一书,还发行了纪念张勇的明信片。满洲里知青作家张贵山先生也写过一本“一个烈士的生前身后”,较为深入地讲述了“张勇的故事”。2000 年以后,新巴尔虎右旗政府先后修建了思歌腾(知青)广场和思歌腾博物馆,广场上还建有一组张勇骑马放羊的雕塑。如今这座知青广场和博物馆又进行了扩建和升级改造并在她去世50周年的时候竣工和重新开馆。
50年前,正在放牧的张勇被无情的克尔伦河吞噬了年轻的生命,当地政府追认她为革命烈士并在原黄花公社西面高高的山梁上修建了张勇烈士墓。在那个奉扬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年代, 需要有榜样来引领大家一往无前而张勇就是那个年代知青的代表人物。其实以我所知,我更认为张勇是一个雷锋式的人物;她乐观向上,吃苦耐劳、虚心好学、乐于助人, 她将自己青春和生命无私地献给了草原。半个世纪过去了,她仍然活在许多知青同学的心中,草原人民也没有忘记她。
在阔别草原40多年后,2019年7月28日中午时分, 当年黄花公社的十几名天津知青从家乡千里迢迢来到草原,他们怀着淳朴的知青友情来到了张勇墓前、来看望昔日的同学和战友,此时他们也都年近古稀。当时的场景肃穆而悲怆,其情其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在这些老知青中有四人曾是张勇初中时期的同班同学,她们曾朝夕相处多年,感情笃深。在张勇墓前她们表达自己的心声,泪流满面。
留守知青(西旗中学退休教师)刘桂珍带领她的女儿、女婿提前到达并代购了花圈、花篮等祭祀用品。作为张勇的发小, 在张勇牺牲后,刘桂珍自愿留在了草原陪伴她的好姐妹一晃就是50年。应该说原黄花公社的多数知青对张勇只是认识而不是特别熟悉,游牧生活注定了大家见面的机会很少而且一年后她就意外地离开了我们。然而我们毕竟曾经、共同在草原上奋斗过13个月,一种发自内心的景仰让我们深感凝重。我们向她默哀致敬,送上挽联和花篮,为她清理墓地。
50年了,我们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步入了垂暮老年。我们还活着,张勇却在黄花草原静静地沉睡了50年。半个世纪啊,既漫长又短暂。五十年的变迁,第二故乡也发生了巨变;不再有那种巡草而动、觅水而迁的游牧生活了。砖瓦房或房车替代了蒙古包,汽车和摩托替代了骑马放牧,电灯替代了油灯,流行服饰替代了蒙古袍,电脑、多媒体替代了当年的手摇电话。牧民们都用手机刷码消费了,一切都现代化了,这是我们当年做梦都没有想过的。张勇若在天有知也会为草原的今天感到欢欣鼓舞。
我曾遐想,在张勇牺牲50年的时候、在眼下罕见的新冠肺炎仍在流行情况下、我们要怎样纪念她呢?是否有机缘再次来到她的墓前?为她举办一场隆重的追思会?
我们都老了,客观规律注定了我们这一代人将逐渐地老去、走向衰亡。但我相信,知青精神、张勇精神将会留给后人以传承。张勇留在了草原,她的精神永垂不朽!
本文作者华禹辰系新右旗黄花公社天津知青 2020年5月10日于津